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引流管夹闭时间对术后失血量及肢体肿胀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TKA治疗99例(99膝)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23例,女76例;平均年龄68.7岁(58~75岁)。根据夹闭引流管时间不同,术前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h组(引流管在切口缝合完夹闭2h,33例)、4h组(引流管在切口缝合完夹闭4h,33例)及不夹闭组(引流管在术后不夹闭,33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h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2h组和不夹闭组(P〈0.05),而2h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不夹闭组(P〈0.05)。三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组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显著高于2h组和不夹闭组(P〈0.05),而2h组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与不夹闭组相似(P〉0.05)。三组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结论相比引流管不夹闭,引流管夹闭2h及4h可显著减少术后总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但不影响隐性出血。尽管引流管夹闭4h术后总失血量最少,但可显著增加患肢肿胀发生率及皮下瘀斑发生率。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引流管 夹闭时间 失血量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人,均经过临床X线和骨密度检查确诊,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对照组仅做电针治疗4周后,通过对疼痛缓解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WOMAC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并经1年门诊随访,总结其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和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治疗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可以达到缓解疼痛,提高活动度和改善生活质量作用,在临床治疗提高疗效上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金天格胶囊 电针 膝骨关节炎
  • 简介:目的分析哈尔滨市区居民身体成分与跟骨超声参数关系,为该地区居民骨质疏松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韩国杰文ZEUS9.9身体成分测量仪和法国OsteospaceMEDILINK超声骨量测量仪测定1416例年龄为20.0—70.0岁哈尔滨市区居民身体成分与跟骨超声参数(STI)。结果①相关性分析显示: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脂肪量、体脂率、瘦体重与STI呈显著正相关,年龄与STI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STI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年龄、瘦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体重;女性STI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年龄、脂肪量、体重、体脂率。男、女性身高与STI没有显著相关(P〉0.05)。②哈尔滨市区居民骨质疏松人数百分比随年龄递增表现逐年下降上升变化趋势,50-年龄段以前,男性骨量丢失和OP检出率高于女性,50~年龄段以后,女性高于男性。结论①跟骨超声骨量与体成分变量间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除年龄外,男性STI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大于女性。年龄、脂肪量、体脂率可能影响女性跟骨超声骨量变异决定性因素;年龄、瘦体重可能影响男性跟骨超声骨量变异决定性因素。②哈尔滨市区居民低骨量和OP检出率比例较高,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哈尔滨 骨质疏松症 体成分 跟骨超声参数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骨代谢因子调控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到广州市天河社区卫生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10例,所有患者均以钙尔奇D(600mg/日)作为基础药,将试验组(补肾活血中药+钙尔奇D)55例与对照组(钙尔奇D)55例进行比较研究。临床疗效评估指标包括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服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前后血清OPN浓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25(OH)D、PINP和β-CTX浓度。结果(1)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腰椎、左侧股骨颈BMD: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腰椎、左侧股骨颈BMD治疗后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3)血清OPN、25(OH)D、PINP和β-CTX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OPN、PINP和β-CTX浓度治疗后明显下降(均为P〈0.05),25(OH)D浓度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过程中,两组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有效。它提高腰椎和股骨颈BMD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清OPN、PINP和β-CTX浓度,提高25(OH)D水平实现

  • 标签: 中医中药 补肾活血中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定位诊断作用。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58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共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5~75岁,平均64岁;病程1~11年。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8~63岁,平均45岁;病程1~8年。以上患者均有下肢疼痛不适症状。所有患者均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明确责任节段。结果32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中25例行〉2个节段减压术;26例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12例行单节段髓核切除,另14例行双节段髓核切除。责任间隙准确,患者疗效良好。结论在腰椎退变性疾病定位诊断中,选择性神经根封闭一种准确而有效的确认责任间隙方法。

  • 标签: 腰椎 脊神经根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神经传导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折发生影响。方法选择接受AI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70例为治疗组,未接受任何内分泌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89例为对照组。收集骨折相关资料,并以5年用药期为界,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发生率及风险。同时,在治疗组患者中,分析相关临床风险因素对骨折发生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2.86%(9/70)和1.12%(1/89),5年用药期间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0.00%(7/70)和1.12%(1/89),5年用药期过后,治疗组8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骨折,而对照组1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骨折。治疗组患者骨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3,0.018,0.026)。治疗组患者总骨折发生风险和5年用药期间骨折发生风险高于对照组(P=0.008,0.026)。治疗组患者中,个人骨折史和骨折家族史增加骨折发生临床风险因素。结论接受AI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折发生率和骨折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此,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使用AI防治乳腺癌时,全面评估骨折发生风险,必要时应采取有效临床干预措施。

  • 标签: 骨折 芳香化酶抑制剂 绝经后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胶原酶直视下溶盘术联合治疗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疗效。方法对11例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在直视下将胶原酶注入突出颈椎间盘,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合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联合治疗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显示椎管容积明显增加,突出间盘缩小。术后6个月平均JOA改善率63.7%。结论联合治疗不仅通过后路单开门扩大了椎管容积,而且通过溶盘术缓解了颈髓前面突出髓核压迫,从而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胶原酶溶盘术联合治疗Ⅲ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一种可行手术方法。

  • 标签: 椎管成形术 胶原酶溶盘术 治疗 脊髓损伤
  • 简介:目的探索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带血管蒂胸大肌锁骨膜瓣移植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患者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22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带血管蒂胸大肌锁骨膜瓣移植治疗。结果24例锁骨骨折不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7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及骨髓炎,患者全部达到骨性愈合。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带血管蒂胸大肌锁骨膜瓣移植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均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锁定钢板 胸大肌锁骨膜瓣 不愈合 锁骨
  • 简介: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机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释放直径在30-1000nm之间微小囊泡[1]。1967年,Wolf在血液系统中发现并首次报道了MVs,当时仅被看作细胞活化或损伤标志物。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MVs损伤修复功能逐渐引起了人们重视。

  • 标签: 关节软骨损伤 间充质 外切体 机体细胞 微囊 细胞源性
  • 简介:从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病情况入手,探讨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活性代谢产物种类以及活性维生素D监测临床意义,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使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做到个体化治疗。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症 25(OH)D3
  • 简介:目的对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肌纤维分布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与脊柱侧凸病因学可能存在关系.方法本实验分三组,特发性脊柱侧凸组:20例,平均年龄15.3岁,平均Cobb角为56.8°,顶椎位于T7~12°其中Cobb角>50°11例,Cobb角≤50°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组:11例,平均年龄13.9岁,平均Cobb角为66.7°,顶椎位于T7~12°对照组:取10例非脊柱侧凸病例作为对照.特发性脊柱侧凸和先天性脊柱侧凸组取顶椎区两侧椎旁肌,对照组取非病变区两侧椎旁肌,进行病理分析.结果特发性脊柱侧凸和先天性脊柱侧凸组凸侧椎旁肌Ⅰ型肌纤维含量和横截面积均显著大于凹侧(P<0.05),对照组两侧无显著差异(P>0.05),特发性脊柱侧凸组中Cobb角>50°病例凸侧Ⅰ型肌纤维含量显著高于Cobb角≤50°病例(P<0.05).结论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肌纤维分布不对称系继发性改变.

  • 标签: 椎旁肌 COBB角 特发性脊柱侧凸 肌纤维 对照组 先天性脊柱侧凸
  • 简介: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氧化应激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培养BMSCs并传代。参照Taoka方法制作30只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损伤组(SCI)、假移植组(SCI+生理盐水)、移植组(SCI+BMSCs)。脊髓损伤30min时,假移植组和移植组于损伤周围相应注射生理盐水和BMSCs。在损伤后第3天、7天、14天和28天,进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行为学评价。应用MTT方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第14天即可观察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第28天BBB评分有明显提高。与损伤组和假移植组大鼠相比,第7天、14天和28天移植组血中MDA水平降低(P〈0.05);血中SOD水平较高(P〈0.05)。结论BMSCs移植对SCI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 标签: 大鼠 脊髓损伤 氧化性应急 间质干细胞 骨髓祖代细胞 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以来,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30例30个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2d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3d后下床活动.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治疗方法,但是也有一定并发症出现,该技术需要进行不断改进,严格筛选适应证.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治疗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患者 疼痛
  • 简介: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侧凸矫治术中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腰椎.胸椎侧凸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又毗邻重要组织,使得椎弓根螺钉置入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尤其对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尚存在争议.科2002年7月~2004年1月对14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全部应用胸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并与全部应用椎板构、椎弓根钩及部分应用椎弓根螺钉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评价其矫形效果.

  • 标签: 胸椎 椎弓根螺钉技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患者 矫治术 治疗
  • 作者: 田茂星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1-22
  • 出处:《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第16卷第7期
  • 机构: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贵州盘州553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轴式滚动移位法在减轻胸腰椎术后患者伤口疼痛中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所收治共计60例行胸腰椎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方式,将这入选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应用常规平抬搬运法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应用轴式滚动移位法搬运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对于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了轴式滚动移位法搬运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更低于仅接受了常规平抬搬运法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上意义(p<0.05);且应用了轴式滚动移位法搬运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于仅接受了常规平抬搬运法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胸腰椎术患者,在术后采用轴式滚动移位法进行搬运能有效降低患者伤口疼痛,改善患者不良心理,进而提升了患者舒适度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临床上具有优秀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腰椎术;伤口疼痛;轴式滚动移位法;满意度
  • 简介:目的比较补肾壮骨冲剂、密盖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成本-效果,进行经济学评价,为临床提供有效、实用治疗方案。方法将1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补肾壮骨冲剂组88例,失访8例;密盖息组90例,失访4例。补肾壮骨冲剂组给予口服补肾壮骨冲剂;密盖息组给予密盖息肌肉注射治疗。观察治疗第2、4周两组疼痛强度缓解情况、镇痛有效率,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①补肾壮骨冲剂组、密盖息组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后第2周疼痛强度分别为4.7365±1.6895和3.9535±1.3187,两组比较(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42.5%和53.49%(P〉0.05);治疗后第4周疼痛强度分别为2.2375±1.3430和1.9047±0.9239,两组比较(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5.3%(P〉0.05);②成本-效果比:治疗后第2周疼痛强度缓解成本一效果比分别为75.47和398.05,有效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9953和30.2860;治疗后第4周疼痛强度缓解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6.74和382.44,有效率分成本-效果比别为5.5092和24.554;③敏感度分析:治疗后第2周疼痛强度缓解敏感度分析分别为67.93和358.25,有效率敏感度分析分别为5.3958和27.2574;治疗后第4周疼痛强度缓解敏感度分析分别为78.0664和344.20,有效率敏感度分析分别为4.9583和22.10。结论补肾壮骨冲剂可明显缓解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疼痛,其疗效与密盖息相仿;但补肾壮骨冲剂有更好成本-效果比。因此,补。肾壮骨冲剂能比密盖息以更少治疗成本获得更大效益。

  • 标签: 补肾壮骨冲剂 密盖息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采用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SDBMG)移植治疗长骨大块骨缺损9例,结果,除1例因适应症选择不当而致失败,其它8例均得到了治愈,患健肢等长。说明SDBMG具有良好成骨作用和可靠支撑能力,修复长骨大块骨缺损理想移植材料,可作为自体骨合适替代材料推广使用,但对感染性骨缺损宜慎用。

  • 标签: 骨基质明胶 骨缺损 骨移植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手术、术后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足拇外翻疗效。方法采用跖骨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45例48足,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25例27足,20例21足为对照组。结果术后足罡母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第四、五跖骨间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Maryland系统评价治疗组,优:13例13足,良:10例12足,可:2例2足。对照组,优:3例3足,良:4例5足,可:12例12足,差1例1足。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足拇外翻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配合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拇外翻 跖骨截骨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ICTP、PINP)与血脂水平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测定12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症组)和122例绝经后健康正常妇女(正常对照组)血清ICTP、PINP、TG、TC、LDL-C、HDL-C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相比较,骨质疏松症组TG、TC、LDL-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PINP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ICT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INP与TG、TC、LDL-C呈负相关,而与HDL-C呈正相关;ICTP与TG、TC、LDL-C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成骨因子PINP水平下降、破骨因子ICTP水平升高与TG、TC、LDL-C升高及HDL-C降低密切相关,高脂血症引起代谢紊乱与骨质疏松症发生存在一定关联性。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ICTP PINP 血脂
  • 简介:目的观察40岁以上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40岁以上女性,详细记录其病史、身高、体重,进行生化和内分泌测试,然后进行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扫描。结果研究人群平均年龄为46.65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6.23kg/m^2。研究中骨量减少患病率为38%,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4%,低骨密度患病率为42%。随着年龄增加和绝经状态增加,低骨密度妇女比例也随之增加。在内分泌评估中,60%的人群出现维生素D摄入不足情况,56.67%的人群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00%的人群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75%的人群伴随着甲状腺功能亢进,同时骨密度较低。在慢性疾病中,发现83.33%女性患有糖尿病,50%女性患有高血压,50%女性具有肝肾功能异常,50%女性患有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同时骨密度较低。每天接受阳光照射时间少于1h女性中,48.65%的人骨密度较低。由于日常体力劳动减少,BMD正常女性比例从72.72%下降到46.1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血清维生素D缺乏,体力劳动和阳光照射不足与低BMD显著相关。结论低BMD不是仅限于绝经后妇女疾病,它在40岁以上女性中普遍存在。

  • 标签: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绝经后 围绝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