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共同病理生理过程,病因复杂、诊断困难、死亡率高。目的:研究尼克酰胺在AHF小鼠中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D-半乳糖胺700mg/kg和脂多糖10μg/kg建立小鼠AHF模型。将54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尼克酰胺对照组、AHF模型组、尼克酰胺低、中、高剂量组(400、800、1000mg/kg),检测ALT、AST、TNF-α和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将另外40只小鼠分为AHF模型组、0.9%NaCl溶液组以及尼克酰胺低、中、高剂量组,动态观察72h内小鼠死亡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尼克酰胺对照组相比,AHF模型组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坏死明显,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以低、中、高剂量尼克酰胺预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尼克酰胺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生存率分别为37.5%、62.5%、100%,均显著高于AHF模型组(P均〈0.05)。结论:尼克酰胺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肝细胞凋亡而对AHF小鼠有明显保护作用,并可提高小鼠生存率。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急性 烟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胆总管下段及其周围疾病诊断较困难,B超和CT检查往往仅提示胆总管扩张,不能明确病因,而ERCP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就我院近2年来ERCP诊断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61例胆总管下段疾病,与其它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胆总管扩张 ERCP诊断 诊断价值 疾病 CT检查 影像学检查
  • 简介: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同一份心电图各导联最长与最短QT间期差值,其大小反映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均程度,QTd是1990年由Dag等首先提出,又称心肌复极离散度,对预测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有重要临床价值。QTd增加是冠心病心律失常性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是评估急性心肌梗塞(AMI)近期预后重要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电图 Q-T离散度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活血化淤中药治疗脂肪肝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方剂联合凯西莱治疗脂肪肝46例,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及饮食、体重,检查患者肝功能、血脂和13超检查肝、胆、脾变化。结果采用联合治疗脂肪肝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及促进肝功能恢复等方面明显优于单服凯西莱组。结论中药方剂治疗脂肪肝,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淤,软坚散结功效。

  • 标签: 脂肪肝 活血化淤中药 治疗
  • 简介: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程进展快,多数病人确诊时已难以手术切除,且肝癌对放疗、化疗不敏感,因此其总体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在肝癌生物治疗基础及临床研究中,细胞生物治疗已经显示出了潜在疗效及良好发展前景。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细胞免疫 生物治疗 现状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术治疗肝衰竭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转归。方法对124例肝衰竭患者应用PE治疗223例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转归情况。结果血浆置换术后自觉症状改善者达58.3%,血清胆红素显著下降(P〈O.01),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缩短(P〈0.01)。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一过性下降、皮疹、心慌、烦躁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早期及中晚期肝衰竭患者好转率分别为89.5%及12.5O%(P〈0.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PE可显著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且安全可行。

  • 标签: 肝衰竭 血浆置换 疗效
  • 简介:正常细胞恶性转化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多个阶段复杂过程。肿瘤形成、演变及结局也是由多种因素来决定。肿瘤相关基因研究,从一个侧面,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肿瘤形成与演变过程,在肿瘤形成机制和探讨一肿瘤新治疗方法均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形成 PTEN基因 恶性转化 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基因
  • 简介: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PE治疗,检测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肌酐水平以计算MELD分值。按照治疗前患者MELD分值〈30分、30~40分和≥40分分成三组,观察各组3个月内病死率。结果PE治疗后112例患者血生化指标改善;3个月内,在MELD评分〈3063例患者中,死亡12例(19%);在30≤MELD评分〈40分34例患者中,死亡20例(58.8%);在MELD评分≥40分15例患者中,死亡15例(100%,P〈0.05)。结论MELD评分系统能预测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终末期肝病模型
  • 简介:小肠是消化道最长器官,是消化吸收主要场所。其上连幽门、下接盲肠,全长5~7m,位于人体深处。小肠解剖结构特殊,是消化道疾病诊治中难点。近年出现气囊辅助式小肠镜(BAE)和螺旋外套管式小肠镜(SE)是小肠疾病诊治领域中新飞跃,使内镜治疗小肠疾病、对病变组织取样成为可能。本文就BAE和SE在小肠疾病内镜治疗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小肠 内镜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RCT/CCT)现状及能否为临床提供可靠研究依据。方法对我国有关肝脏疾病6种主要中文杂志进行人工逐篇查阅,根据国际循证医学标准对慢性乙型肝炎RCT/CCT进行分析。结果查阅杂志308期,共含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文章212篇,检索出RCT/CCT88篇针对文章设计质量进行分析。结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性研究RCT/CCT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临床实践需要。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RCT 治疗性研究 CCT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实践
  • 简介: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不断发展,消化疾病诊治率显著提高,但仍有不少患者因恐惧内镜检查而延误了疾病诊治.麻醉药物在内镜诊治中应用有效解决了该问题,进而提高了疾病诊治率.本文就麻醉药物在无痛消化内镜中应用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麻醉药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镇痛 镇静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置空肠管方法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导丝置管法,B组患者采用经胃镜导管推入法,C组患者采用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比较三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结果A组、C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C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1)。A组、C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而C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经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可以作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鼻空肠管置入首选方法。

  • 标签: 胃镜引导 鼻空肠管 方法
  • 简介: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静脉填塞导致回流障碍而酿成静脉高压和瘀血,深静脉血栓是骨折后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与其相关肺梗死是导致病人死亡主要原因。现对其形成原因及预防和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护理 创伤后 后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CKJ方”对大鼠肝纤维化防治作用.方法分别采用CCl4或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两批实验均按体重梯度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CKJ方组、扶正化瘀方组和秋水仙碱组各11只.在实验结束时,观察各组动物肝组织Hyp含量,血清ALT、AST、GGT、TBIL、Alb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在CCl4模型,CKJ组肝组织Hyp含量为293.0±99.1μg/g肝湿重,显著低于模型组(524.5±143.0μg/g肝湿重,P〈0.01);CKJ改善肝功能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CKJ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好于模型组(P〈0.01);在DMN模型,试验结果类似于在CCl4模型见到情形.结论CKJ方能有效防治CCl4或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其疗效与扶正化瘀方相当,优于秋水仙碱.

  • 标签: 肝纤维化 CKJ方 四氯化碳 二甲基亚硝胺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大肠癌突变型mtDNA转导NIH3T3细胞后转染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脂质体法(lipofection2000^TM)将大肠癌细胞突变mtD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NIH3T3细胞,利用G418抗性筛选克隆细胞:用荧光标记染色体原位杂交(HSH)观察mtDNA在核内整合情况;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异型性及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PCR法检测转染细胞线粒体突变情况;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转染细胞凋亡情况;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测定不同组间细胞增殖吸光度值。结果突变大肠癌mtDNA可通过影响NIH3T3细胞mtDNA突变、多态性和通过外源性mtDNA在核内整合从而影响NIH3T3细胞染色体核型及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结论突变型mtDNA可能参与大肠癌发生与发展。

  • 标签: 线粒体DNA 突变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增殖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