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调查北京市通州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现状,分析影响该地区CHF患者再入院的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连续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301例患者,其中男性177例,女性124例,年龄27~89岁,平均年龄(71.49±11.75)岁.6月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是否再入院,分为2组,分别是再入院组(142例)和对照组(159例),并分析影响CHF患者再入院的因素.结果CHF主要病因是冠心病197例(65.5%),其次是心脏瓣膜病48例(15.9%),心肌病31例(10.3%)和高血压心脏病25例(8.3%).CHF主要诱因是水潴留(74.8%)和肺感染(43.9%).再住院组患者年龄≥70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合并肾功能不全、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住院组的阿司匹林、呋塞米、ACEI/ARB的服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再住院组监测体重、服药依从性、定期门诊随诊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CHF患者再住院的因素为:监测体重(OR=0.285,95%CI:0.147~0.555)、肾功能不全(OR=2.137,95%CI:1.264~3.612)、LVEF〉35%(OR=0.449,95%CI:1.264~3.612)、服药依从性(OR=0.503,95%CI:0.279~0.906)、呋塞米(OR=0.389,95%CI:0.171~0.88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156,95%CI:1.070~4.343)和ACEI/ARB(OR=0.574,95%CI:0.344~0.959).结论导致CHF的主要疾病是冠心病,主要诱因为水潴留和肺感染.CHF患者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率偏低,缺乏CHF自我管理.监测体重、肾功能不全、LVEF〉35%、服药依从性、呋塞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ACEI/ARB是预测CHF患者再住院的独立因素.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77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成两组,单纯高血压病组(n=49)及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组(n=28),采用动态心电图(DCG)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缺血性ST-T改变及HRV情况,分析两组患者代谢及HRV指标特点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血尿素氮、血尿酸、收缩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夜间心率、HRV时域参数及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RV明显减低,且易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619例直接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236例和对照组(〈65岁)383例,全部入选患者行PCI术后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两组的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用于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女性比例、左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糖尿病、血肌酐水平、LVEF值、无复流、支架的数目是老年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MI患者直接PCI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简介: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中肾功能正常者与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差异,分析轻度肾功能不全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28例血清肌酐≥1.2mg/dl的冠心病患者为轻度肾功能不全组,30例血清肌酐〈1.2mg/dl的冠心病患者为肾功能正常组。在冠脉造影前,分别测量血清肌酐、尿酸、随机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并查尿常规。血压以人院时测量值为准。然后进行冠脉造影,观察评估各主要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分析肾功能对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轻度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冠脉病变评分为27.93±24.92vs16.1±8.37(P〈0.05)。血清肌酐值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42。结论冠心病伴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冠脉病变程度显著重于肾功能正常者。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用药的方法不同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治疗效果以及血脂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总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0%(P〈0.05);实验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指标值、血清总胆固醇(TC)指标值、低密度脂蛋白(LDL-C)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指标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以上内容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对患者的血脂水平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安全又可靠,值得临床用药借鉴。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138例采用IABP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统计心源性休克病因、心肌梗死部位、心腔大小、心源性休克发生至开始IABP治疗时间、机械通气应用等因素,以2周内各种原因死亡为研究终点,评估上述因素对IABP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心肌梗死、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相比,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行IABP的死亡率明显升高(26.2%、12.9%比86.4%、66.7%,P均〈0.05);与前间隔、广泛前壁和高侧壁梗死患者相比,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行IABP的死亡率明显升高(10.0%、13.0%、11.1%比78.9%,P〈0.05);此外,心脏越大、机械通气时间越长、IABP应用越晚,死亡率越高(P均〈0.05)。结论: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延迟及心脏大、机械通气等因素可影响主动脉球囊反搏临床效果,值得警惕。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行冠脉造影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85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5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29~78岁,平均(60.35±10.04)岁.入选者首次行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9例)与非冠心病组(56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尿病及吸烟史等资料.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进行评价.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中男性、高血压、肥胖、高LDL-C、低HDL-C、糖尿病及吸烟史的比例升高,年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OR=1.876,95%CI1.452~2.345)、性别(OR=1.755,95%CI:1.430~2.486)、肥胖(OR=1.268,95%CI:1.011~1.567)、高LDL-C(OR=1.928,95%CI:1.478~2.559)、低HDL-C(OR=1.378,95%CI:1.045~1.981)、糖尿病(OR=2.345,95%CI:1.526~3.677)以及吸烟史(OR=2.239,95%CI:1.460~3.329)均为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有无高血压、肥胖、高LDL-C、低HDL-C、糖尿病、吸烟史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男性、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史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应予以重视.
简介:目的:探讨MRI、CT和X线片三种影像学方法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30个病变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平片、CT扫描及MRI影响学结果表现情况.结果:30个病变股骨头中X线平片仅显示了其中的l4个,检出率为46.7%,CI、扫描显示了其中12个,检出率为63.3%,MRI对所有病例均能够作出诊断,检出率为100%X线平片与CT扫描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的检出率远高于X线平片与CT扫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RI诊断早期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扫描,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高危人群和已有髋关节症状的患者应直接行MRI检查.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室间隔缺损86例,房间隔缺损34例)在心脏直视缺损修补术后转入监护室持续心电监护,随时描记标准12导联心电图,了解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预后.结果:59.2%(67/120)的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室缺修补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占47.5%,以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主;房缺修补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14例,占34例的41%,以阵发性室上速和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主.结论:先心病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与缺损部位,手术方式、路径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状况有极大的关系.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并发PAH患者177例,根据年龄分中年组(124例)和老年组(5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无症状(16.9%vs5.7%)、无体征(39.5%vs17.0%)、气急(41.9%vs66.0%)、颈静脉显露(6.5%vs18.9%)、下肢水肿(25.8%vs64.2%),差异显著(P〈0.01),胸部X线显示心影增大(44.4%vs64.2%)、心房颤动(12.1%vs35.8%)、超声心动图测左右心房最大容积、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肺主动脉内径及双向分流(11.3%vs30.2%)、二尖瓣反流(19.4%vs49.1%)、心包积液发生率(5.6%vs22.6%)均高于中年组。结论老年组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较中年组患者突出。介入治疗是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并发PAH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成功率高。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后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140例室上性组和40例室性组,将室上性组和室性组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室上性A组、室性A组)和对照组(室上性B组、室性B组),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毛花苷C和利多卡因治疗。对不同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优于毛花苷C和利多卡因,患者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性高,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对基层卫生院应用卡托普利治疗门诊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卫生院门诊部于2012年8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60例患者卡托普利治疗(A组),另60例给予牛黄降压丸治疗(B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通过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A组为83.3%(50/60),B组为71.7%(43/60),甲组显著高于乙组(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在治疗后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上均得到了改善,而在改善幅度上,A组要好于B组(P〈0.05);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基层卫生院门诊高血压患者来说,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以及较好的服药依从性,价格实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