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到本院诊治的所有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的106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106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53例;对照组的53例患者的采用单一鼓膜切开置管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53例患者实施鼓膜切开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耳峰压值。结果从临床疗效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治疗前后的耳峰压值情况来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耳峰压值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耳峰压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鼓膜切开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能够显著提高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耳峰压值,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行I类切口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来我院行I类切口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2017年6月1日起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合理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平均费用。结果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平均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不仅可有效降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不合理率,还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促胎肺成熟药物治疗早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孕28周至33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9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5例,对照组为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则增加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妇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44%、新生儿脑室出血2.22%、出生后获得性肺炎2.22%及围生儿死亡率2.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17.78%、24.44%、13.33%,P<0.05。结论针对早期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能够在控制母婴感染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情况,降低新生儿危险,治疗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抗甲状腺药物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6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按照肝功能异常出现的原因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观察组为抗甲状腺药物所致。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肝功能异常临床表现及生活指标异常,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素水平和治疗转归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临床表现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的比例分别为,观察组患者出现ALT和AST升高的比例分别为100%、100%,二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抗甲状腺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二者在临床表现方面无明显差异,二者的鉴别可依赖肝功能检测如ALT及AST,后者出现生化异常较为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30例,所有患者立即停用导致相关性腹泻的抗菌药,采用补液、补钾、禁食等治疗,避免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结果30例患者中有轻症27例,经过治疗症状均好转,治愈率达100%,重症3例,其中2例症状完全消失所需时间平均比轻症多十天,1例治疗无效死亡。年龄大、抗菌药物种类、多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时间长等均与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有关。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个体化用药、减少侵入性操作、补充益生菌、鼓励早期进食、肠内营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9例,给予常规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降低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情况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采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接收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以阿司匹林,研究组20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发作时间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选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这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能显著缩短患者发作时间,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患者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标本50例微生物学检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方法按丹麦国立血清研究所微生物诊断实验室常规方法进行,我们用丹麦王国提供的NEO-SENSITABS系列11种抗生素药片对50株细菌做药敏试验。结果各类标本总阳性率为31.4%,高于国内其他同类资料公布的数据,其中血标本为51%,这是由于我们采用的需氧,厌氧同时培养的方法有关,厌氧菌如类杆菌及兼性厌氧菌得分离出来,痰检率较低为19.9%。结论传统意义上的传染性疾病(如由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引起的疾病)逐步减少,而由人体自身的正常菌群和来自周围环境的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逐年递增。耐药菌株明显增加,我国由于微生物检验工作尚为广泛开展,大多数临床医生根据经验,而不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对病人进行抗生素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菌素类联合应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病例。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出现的头孢菌素类联合其他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110例,对其联合用药种类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1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饮酒或服用含乙醇的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比例最高为28.2%,其次为联合考来烯胺、中药制剂、非甾体抗炎药,联合用药中抗凝血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最低为3.6%;在11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发生过敏样反应患者最多为32例,其次为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结论应加强临床药师和医师的专业知识,重视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不可盲目联合用药,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单用或联合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否会增加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75例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起病前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分为对照组(A组,无服药史),药物组(B组)包括阿司匹林(100~300mg/d)、氯吡格雷(75mg/d);按药物类别将药物组(B组)分为阿司匹林组(B1组,单纯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B2组,同时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结果B组年龄高于A组(66.72±9.99岁VS55.79±12.07岁,t=-6.230,P<0.05),B1组与B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4±10.87岁VS66.71±9.46岁,t=0.015,P>0.05)。B组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率高于A组(?字2=6.118,P=0.013),B2组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率高于B1组(?字2=4.498,P=0.034);内镜下表现A组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B组以胃溃疡为主;B组中既往有溃疡史或上消化道出血史患者严重性上消化道出血率高于无溃疡史或上消化道出血史患者(?字2=10.53,P=0.001)。B组中联合使用PPI患者严重性上消化道出血率低于未使用PPI患者(?字2=8.339,P=0.004)。结论单用或联合服用抗血小板可增加患者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内镜下表现以胃溃疡为主,年龄、既往溃疡史或上消化道出血史、联合使用PPI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1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理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主要是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前列地尔。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TCD检测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TCD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周基础治疗及维护期治疗对药物性牙龈增生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42例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21例患者,分别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联合维护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HI、PLI、SBI及P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HI、PLI、SBI及PD水平分别为(2.15±0.31)、(1.04±0.08)、(1.63±0.12)和(3.82±0.32),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28±0.35)、(1.24±0.11)、(1.81±0.13)和(4.15±0.45),并且P<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对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在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维持期治疗,能够优化患者的GHI、PLI、SBI及PD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甲状腺大部分切除与药物保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甲状腺大部分切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组间差异明显,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组间差异明显,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甲状腺大部分切除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