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采血车上献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在我区采血车上进行献血的3000例献血者,对其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全部3000名献血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为35(1.16%)名,其中发生轻度不良反应的献血者20(0.57%)名,发生中度不良反应的献血者14(0.40%)名,发生重度不良反应的献血者1(0.03%)名,在全部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中,心理因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22(62.85%)名,睡眠不足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8(22.85%)名,空腹献血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3(8.57%)名,环境因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1(2.85%)名,其他因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1(2.85%)名。结论采血车上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是由心理因素所导致,所以采血车上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给予献血者相应的心理护理,以避免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从而为献血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并提高人民群众献血的积极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招募安全献血人员的综合促进型式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本血液中心2016-7到2017-8共394例献血者的资料以及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对所有流动采血点的献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方法394份,共收回394份。结果394例献血者,四项指标检出率为15.74%,阳性率和献血者的性别、职业以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有所关联,男性阳性率64.52%,女性阳性率35.48%。28-53岁阳检率高于19-27岁,而且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检测阳性率高于大专以上,献血者中检出率较高的为农民,其次为服务行业,学生的阳性率最低。44-52岁梅毒阳性男性高于女性,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19-27岁的学生血源、女性、高学历是最安全的。结论招募安全血液的综合促进型的操作性强,可以在根源性确保血源的安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无偿献血招募知识和技能培训,让招募人员在招募过程中做好沟通和交流,提高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将岳阳地区2013-2017年近五年无偿献血及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做好献血前初筛试验,有效筛选合格无偿献血志愿者,减少血液报废率,保证临床供血安全、有效、及时提供依据。方法对岳阳地区2013-2017年近五年(206096例)的无偿献血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抗-TP、ALT为阳性结果的情况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在岳阳地区采供血总量逐年递增的情况下,不同年度无偿献血阳性率比较除抗-HIV无统计学意义外其四项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和性别比较除抗-HCV和抗-HIV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三项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总的阳性率为3.33%,其中ALT阳性率1.57%、HBsAg阳性率0.80%、抗-TP阳性率0.56%、抗-HCV阳性率0.30%、抗-HIV阳性率0.10%。结论建立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长效机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等多种宣传渠道进行针对性地宣传和招募,并通过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献血前的征询工作,提倡成分献血,采用灵敏、快速和严格的献血前初筛试验来减少血液非正常报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关系,强调ALT检测在献血员筛查中的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月期间采血车初筛合格(HBsAgALTTP)的自愿无偿献血者标本36758份,应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型病毒性肝炎(抗-HCV)。结果36758份无偿自愿献血者经采血车初筛检测合格的标本,再次进行实验室复检,检出ALT阳性标本174份,阳性率0.47%(174/36758);检测抗-HCV阳性标本106份,阳性率0.29%(106/36758);174份ALT阳性标本检出抗-HCV阳性21份,阳性率12.07%(21/174);106份抗-HCV阳性标本中检出ALT阳性(>50U)98份,阳性率92.45%(98/106)。结论对献血者进行实验室ALT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是减少HCV窗口期感染的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