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面对具有不同文化层次的护理对象,提供具有不同内涵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是当前的发展趋势,它是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宗旨,全程融入人性化护理的理念,注重为服务对象提供人文关怀,使护理对象感受到高品质的护理.由于精神分裂症病程多迁延,易复发致衰退,社会功能下降及预后不良,其目前治疗主要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 标签: 人文关怀 护理对策 服药依从性 精神病患者 “以病人为中心”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及行为方式的不断改变,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而该人群中脂肪肝及胆结石的发病率也相当高。为探讨精神患者中脂肪肝与胆结石的相关性,对我院住院的2338名精神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胆结石 脂肪肝 行为方式 精神障碍 发病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现代电休克(MECT)治疗癔症性精神患者的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癔症性精神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现代电休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率。结果 两组的临床效果比对具有差异,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比对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现代电休克治疗癔症性精神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现代电休克治疗 癔症性精神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首次住院与复发住院精神患者家属对知情同意的需求与对策,改善病人的家庭支持系统。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首次住院与复发住院精神患者家属,共126人进行调查。结果 首次住院精神患者家属98.2%,希望了解精神知识,95.1%希望尽快控制病情,83.5%的患者家属关注药物的副作用,83.3%的患者家属关注疾病的预后。复发住院的精神患者家属,97.6%希望了解疾病复发的先兆,92.2%的患者希望医务人员的指导,90.2%关注坚持用药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结论 首次住院与复发住院的精神患者家属关注的问题不同,针对这种差异,正确指导做好医患沟通及健康教育,满足病人家属的需求,为精神人的康复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

  • 标签: [] 精神病人家属 知情同意 需求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精神患者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选择时间为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精神患者80例,依据不同方式划分成观察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及对照组(常规社区管理),各40例。对比患者的心理状态、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评定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的程度评分较低,差异有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精神理、阳性、阴性量表的评分相比,观察组的 PANSS 评分均明显较低,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社区精神患者,通过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心理行为状态和社会功能,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病 社区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多元化护理在男性精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多元化护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对于男性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9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精神疾病的100例男性患者选为观察对象,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提供常规化护理服务,实验组则实施多元化的护理策略,统计分析男性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有效评估不同护理方式的推广价值。结果:实验组男性精神患者的多元化护理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实验组男性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仅为(2.00%),对照组男性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高达(16.33%)。结论:有效实施多元化护理策略,为男性精神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减少男性精神患者的攻击行为,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存在价值。

  • 标签: 男性精神病患者 多元化护理 攻击影响 影响分析
  • 简介: 【摘要】目的:医务社工参与康复训练在精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选取60例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名。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为医务社工参与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精神状态和自知力评分、干预前后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研究组的精神状态、自知力评分以及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较对照组改善,且研究组的自知力评分较高;研究组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比对照组优,组间差异化显著(P

  • 标签: 医务社工 康复训练 精神病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收集了本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之间发生的40例住院精神患者暴力事件,并对暴力事件的发生时间、发生原因以及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的结果总结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期能够减少住院精神患者发生暴力事件的情况,为医护人员以及住院患者的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

  • 标签: 住院精神病患者 暴力事件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制医疗精神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以回顾性分析的形式进行,于2022年1月-2024年1月筛取145例强制医疗精神患者,对其进行随访,统计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5例患者中共出现医院感染11例,总发生率7.58%;年龄≥60岁、住院时间≥3个月、合并慢性病、存在侵入性操作、服用抗生素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服用时间≥6个月均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强制医疗精神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年龄、住院时间等均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强制医疗 精神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3.1-2023.12期间收治的60例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常规护理+语言沟通+心理护理。比较:心理状况评分、精神状态评分、攻击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精神状态评分、攻击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应用于精神患者中,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精神状态与攻击行为。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患者暴力行为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2.1月至2023.1月70例住院精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暴力事件发生原因及特点进行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70例住院精神患者暴力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知力缺失(70.00%,49/70)、精神症状支配(42.86%,30/70)、行为紊乱(45.71%,32/70)、医务人员因素(12.86%,9/70)和环境因素(44.29%,31/70)。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患者MO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住院精神患者暴力行为原因较多,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为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住院精神病患者 暴力行为 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康复与物理康复训练联合应用对老年精神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方面的具体影响。方法:我们选择了87名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将他们分为43名的对照组和44名的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了物理康复训练的干预措施,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额外进行了中医康复的干预。我们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肺功能、运动耐力、跌倒事件的发生率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同时也观察了他们的精神状态、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采用中药联合物理康复方法对老年性抑郁症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态、躯体健康状况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第二季度门诊处方调查,了解氯吡格雷在临床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在临床使用是否合理。方法收集2018年第二季度所有门诊处方再从中提取出含有氯吡格雷的处方,根据氯吡格雷说明书和相关指南由临床药师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第二季度氯吡格雷用药总体较为合理只有极少数处方在用法用量和诊断上存在欠缺

  • 标签: 诊断 氯吡格雷 使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碟呤的动力对白血病患儿的影响。策略 2008年 1月至 2011年 1月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164例分为标准危险组 65例,高度危险组 99例,观察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例均于用药开始后 24 h、 44 h和 68 h监测血清甲氨碟呤浓度及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单位累积剂量比较 P<005,标准危险组不良反应发生 45例,发生率 6923%;高度危险组不良反应 99例,发生率 100%;经统计学分析, 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对甲氨碟呤动力(血药浓度)监测,可以掌握甲氨碟呤在白血病患儿治疗中血药浓度进行调控剂量,使临床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并且能够及时调整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剂量及次数,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确保临床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大剂量甲氨碟呤 药代动力 白血病患儿 影响
  • 简介:目的了解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应用阿米卡星后水疱液和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及动力学变化。方法将20例严重烧伤患者分成4组,每组5例:A组(伤后3~4h用药)、B组(伤后10h用药)、c组(伤后20h用药)、D组(伤后30h用药),每例患者在30min内匀速静脉滴注阿米卡星400mg。于用药后15、30min和1、2、3、4、5、6、7h抽取创面水疱液,同步抽取其中9例患者的静脉血,以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阿米卡星浓度。采用3P97实用药动力学计算程序处理药物浓度数据,拟合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参数。结果A组患者用药后水疱液中阿米卡星浓度升高最快,维持时间最长,B组次之。A、B组各时相点药物浓度值均明显高于C、D组(P〈0.05或P〈0.01),其中用药后1h差异最明显(P〈0.01):A、B组为(12.53±1.76)、(9.52±1.51)μg/mL,C、D组为(4.65±0.77)、(3.10±0.41)μg/mL。9例患者血清阿米卡星浓度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水疱液、血清的药物浓度一时间数据均以房室模型拟合为最佳,与阿米卡星消除相半衰期(tl/213)的正常参考值比较,患者血清中阿米卡星t1/213较短,水疱液中t1/2β较长。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尽早(伤后10h内)应用阿米卡星,可在创面基底和创周形成有效的、持久的抗生素屏障,抗感染效果较好。

  • 标签: 烧伤 阿米卡星 水疱 血清 药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