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并探讨其用药管理措施。方法:将我院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 110例监测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用药管理措施。结果: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集中在 11—20岁及 61岁以上年龄段,患者的性别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P>O.05), th以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义( P<0.05),注射剂及口服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剂型( P<0.05),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用药管理,保证中药制剂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用药措施;用药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and explore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Methods: 110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monitored and repor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dic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formulat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age group of 11-20 years and over 61 years ol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xes of patients (P > O.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ithin t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ime periods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injection and oral prepa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dosage forms (P < 0.05) Higher than other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The incidence of skin and accessory damage, digestive system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organs or systems involved (P < 0.05). Conclus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administra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ATP荧光检测法和实验室细菌计数法监测ICU床单元区域消毒后的治疗台、监护仪、病床的表面细菌结果,探讨ATP荧光检测法用于ICU床单元区域消毒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TP荧光检测法和实验室细菌计数法检测ICU床单元区域消毒后的治疗台、监护仪、病床的表面细菌.结果ATP荧光检测法监测治疗台、监护仪、病床的合格率分别为80%,76%,66%.实验室细菌计数法监测治疗台、监护仪、病床的合格率分别为88%,80%,78%.结论ATP荧光检测法可用于ICU床单元区域消毒后的表面细菌的监测.关键词ATP荧光检测法;ICU;床单元;消毒AbstractObjectivebycomparingtheATPfluorescenceassaybacteriacountingmethodandlaboratorymonitoringICUbedsheetsyuanareaafterdisinfecGtiontreatmentunit,monitor,andthebedsurfacebacteriaasaresult,thestudyATPfluorescenceassayfordisinfectionmonitoring,thefeasibilityofICUbedsheetsyuanarea.MethodsusingATPfluorescencetestandlaboratorymethodtodetectthebacterialcountofICUbedsheetsyuanareaafterdisinfectiontreatmentunit,monitor,andthebedsurfacebacteria.ResultsATPfluorescencetestmonitoringplatform,themonitor,thebedofqualifiedratewas80%,76%,66%.LaGboratorybacteriacountingmethodmonitorstation,monitor,bedqualifiedratewas88%,80%,78%.ConclusionATPfluorescenceassaycanbeusedintheICUbedsheetsyuanareaofthesurfaceofthebacteriaafterdisinfectionmonitoring.KeywordsATPfluorescenceassay;ICU;Thesheetsyuan;Disinfection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74-02
简介:目的全程动态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及成分,为研究消除手术烟雾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电钩切割组织时、切割后5、10、15、20min、手术结束时检测距地面高度1.5m、距手术切口30cm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监测打卡戳卡后10s内PM2.5和PM10浓度。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手术烟雾中有机物成分。结果在使用电刀切割组织即刻开始CO和CO_2浓度随着手术的进行逐渐升高。PM2.5和PM10在打开戳卡阀门均迅速升高,在第4s时分别达到最高峰(659.42±26.29)μg/m~3和(735.41±17.09)μg/m~3。手术烟雾中检测出七氟烷、环戊烷、乙苯、壬烯醛、苯乙烯、环己酮、五甲基-庚烷、十烷、2-乙基己醇、十一烷、十二烷等有害物质。结论手术烟雾含有多种有害物质,部分物质超过环保标准值,长期接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需要全方位防护措施。
简介:目的了解昌平地区出生缺陷(BirthDefectsBDs)的发生率,掌握严重和高发山生缺陷变动趋势,最大限度的减少严重致死缺陷儿出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确保儿童健康成长。方法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要求,从1996-2005年对孕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分前、后5年对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0年间监测本地区例围产儿26240例,出生缺陷儿21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8.23‰,还有9例新生儿患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有1例新生儿患苯丙酮尿症。围产儿死亡191例,出生缺陷儿死亡69例,占围产儿死亡的40.83%。结论我区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实施。推广神经管畸形(NTDs)在孕早、孕中期筛查技术和孕早期优生四项(ToRCT)的检查工作。早发现,早终止妊娠,采取管理、医疗、社会及法律等综合措施加以干预。从而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轻社会医疗保障和健康投资的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使用床头护理温馨提示卡,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由管床护士和责任护士实施常规入院宣教、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空腹及三餐后两小时血糖监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床头护理温馨提示卡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和血糖监测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的血糖监测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床头护理温馨提示卡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依从性。结论床头护理温馨提示卡有利于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和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甘井子区销售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范围和可能来源,掌握和分析我区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各类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食源性疾病爆发和食品安全隐患,掌握主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采取相关的监管措施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销售食品4大类110份样品,按照《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采集。结果在辖区内51处食品经营场所共采110份样品,检出带有致病菌样品7份,总检出率为6.36%。结论检测结果异常的7份样品均为微生物检测指标,提示辖区内应继续加强食品风险监测工作,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测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间从医院各个科室收集到的320株菌株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菌株进行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经过微生物检测出革兰阴性菌224株(70.00%)、革兰阳性菌96株(30.00%),在所检测的细菌种类中,葡萄球菌属的细菌占比最高,同时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属的细菌中,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金葡菌均对万古霉素非常敏感。结论医院在使用抗菌药物为患者治疗时,应该对抗菌药物进行相应的检验以及患者病菌耐药性监测,以防止细菌耐药性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密云区游泳场所卫生安全状况,为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密云区游泳场所空气和游泳池水进行监测分析,监测项目包括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空气细菌总数、浑浊度、pH值、池水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水温、浸脚池水余氯、游离性余氯、尿素。结果 游泳场所空气指标合格率均为100%,游泳池水尿素、游离性余氯、浸脚池水余氯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0%、80%、83.33%。结论 加强游泳场所水质监督和管理。
简介:【摘 要】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国民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 率逐年增加。随着人们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血糖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获取实时动态持续的血糖指标和科学护理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 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护理的重点,阐述 72 小时动态血糖监测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因素,为建立系统、规范的科学护理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目的监测舰艇在遭受水下非接触爆炸冲击试验过程中所受冲击作用大小及舰员的生理参数变化,为实船水下爆炸冲击试验的安全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在水面舰艇遭受水下1000kgTNT当量的沉底水雷相距100m的非接触爆炸冲击作用时,利用动态多参数生理记录检测仪(简称生参仪)对处在舰艇不同位置的9名舰员和1名模拟假人进行生理指标(心电图、心率、呼吸率、体表温度)及两轴向加速度值(Gz、Gy)监测记录;假人只监测Gz、Gy值。同时在舰艇内多个部位安放生参仪检测盒,监测记录舰体所受冲击力的大小。结果人体表心脏水平所受冲击力Gz值为(0.23~2.17)G,Gy值为(-0.39~0.66)G,在人体可承受的范围内。假人体胸部所受冲击力Gz值为(0.13~1.92)G,Gy值为(-0.42~0.85)G,高于同一位置的真人体。舰体所受Gz值为(3.41~>9)G~(-2.90~-5.45)G;Gy值为(0.91~2.98)G~(-0.49~-1.82)G,明显高于人体所受的冲击强度。爆炸前、后舰员的心率及呼吸率明显增快,爆炸前最快心率(107~171)次/min,最快呼吸率(22~29)次/min;爆炸后最快心率(113~155)次/min,最快呼吸率(24~33)次/min,爆炸后30min内平均心率和平均呼吸率均高于爆炸前,平均心率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929,P=0.019)。体表温度爆炸前后无明显变化。爆炸过程中没有发生人体损伤。结论水下爆炸冲击试验对人体自主神经功能有较大影响,本试验中舰员所受冲击作用强度及生理参数变化在安全范围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监测中应用临床诊断意义,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我院近半年时间内收治的心理失常患者中的52例患者病例,对患者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对两种监测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此52例患者完成常规心电检查和动态心电检查完毕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为52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为阳性,诊断率为50.00%;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为52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为阳性,诊断率为92.30%。可见动态心电图对于心理失常的监测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监测数据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心理失常的诊断,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做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对患者健康情况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且无创伤性,使用起来也比较便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通过对尉犁县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监测,掌握具体数据,以便于提出切合本县实际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