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落实《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提高静脉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静疗专科的发展。方法调研40个临床科室静脉治疗患者777人,选取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小组成员组成调研人员,每2人组成一个调研小组,采取交叉调查方式,于同一时间到指定科室同时开始调研。结果输液工具选择留置针占69.11%、钢针占19.30%;穿刺部位选择手背占49.67%、关节部位占8.36%;导管或接头内有陈旧性积血/回血占24.58%;敷料固定与维护中胶布遮盖穿刺点占46.58%、标识无签名/日期占36.55%、敷贴上书写标识占26.64%、胶布缠绕过多占17.37%、敷贴卷边、松动占16.34%、固定方法欠妥占7.46%、敷贴内有积血或渗液占5.42%;并发症中穿刺点发红占3.47%。结论静脉治疗导管维护与敷料固定是操作中的重要环节,规范操作规程、加强护士培训是保证静脉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满意度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肿瘤患者PICC维护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防治出现的并发症,提高PICC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6月-2010年12月应用PICC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随机安排法进行维护,而观察组采用从患者PICC的穿刺到多次的用药和维护均由一个护士负责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并发症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P<0.05)观察组发生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8/50),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98.8%明显高于对照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73,P<0.01)。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在PICC维护中应用能明显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为肿瘤患者完成化疗提高可靠静脉通路的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为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以及减轻反复静脉穿刺造成材料浪费,给患者带来的经济压力。方法对40例患者分两组,用不同的中心静脉(PICC)固定方法进行观察。结果40例患者,对照组脱出1cm8人、2cm5人、3cm2人、未脱出7人。观察组脱出1cm2人、未脱出18人。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现状,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对策。方法调查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0年-2014年间共1280名常住儿童的保健资料。结果根据对这1280名常住儿童的保健资料调查显示,保健覆盖率约为98%、系统管理率约为92%、母乳喂养率约为98%、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2010年有1人、2011年有2人、2012年有1人、2013年有0人、2014年有2人、新生儿访视率约为98%、满月管理率达到95℅以上。结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状况基本良好、设施基本规范、服务基本到位,但仍还存在着一些疏漏和不足,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更加重视儿童保健门诊的规范化建设与服务,引进更多的专业保健人员,加强对现有保健人员的继续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以提高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儿童保健服务能力,保障社区儿童的生命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依那普利、缓释硝苯地平治疗临床效果,观察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对两种药物的耐受性。方法将采用随机、双盲、组间平行对照法所检出的118例于2015年7月—2016年10月来我院接受诊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组中,按照临床治疗所用药物不同将其分为采用依那普利治疗的观察组与应用硝苯地平治疗的观察组,将两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情况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5%近似于对照组89.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明显低于对照组39.0%(P<0.05)。结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或硝苯地平治疗均能取得理想降压效果,相比之下依那普利治疗不良反应要少,患者对其耐受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CSSD)融入精细管理模式的路径及效果。方法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实行精细管理模式,随机选取我院60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依次于精细化管理前后展开问卷调查,对比CSSD工作满意度及工作质量评分差异。结果CSSD融入精细管理模式后,临床满意率达到98.33%,相比此模式实施前81.67%的临床满意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精细化管理模式后,科室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均大大提高。结论在CSSD工作开展中,着力推行精细管理工作,可有效强化科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及质量持续改进,进一步强化临床医护人员对科室服务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