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铁蛋白在风湿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患者55例,均为风湿性疾病患者,对照组患者55例,均为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患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以及结缔组织病等患者,采取化学发光法对所有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平均值和升高频率进行检验,使用糖皮质激素对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血清铁蛋白在风湿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平均值为(7764±5368)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平均值(536±387)μg/L(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其中18例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低于5倍正常值,37例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5倍正常值,12例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超过15000μg/L;对照组患者21例血清铁蛋白水平为正常,22例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低于5倍正常值,12例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5倍正常值,对照组未见血清铁蛋白水平超过1500μg/L的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对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所有风湿性疾病患者均治疗有效,并且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越高,所需的糖皮质激素剂量越大。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对于风湿性疾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非常明显的价值,特别是当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超过1500μg/L时,对于排除其他类型的炎症性疾病意义重大,并且对于临床治疗也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血清铁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指导对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抗核抗体谱检测的2386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的群体为对照组,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的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ANA、抗Sm、抗SS-A、抗核小体、抗组蛋白、抗SS-B、抗dsDNA、抗核糖体P蛋白等的阳性率分别是95%、36.1%、43.0%、84%、51.2%、15%、7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0/0/0/0/0/0/0),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具备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5-2014年襄阳市襄州区传统可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的时间序列特征,为制定襄州区免疫规划工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襄州区2005-2014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疫情资料,对该地区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襄州区2005-2014年共发生传统可免疫性疾病14794例,死亡11例,年均发病率为151.7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183.06/10万下降至2014年的119.58/10万;襄州区2005-2014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疾病谱未发生明显改变,发病率时间序列分布表明,襄州区2005-2014年乙肝、肺结核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麻疹发病率上下波动明显,百日咳、破伤风散在发生,白喉与脊髓灰质炎无病例报告。结论襄阳市襄州区2005-2014年乙肝与肺结核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麻疹发病率上下波动,存在潜在发生和暴发的可能,应高度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应用盆底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12月我院收治的725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盆底超声为2组受试者进行检查,比较静息状态下、最大Valsalva动作后超声结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静息状态下、最大Valsalva动作后膀胱、膀胱颈、肛提肌裂孔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超声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利于实时掌控患者病情,并将机体盆腔结构充分显示出来,诊断价值高,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临床病理。方法本次共选择30例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的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分析病理特征。结果腮腺小叶间、小叶内及颌下腺有IgG4阳性的大量浆细胞浸润,>50/HPF,统计IgG4+IgG+细胞比值,在40%以上。淋巴结病变以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为表现,部分病例生发中心出现进行性转化。滤泡间区可见免疫母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部分淋巴结区域有纤维化发生。分析免疫组织结果,其显示IgG4阳性的大量浆细胞在生发中心及滤泡间区浸润,>50/HPF,细胞+IgG4+IgG比值在40%以上。结论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属新认识病种,激素治疗效果理想,故需行病理检查,及时确诊,以有效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就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在实施椎间融合术的过程中给予充足的刚性内固定。本文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作用性、局限性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方向进行综合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以期获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的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50例接受常规剂量内固醇治疗的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远高于参照组的54.0%,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出现血糖升高及肝功能异常的分别有1例,且两例患者均接受过口服类固醇治疗但效果不佳,两例患者在停药后均恢复正常。参照组中有4例儿童患者发生肾上腺皮质萎缩,有5例患者出现关节疼痛难忍的现象,另有8例患者出现向心性肥胖,血压、血糖升高者各1例,此外还有2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较过往口服内固醇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提升,且显著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案例教学法在风湿性疾病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入学的本科生一班、二班,分别66名、65名学生,一班给予传统教学法,二班给予案例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对一班、二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满意度进行评价,对两个班进行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考核分数进行比较。结果二班对提高兴趣、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表达能力、学习主动性、压力的满意度(86.2%、83.1%、84.6%、90.8%、76.9%)均高于一班(60.6%、56.1%、22.7%、57.6%、2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班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考核分数(70.6±9.7)、(65.4±7.2)分均低于二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疾病本科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症感染性肺炎在新生儿呼吸道管理中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患有重症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共50例,新生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道管理,并加用高频震荡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物理疗法,即拍背、翻身处理,并结合患儿实际情况进行吸痰处理。观察两组患儿的呼吸、体温、咳嗽及肺部啰音等情况,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在体温恢复、咳嗽消失、气促消失及肺部啰音消失等方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显效率56.0%%,高于对照组的28.0%;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6.0%,高于对照组的7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加用高频震荡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物理疗法,不仅无损伤性、经济易行,还能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对比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方面,两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治疗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气血指标情况方面,治疗组PaO2、PaCO2、TcSaO2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炎性因子水平方面,治疗组患者IL-6、TNF-α、CRP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给予人免疫球蛋白,能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改善患者气血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实施骨搬移术来医治胫骨骨折手术之后感染性的大段骨发生缺损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50例在进行胫骨骨折手术并且手术完成后皆伴有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病症的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将其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治疗组的25例患者实施植骨内同定的方法来进行医治,而实验治疗组的25例患者则实施骨搬移手术来对其进行医治。医治结束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其有关的指标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实验治疗组患者其治愈的概率(92.45%)与产生并发症的概率(0.00%)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其治愈的概率(71.70%)与产生并发症的概率(16.98%),以上数据经过检验之后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骨搬移手术的方法医治感染性的骨缺损,临床效果比较明显,产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为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并分析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3例(43只眼)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43只眼经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及抗感染、抗炎治疗后眼内炎均得到有效控制,眼球得以保留。43只眼术后矫正视力改善34只眼,总改善率为79%;手术显效31只眼,总显效率为72%。眼内炎分级I~Ⅱ级20只眼中视力改善19只眼,占95.0%,Ⅲ~Ⅳ级23只眼中视力改善15只眼,占65.2%,I~Ⅱ级患眼术后视力改善率高于Ⅲ~Ⅳ级患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5,P=0.044)。眼内炎分级I~Ⅱ级20只眼中手术显效18只眼,占90.0%,Ⅲ~Ⅳ级23只眼中手术显效13只眼,占56.5%,I~Ⅱ级患眼手术显效率高于Ⅲ~Ⅳ级患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2,P=0.036)。结论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应尽早诊断,在给予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及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我院呼吸科已确诊的78例AECOPD患者,男59例,女19例,年龄54~74岁,平均年龄(67.32±5.47)岁。入选当日检测血清PCT均大于0.25ng/ml,随机分为PCT指导组38例和常规对照组40例。PCT指导组隔日复查血清PCT,主要根据PCT水平决定是否停用抗生素,当监测PCT<0.25ng/ml时,参考症状考虑停止使用抗生素;常规对照组根据症状、痰液颜色、白细胞计数、胸片等停用抗生素。两组比较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加重例数和死亡例数、出院后30天和60天再住院率等。结果PCT指导组抗生素使用疗程最短6d,最长12d,且疗程大多分布在7~10d,而常规对照组抗生素使用疗程最短7d,最长14d,且疗程大多分布在12~14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对照组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PCT指导组(分别为15.05%和2.6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加重和死亡例数及出院后30d内和60d内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用来指导AECOPD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在获得相同治疗效果的同时能缩短抗生素疗程,减少临床抗生素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