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是熊胆中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胆汁酸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目前,市场上提供熊胆制品的唯一渠道是通过引流取胆法,但是该法目前受到相关条例的限制,因此有必要找到新的获取熊胆制品的方法。综述TUDCA的药理研究进展及人工合成TUDCA的方法尤其是生物合成法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牛磺熊去氧胆酸 7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生物转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检测上的优缺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就诊的320例女性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采取支原体培养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检测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支原体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38.1%,FQ—PCR的阳性检出率为27.5%,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Q-PCR解决了目前病原体检出率低、周期长、特异性差等缺点,且克服了常规PCR技术假阳性率高的缺陷。

  • 标签: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支原体培养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C18柱,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97.5∶2.5),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1.0mL/min,柱温25℃。结果:阿莫西林在0.25mg/mL~0.75mg/mL范围内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4%,RSD=0.12%(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作为注射用阿莫西林钠的含量测定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B超、双顶径法和四部触诊法估算胎儿体重的准确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2收治的90例孕产妇分别使用B超、双顶径法和四部触诊法估算胎儿体重,并追踪到产妇分娩,评价三种方法对胎儿体重估算的准确性,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B超对胎儿体重估算结果更为准确,双顶径和四部触诊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B超对胎儿体重的预测,其结果更为准确,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B超 双顶径 胎儿体重Comparison of three methods for the estimation of fetal weight B ultrasound determination.
  • 简介:根据中医正邪理论,人体感染HIV之后,感染者发病早晚与否,人体正气之强弱,起主导作用,正气盛,则晚发病或病情较轻,也容易治愈;正气虚(主要是指阳气的防御作用不足)则发病早且病情重,不易治愈。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中医学者所公认的艾滋病基本病机,我们认为阳虚始终贯穿于艾滋病的病因病机中,本文试从扶阳角度对艾滋病的防治思路及方法作一探讨。

  • 标签: 艾滋病 扶阳 防治 理论探讨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急救方法方法选择9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对其实施急救方法。结果54例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占60%,30例自行恢复,17例室性心动过速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后恢复窦性心律,5例心室颤动,实施电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2例心脏骤停进行心脏按压、电除颤后变为窦性心律;36例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占40%,28例经阿托品、多巴胺静脉注射后心率恢复正常,8例需安装临时起搏器。结论医护人员在术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术中要严密监控,发生心律失常时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危害。

  • 标签: 急诊PCI术 再灌注心律失常 急救方法
  • 简介:目的建立陈皮总黄酮测定方法,同时对其水煎煮的提取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建立其动力学方程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方法学进行考察;使用该方法测定不同提取时间和溶剂倍量下陈皮水提液中总黄酮浓度,以简化的数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推算出方程参数并进行方程拟合。结果橙皮苷在0.004712~0.03534m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0.877X-0.0072,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1.77%;拟合的动力学模型结果为:CB=(8.3223×t0.5/M-2.8401)0.5902,验证结果良好。结论陈皮总黄酮测定方法稳定可行,重现性好。模型适用并能良好的描述陈皮水提取的动力学过程

  • 标签: 陈皮 总黄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提取动力学模型
  • 简介: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1MS1153。摘要目的为面部骨性不对称畸形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方案,实现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定点,定位,定量诊断。方法利用CT三维重建图像,通过人工定点方法选择3个位于面部中线上的解剖标志点构建正中矢状面,提出一种定位容易,可重复性好的构建人体正中矢状平面的方法,为后续的角度及线距测量奠定基础。近年,随着颜面审美要求的提高,患者对其面部对称性的关注日益突出。因此,如何为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治方案是当今正畸、正颌外科学发展的热点。研究颅面结构对称性的方法有很多,如直接观察、人类学测量、头颅定位后前位片,面部照片的间接测量、三维立体摄影测量术、X线立体照相术、激光扫描技术、CT、核磁共振等均可用于颅面部不对称性的分析。[1]以上方法无论三维二维均为正中矢状面两侧对应部位的线距,角度,面积的测量比较。也就是必须首先在正中矢状面两侧分别定点。因此正中矢状平面的确定非常重要。虽然关于正中矢状面确定的方法很多,但目前尚无公认的对于诊断颅面部不对称畸形较理想的正中矢状平面,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确定人体颅面部正中矢状平面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3种方法治疗急性距腓前韧带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2年2月,运用三种方法治疗急性距腓前韧带断裂患者82例,其中采用石膏固定法31例(Ⅰ组),带线锚钉缝合法28例(Ⅱ组),腓骨骨膜翻转结合带线锚钉缝合23例(Ⅲ组)。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后(包括12个月)按美国AOFAS足踝评分标准进行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本组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6个月(平均l4.7±1.4个月),Ⅱ、Ⅲ组疗效优于Ⅰ组(P<0.05),Ⅱ、Ⅲ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距腓前韧带断裂,运用带线锚钉手术修复损伤韧带比石膏固定法更具有优势。

  • 标签: 距腓前韧带 创伤和损伤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