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上消化道穿孔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n=50),参照组(n=50)。以上10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措施。结果:临床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抑郁、焦虑发生情况均好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给予手术室舒适护理可以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可以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均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儿PH值、PaO2水平低于研究组,PaCO2水平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74.3%)低于研究组(94.3%),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儿并加用综合护理,可控制患儿病情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可必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4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布地奈德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联合可必特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20例中,治疗有效率95.0%;对照组20例中,治疗有效率7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57±1.39)d,喘憋缓解时间(2.23±1.20)d,咳嗽消失时间(6.03±1.88)d,平均住院时间(7.21±2.04)d。对照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5.24±1.45)d,喘憋缓解时间(3.16±2.07)d,咳嗽消失时间(7.14±1.33)d,平均住院时间(8.36±1.98)d,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可必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模式运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简介:摘要:将在使用不同抗生素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所产生的临床药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所采取的抗生素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左氧氟沙星)、B(头孢唑肟钠)、C(头孢曲松钠)、D(阿奇霉素)四组,每组样本数量均为45例(N=45),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治疗花费以及成本-效果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的治疗有效率为97.78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加强临床上对消化道早癌的确诊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和研究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263例考虑为消化道早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60例患者经过病理活检检查确诊,其中有35例患者治疗方案上选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25例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采取传统外科手术,所有确诊的消化道早癌患者并常规进行内窥镜、超声内镜和内镜窄带成像(NBI)内镜检查,比较内镜影像评分对诊断的价值,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案患者住院情况对比。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发现,NBI内镜组和常规内镜组相比其在病变形态、胃小凹分型及毛细血管三方面的影像评分均显著占据优势,而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手术组其手术情况和传统手术组相比占据显著优势,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在诊治过程中选取消化内镜技术治疗,其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内镜实施黏膜下病灶切除在治疗消化道早癌方案疗效显著,而且创伤比较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气道评估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将166例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按是否行早期气道评估分为早期评估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因病情变化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时,由值班医生进行首次气管插管,并在插管前采用喉镜观察分级评估气道;早期评估组患者入急诊科时即由值班医生采用改良的Mallampati分级及甲颏距离测量进行早期气道评估。记录两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例数、气管插管时间、预估为困难气道的例数、预估为困难气道首次插管成功的例数、气管插管失败需行紧急气管造口的例数、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达转送的间隔时间、急诊科内死亡例数。结果两组气管插管时间、预估为困难气道率、气管插管失败需要行紧急气管造口置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评估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和预估为困难气道首次插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4%(59/85)比40.0%(32,80)、80.0%(28/35)比32.3%(10/31)],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达转送的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89.5±23.2)min比(110.4±48.2)min],急诊科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2%(7/85)比18.8%(1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早期对患者进行气道评估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提高急诊困难气道患者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稳定,及早达到安全转送的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上消化道穿孔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层实验组60例与常规组60例,常规组手术室接受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手术室开展舒适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改善预后,可推广。
简介:目的了解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的情况,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药敏试剂盒方法测定了455例临床标本,分析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阳性情况及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有236例支原体阳性,其中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混合感染(UU+MH)分别占所有阳性标本的84.3%(199/236)、1.3%(3/236)和14.4%(34/236);UU对9种抗生素中最敏感的是DOX(强力霉素)(94.5%),其次是MIN(美满霉素)(93.5%)。结论对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应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治疗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运用于常规护理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应用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患者80例,将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病情均得到控制,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更低且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组间数据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理论运用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日常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该理论方法有较高的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