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互联网、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相互结合,使实现虚拟展厅拓展真实展览场馆浏览方式成为一种趋势。虚拟全景Web3D为用户构建一种新颖浏览方式,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消除了实体展厅时空限制。科技展览中心虚拟展厅建设为三全景展示提供了一条有效虚拟现实实现途径。

  • 标签: 虚拟现实 虚拟网上展厅 浏览方式 沉浸体验 全景展示
  • 简介: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是一套复杂而精细数字处理工。根据各区块三地震资料频率、相位、时差、信噪比特殊性差异性,采用叠前能量一致性、相位一致性振幅一致性处理方法,能量、振幅、相位有效地进行一致性补偿校正,使各区块资料在保持原有品质前提下,既提高了信噪比分辨率,又保证了资料整体拼接一致性。胜利桩海地区23块共1500km^2三地震资料一致性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三维地震资料 连片处理 数字处理工作 振幅 相位 能量
  • 简介:巴西东南部坎斯盆地巴拉库达(Barracuda)和龙卡多尔(Roncador)特大油田属于1990-1999年间全世界最重要油气发现,储层为硅质碎屑浊积岩,储量估计有40×10^8桶油当量。这两个油田分别位于深水区超深水区,水深范围600-2100m。巴拉库达油田发现于1989年4月,发现井为4-RJS-381井,水深980m。油田面积约157km^2,水深范围600-1200m,储层为第三系浊积岩,地震属性分析表明: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含油砂岩包裹在页岩和泥灰岩中,油藏以地层圈闭为主。油田地质储量为27×10^8桶,总可采储量分别为:渐新统油藏6.59×10^8桶,始新统油藏5.80×10^8桶。巴拉库达油田与卡拉廷加(Caratinga)油田因地理位置接近而予以共同开发。开发方案结合了试验生产系统(2002年10月停止运转)永久性生产系统(安装实施中)使用。试验生产系统于1997年投产,采用浮式采油、储存卸油(简称FPSO)固定开采装置,永久性生产系统则预计于2004年下半年投产,整个开采系统包括20口采油井14口注水井。原油天然气装卸处理均由处理能力为15×10^4桶/日480×10^4In^2/d天然气FP—S0装置进行。2006年将达到峰值产量。龙卡多尔油田发现于1996年,发现井为1-RJS-436A,水深为1500-2100In,油田油气储量巨大(地质储量92×10^8桶,总可采储量为26×10^8桶油当量),储层为上白垩统(麦斯特里希特阶)浊积砂岩。该油田发现井数据证实:总有效厚度为153m麦斯特里希特阶油藏被页岩夹层分割成5个主要层位,仅有最上层可见地震振幅异常,其余4层与页岩夹层有明显区别的声阻抗,因而未见振幅异常。油藏评估表明原油油质不一(18°~31.5°API)、油藏结构复杂,其外部几何形状为东部北部下倾、西部和南部尖灭,圈闭为构造一地层复合圈闭�

  • 标签: 大油田 深水区 盆地 巴西 油藏结构 生产系统
  • 简介:苏里格气田南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气藏储集空间以碳酸盐岩岩溶孔洞缝为主,古岩溶发育程度奥陶系油气成藏及储层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古岩溶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古地貌形态是控制古岩溶发育程度关键.因此,为了寻找有利开发目标区,必须进行古地貌恢复.多种方法分析比较后采用石炭系填平补齐法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划分出中西部古岩溶台地东部古岩溶斜坡两个二级地貌单元及岩溶高地、鞍地、洼地、古坡地六个次级地貌单元.古地貌与产能对比分析认为,岩溶台地与鞍地转换带、岩溶斜坡中残丘地带及沟槽两侧是天然气富集有利地区,试气产量大于10×104m3/d高产井多分布于此;岩溶洼地、古沟槽不利于天然气聚集,这些区域大多数井试气无产能或日产气量很小.

  • 标签: 苏里格南区 奥陶系 古地貌恢复 气藏分布 控制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过程中,由于钻孔内“压氡现象”存在,使得铀矿层镭氡含量不平衡,往往造成伽马测井解释结果系统偏低,影响了铀矿床资源量准确评价。因此在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过程中,必须设计一定数量物探参数孔,及时开展镭氡平衡系数参数研究,并伽马测井解释铀含量进行修正,对准确指导铀矿勘查评价、储量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压氡现象 镭氡平衡系数 铀含量修正
  • 简介:利用光性岩石学、生油岩评价热解分析、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了快速热应力粉砂岩及油页岩影响。粉砂岩是被石英粒玄岩岩脉侵过,而油页岩是被碱性粒玄岩岩脉侵过。由脂肪烃芳香烃组分导出反映成熟度各种比值,进一步证实了RaymondMurchison(1988b)观察结果,即沉积后不久就侵入碱性粒玄岩岩床比后期石英粒玄岩岩脉侵入体产生影响要小些。以烷基萘及烷基菲异构体比率表示成熟度参数,在研究受热样品成熟度变化方面,比那些常用脂肪烃类生物标记化合物参数更为合适。这些芳香族化合物能经受更高温度,且其异构体比率是连续变化

  • 标签: 苏格兰 火成岩侵入 粉砂岩 油页岩 热成熟 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
  • 简介:水平钻井已经成为降低成本,提高采收率一项关键技术。商业数据库中有有关69个国家已完成22617口水平井记载。截止到2000年6月,美国有9834口水平井,加拿大有8262口水平井,而超过3500口水平井是在北美以外国家,其中大多数分布在委内瑞拉、阿曼、阿联酋、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印尼。水平钻井概念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通过在意大利RospoMare油田(1982年)、美国普拉德霍湾油田(1984年)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白垩层(1985年-1987年)实施先导性项目表明,用增加不足2倍成本却使生产能力提高了3到4倍,从而先展示出了水平钻井经济可行性。从1987年51口井开始,水平钻井数量剧增,并迅速扩展到世界石油开采活跃地区,到1997年已达到4036口井巅峰。

  • 标签: AAPG年会 水平钻井 欠平衡钻井 油气储量
  • 简介:在遥感卫星图像解译、地表露头观测、地质剖面鳓探测深资料分析基础上,结合断块构造理论近年来十红滩地区一系列构造研究成果,提出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具有断块构造活动特征,并将该区划分为四个不同特点断块区,论述了各断块构造地质特征对地下水及铀矿化控制作用,指出了有利成矿部位及其找矿前景。

  • 标签: 断块构造 地质特征 控矿作用 找矿 铀矿
  • 简介:地层应力衰减(Stressdepletion)是低渗透率油气藏产能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天然裂缝不但能提高这种油气藏总体孔隙度渗透率,而且也增加了应力敏感性。了解此类油气藏第一步就是同时描述压力场应力场,而且要结合井下响应分析。本文介绍在哥伦比亚近临界状态库皮亚瓜(Cupiagua)凝析气藏所进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研究研究区异常σH>σv>σh^*构造应力状态以及明显天然裂缝地震活动,使这里成了研究地质力学作用气藏动态影响理想地点。文中介绍了与岩芯分析和数值模拟解释相结合一项重要试井分析,同时提出了以优化气藏管理最终采收量为目的若干实际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下降不但与井眼附近天然气凝析效应有关,而且也与紊流(turbulentflow)地层应力衰减分不开。天然裂缝开合是一种可以解释气藏产能应力敏感性潜在机理。

  • 标签: 库皮亚瓜凝析气田 地质力学 试井 岩芯分析 数值模拟 紊流
  • 简介:阿根廷西北部Subandean区是一活动薄皮褶皱一冲断带。志留系页岩中主滑脱面西倾2°~3°,所有的大型东倾断层都源自这一主滑脱面。泥盆系页岩中较大中间滑脱面形成一些迁移构造并将上部构造层下部构造层分隔开。Subandean冲断带在纬度约22°40’处有轻微收缩(约60dkm(36%))。大约在8.5~9Ma,随着ElPescado地区抬升CincoPicacllos地区大型后冲断层形成,Subandean冲断带开始变形。在该苑东边,断层时代变得年轻,Pintascayo地区抬升始于7.6Ma,而BajaOran地区抬升大约始于6.9Ma。这两个地区同时持续抬升,至少直至4.7Ma。SanAntonio地区断裂活动大约开始于4.4Ma,Aguarague地区大约在2.7Ma开始抬升。受层序外运动影响主要时间段大约从4.5Ma至今。文中提出了两种冲断层收缩模式,第四纪冲断层收缩率为8~11mm/a,与该区全球定位系统测定结果极为一致。该区油气形成运移与构遣变形、抬升以及油气聚集同时发生。

  • 标签: 抬升 造山带 断层 构造演化 几何形态 断裂活动
  • 简介:沃腾堡(Wattenberg)气田气藏为连续性气藏。在下白垩统Muddy(J)砂岩中所估算天然气最终采出量为1.27tcf(万亿立方英尺)。在未来30年中,平均天然气资源量将增加1.09tcf,主要通过加密钻井来开采更多天然气地质储量采出由于地质分隔作用所分隔那些地区天然气来实现这一目标。Wattenberg气田Muddy(J砂岩产气量大,具有以下特征:(1)天然气产于FoltCollins组三角洲前缘近滨海相砂岩中渗透率最高厚度最大层段;(2)Horsetooth组河谷充填河道砂岩范围较小;(3)把并中所测量温度与0.9%大于0.9%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结合起来可对大量热异常进行解释;(4)紧靠Mowry、GranerosShullCreek页岩边界是油气烃源岩储层封闭层;(5)在气田地区,LateyetteLongmont右旋扭断层带(WFZs)之间是以次生断层作为通道。产气量最大部位轴线与盆地轴线平行,其方向为北东25~35°。沿横切Wattenberg气田5条右旋扭断层带重复运动使丹佛盆地轴线偏移到东北方向并影响了储层封闭层沉积侵蚀样式。与丹佛盆地其他地区相比,Wattenberg气田内热成熟度是异常高。Wattenberg气田热异常可能是由于岩浆侵入时流体沿断层向上运移所致。气田内异常高热流区与气油比增高变化有关。

  • 标签: 科罗拉多州丹佛盆地 砂岩连续性气田 含油气系统 生产特性 烃源岩 产量
  • 简介:有关四地震数据采集决策应当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尽管成本识别通常是容易,但当效益大部分是间接效益时,则从新数据确定所获得价值是特别困难。四地震项目就是如此,其中主要贡献是油藏生产管理所作出。本文描述了在复杂地震(LOCS)内资料价值研究所使用决策树程序。

  • 标签: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哥伦布盆地 四维地震 数据采集 价值评定 决策树
  • 简介:进行了实验室研究,以辨明在复合化学驱替中观察到聚合物间良好协合作用机理,工作焦点是缓冲碱,纯碱应用。利用DavidLloydminster油盐水所作岩心驱替试验力学作用作了研究。要最有效地应用这一方法,需要同时注入碱聚合物。这样做可以通过降低界面张力使残余油活化,通过形成集油带有效地驱油。集油带形成是碱—聚合物方法一个非常重要特性。碱预冲液(即碱注入先于聚合物注入)在这些工艺过程中将导致采收率减小,这是由于预冲液从油中除去了能生成表面活性剂物质,在随后聚合物注入时不能降低界面张力。岩心驱替试验也用以评估作为Alberta东部Wainwright油田三次采油方法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替。Wainwright原油Wainwright盐水之间相特性界面张力,以及几种表面活性剂类型的确定,有助于选择用于岩心驱替最佳化学段塞。根据岩心矿物学,化学物质扩散乳化作用,取得较高三次采油采收率Berea砂岩岩心塞保存储层岩心塞作了对比研究。也将研究结果与使用烧碱(来添加表面活性剂流度控制剂)早期研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替,Wainwright油田可能是合适三次采油方法,也说明了在储层岩心中进行岩心驱替试验重要性。对于Berea砂

  • 标签: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驱替 三次采油 机理
  • 简介:为调查垂直走向基底断层类似位于望加锡海峡倒转裂谷系影响,而采用了模拟模型加以研究。为使侧向偏移断陷盆地能在先存基底断层两盘形成,建立了由砂、硅质油灰、硅质塑性混合物组成多层模型。包含一系列向下连通基底断层雁行正断层转换带在拉张阶段得以形成。以连接侧向偏移断陷盆地。其后该模型斜向倒转引发了一个这样总体发展进程:先开始是形成一个宽阔褶皱,接着是与裂谷断层活化相关小规模倒转背斜发育,到形成逆断层,最终形成与走向垂直扭断层。因为各组成断层方向(向缩短方向倾斜)和它们与下面基底断层连通,裂谷断层活化扭断层发育在转换带就显得尤为突出。沉积岩内部外加一个滑脱层(它代表出现在有重要经济价值望加锡三角洲沉积附近一厚层超压页岩),使得重力塌陷张性断裂发生在构造隆起上。垂直走向基底断层再次成为倒转构造场所,在后一种情况中它们位于滑脱层上面下面,从而可能已经影响了该地区石油分布。

  • 标签: 望加锡海峡 裂谷系 倒转 重力塌陷 张性断裂
  • 简介:为了模拟油藏变形作用,我们研发出一种以地质力学为基础构造恢复方法。该方法依据有限元法模拟岩体物理状态,研究非均匀物质性质、层面滑动以及断层机械交互作用。为了论证该方法意义,我们沙箱模型中一条同沉积铲状正断层上盘(它是评价复合断块油藏相似体)变形作用断层发育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数字模拟结果,以便研究断裂作用发生年代。数字模拟结果与物理模拟结果极为一致,由此,使我们在油藏演化及其变形作用方面有了更深刻认识。为了研究压缩变形作用,我们还运用露头资料,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个野外褶皱实例。本文通过实例解析了怎样认识未发现断层裂缝、油藏隔层、油气运移路径以及油气圈闭,怎样利用这些认识做出决策以及如何降低勘探风险。研究表明,与常用几何法构造恢复技术(缺乏力学依据)相比,基于地质力学原理恢复断块油藏裂缝油藏方法,在工业应用上有着更重要意义。

  • 标签: 地质力学 构造恢复 断层 油气运移 油藏模型
  • 简介:DSISoft是由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发布用于垂直地震剖面(VSP)数据处理免费软件包,其在MATLAB5.0或更高版本下运行。该软件包含有不同标准地震数据读写、编辑、排序、滤波其他标准处理模块。利用MATLAB图形用户界面编辑器可设计出具有地震剖面显示、频谱分析、F-K滤波、道头信息绘制等功能交互界面。本文该软件作一整体介绍以帮助加载新模块。

  • 标签: VSP 地震资料处理 MATLAB 免费软件 交互界面
  • 简介:常规针对地震采集原始资料监控及评价工作大部分由人工完成,存在工作效率低、评价不全面、不能快速发现问题不足。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人机互动实时野外地震采集质量监控技术以及使用方法,野外地震原始资料监控评价由主观判断到客观定量评价、由不全面到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实时快速监控目的。近几年在塔里木盆地多块复杂山地应用实施证明,采用该技术得到分析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原始地震资料品质。

  • 标签: 地震采集 实时质量监控 复杂山地三维 资料评价
  • 简介:本文叙述了在鲁德霍湾油田一种新式混相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总体开发设计、油藏模拟矿场试验。评价了这种技术两种不同方式所得到结果。垂向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方法,包括在一口已完井生产井中,在一个连续性厚水淹层段底部,先注入一个混相注入剂大段塞,接着注入一个跟踪水小段塞。此混相注入剂波及到末被以前混相注入剂注入接触岩石,并且向邻井驱动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在侧向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方法中,是沿着一口生产井或注入井油层底部钻一口水平侧向井,把混相注入剂顺次注入沿着侧向井眼几个井段,以便使以前注入水未波及区原油变成可动油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然后将侧向井转为正常生产井或注入井使用。模拟数据表明,垂向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方法能使每口生产井初日产油量达159m^3,新增采油量达3.18万m^3。侧向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计算结果表明,每个侧向新井有新原油达15.9万m^3潜力。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矿场试验所采出原油是混合采出。但是总体上十分鼓舞人心。到2000年7月,从第一口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侧向新增产原油为约22.76万m^3,在技术上经济上均获得了成功。随后三口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侧向注入井反应大不相同。第一口垂直井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没有见到多大反应,但是可对鲁德霍湾油田生产动态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资料。随后一口垂直井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很成功,已注入大量混相注入剂,并且目前已采出达17.49万m^3原油。到2000年7月,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井累积新增原油超过79.5万m^3,平均日增产原油约为636m^3。根据这些成功结果,又部署了一个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井方案,并正在实施中。

  • 标签: 普鲁德霍湾油田 非常规混相驱油技术 采收率 波及效率 侧向井 含油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