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林德伯格以一系列特定的十二音和弦为基点创作出复杂多变的织体形态,并由此构建《坎蒂加》的第一部分,继而将整部作品在第一部分基础上经由“变奏地发展”而完成。本文深入探究其结构过程,归纳总结其技法特点与创作规律,为我国管弦乐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学术参考与借鉴。
简介:萨克斯管四重奏作为一种小型的木管室内乐合奏形式近年来越来越被重视,但由于萨克斯管本身的构造及个人演奏技术问题,导致演奏中的音准问题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加键"技巧的概述、萨克斯管四重奏中容易出现的音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音准问题这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找出如何运用这一技巧来解决萨克斯管重奏中出现的音准问题。
简介:都说山歌优美动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古典音乐中与大山有关的难忘金曲吧。
简介:本文从茵加尔顿现象学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思想渊源入手,探讨钢琴演奏诠释的多种可能性,以及钢琴表演与忠于原作的关系问题。钢琴家的演奏应以作品文本为基础,作品文本的音乐分析是进行演绎研究的基础,钢琴家应该在遵循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发挥独特的创造个性,使同一部作品获得不同的艺术表现,绽放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简介:本文的题目,语出刘勰."写气图貌"是说席勒的戏剧和诗歌语言绘声绘影,气韵生动,意气风发;"属采附声"是说他绚丽的词藻深受许多作曲家的青睐,纷纷为之谱曲.
简介:薛宝琨,1935年11月出生,天津人,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1年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创作组任职,专门搞曲艺创作;当时我们在一个团工作,我俩是天津老乡,友情非常深厚。我唱过他两个作品,一个是《财迷与县官》,一个是传统剧目《劫皇杠》。此外,他还在团里担任文化教员的职务,教青年演员文化课。
简介:一、引言在中国戏剧黄金时代的元杂剧(170种)作品中,以众所周知的道教人物吕洞宾作为剧中人物的杂剧(以下简称为“吕剧”)现留下六种,即是谷子敬的《城南柳》、岳伯川的《铁拐李岳》、范康的《竹叶舟》、贾仲明的《升仙梦》、马致远的《岳阳楼》和《黄粱梦》。其中,在《岳阳楼》、《城南柳》、《升仙梦》三个剧中,吕洞宾均扮演点化者,但是被点化者都不是“人”而是“树精”,于是笔者拟透过作品所内在的道教内丹的精、气、神论的分析,来集中探讨这一理论体系在剧中的表现过程。
简介:纪念徽班晋京二百周年观摩演出的帷幕刚刚拉开,香港邓宛霞京昆剧团与山东省京剧院联合演出、由邓宛霞领衔主演的《大英杰烈》,即以其精湛的表演、严谨的台风、默契的合作,轰动京华,迎来了“开门红”。《大英杰烈》(以下简称《大》剧)是一出文武并重的戏。正象内行们所说:“没两下子不敢擅动。”著名演员关肃霜演此剧,曾以其气度非凡的表演,拿手的“靠把功”,令人赞叹不已拍案叫绝。著名演员刘秀荣、齐淑芳等也曾成功地演出了此剧。但能演此剧的演员,确实为数不多,可见此剧难度之大。从香港来的著名京昆演员邓宛霞,原是
简介:列昂·普兰廷加的《浪漫音乐》是一部19世纪西方音乐断代史力作,文章从音乐历史哲学的角度对此书的脉络构架、视角方法、著述风格进行评述。作者认为,此书总体显示出三方面的良好平衡:聚焦与发散的平衡(以形式风格主线牵引历史全景扫描)、客观与主观的平衡(以中立性口吻承载个性化判断)、历史与审美的平衡(以语境脉络勾勒艺术洞见)。并由此证明风格史与叙事史这两种传统的治史思路和撰史方式在当今的学术生态中依然拥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简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德国从十三世纪起,历经漫长分裂,直至1871年才实现统一,而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又让这个统一国家灰飞烟灭。战后,英、法、美、苏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以及随后的东西德对峙,深刻影响了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政治版图的分裂、合并相伴,德国的广播机构同样经历了分分合合的历程。但不同的是,政治版图的变化造成的是动荡与苦难,
简介:混合四重奏《气》是陈怡以她一贯的中西音乐因素结合之风格创作的一部较成功的作品。她在整体曲式结构上,采用西方的再现二部曲式,根据黄金分割的比例原则,用计算的方法设计出几个层次的高潮点,以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造型”为曲式最小结构单位,并使用多种节奏组合手段实现向高潮的推进。在音高结构中,以替换音的手法,将半音和三全音融入到五声化旋律中,并用动机分裂和模进的方式,实现旋律的现代化。在音色处理上,用音色各异的独奏乐器,创造出可与整个管弦乐队相比的、具有强大音乐推动力的音响效果。
简介:歌剧演唱会作为歌剧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全球歌剧迷最为接受的一种形式。从导演二度创作的角度来审视、探讨西尔维娅·科碧妮意大利歌剧演唱会南宁站演出的优点与缺失,有利于推动其适应本土文化的特质,符合本土观众群体的审美取向,使高雅艺术演唱会形式更好地在中国本土发展。
简介:众所周知,比利时小提琴大师伊萨依将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献给了六位音乐家,其中的四位——西盖蒂、埃内斯库、克莱斯勒和蒂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可是,另外两位——马尼奥.库伊罗加(ManuelQuiroga)和马修.克里克布姆(MathieuCrickboom)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可能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太了解。
林德伯格管弦乐作品《坎蒂加》变奏技法研究
浅谈萨克斯管四重奏中的"加键"技巧
闲聊加油站 音乐中的大自然(四)——大山的歌
茵加尔顿现象学理论对钢琴表演艺术实践的启示
写气图貌 属采附声——纪念席勒逝世200周年
身在江湖中,没有江湖气——我所敬重的薛宝琨教授
元吕洞宾剧结构的道教意味——以“精、气、神”论来分析吕洞宾剧
从玲珑剔透到气吞长虹——看邓宛霞主演的《大英杰烈》
风格史与叙事史的辩护——评列昂·普兰廷加《浪漫音乐:19世纪欧洲音乐风格史》
德意志广播乐团探巡记之三 巴登-巴登和斯图加特SWR交响乐团的双塔奇兵
精确计算、节奏组合、动机发展与音色设计的有机结合——中西音乐因素在陈怡《气》中融合的方式
从导演角度谈意大利歌剧演唱会的得失——以西尔维娅·科碧妮意大利歌剧演唱会南宁站为例
两位我们并不熟悉的伊萨依同代人 记小提琴家马尼奥·库伊罗加和马修·克里克布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