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步伐,奋力打造广西气派的舞台艺术精品,提高广西音乐舞蹈艺术的创作和表演水平,2013年10月,广西文化厅在南宁举办了第七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决赛。本届比赛广西文化厅共收到全区各市和区直有关单位报来的初赛作品268个,经组织有关专家评选,共遴选出j决赛节目181个,其中声乐类79个,器乐类36个,舞蹈类66个。经评委会认真评选并提交组委会审定,共有107个作品和145名参赛者获奖。本刊特选登第七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歌曲创作的部分获奖作品,以飧广大读者。
简介:"傩戏"一词对于当代的我们显得尤为陌生,并且给人感觉是充满迷信色彩的。当然,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存在绝对有它曾经的功能与需求,若是学习"傩戏"本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再运用现代的作曲思维加上技术手段,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声响效果。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创作环境下,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好、发展好、传承好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傩戏的表现方式是在封建社会下的产物,是否需要继承发展。想要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是一种极其困难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也都是有途径可以够解决的。本文将以创作电子乐《傩戏随想曲》为例来解读傩戏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如何运用"傩戏"的素材创作音乐而得出笔者对"傩戏"素材配器的思考与延展。
简介:欧洲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始于几百年前甚至是上千年前,这种影响是由欧洲来华的天主教和基督传教士、神父通过传教活动引起的。早期局限于崇拜仪式,而音乐则通过宗教仪式为中国教友所熟悉。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旧式学堂被新式学校所取代,1905年科举考试终止,音乐课首次被编排到学校课程的体系之中。随之涌现出了新式作曲技法的学堂乐歌,这些乐歌在儿童和学生之间流行开来。这就是中国新音乐的开端,即"欧化的中国音乐",编曲或作曲者多为学校音乐教师。这种新型欧化了的中国音乐简称为"新音乐"。此术语类似1919年"五四运动"中出现的"新文学"的概念。根据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和军事的发展来看,中国新音乐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学堂乐歌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内战时期、建国初期的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以后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新音乐"发展。二十世纪,欧洲音乐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音乐作品的作者、作品所运用的音乐语言以及对音乐的思维和美的品味。然而,中国的欧洲音乐爱好者对这三点表现的虽然相当强烈,同时也颇为肤浅。这种影响是强烈的,因为中国有太多的音乐爱好者崇拜欧洲音乐;这种表现是肤浅的,是因为中国作曲家的作品缺乏扎扎实实的内容——哲学的、人文的。上面便是这篇文章所讨论的主要内容。
简介: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艺术风格上偏重于对创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旋律婉转,音乐非常的质朴感人,不仅融合了俄国民谣的特点,还充分体现了小提琴的演奏特色。笔者重点从其创作背景和创作形象两个方面分析了其艺术魅力,以其能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些许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