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舞蹈与绘画紧密关系,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时期《舞蹈彩陶纹盆》。秦汉至宋辽时期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中也有大量舞蹈人物,这些视觉图像形象地记录了当时舞蹈基本情况。但舞蹈却终究没有在中国画题材中占据一席之地,较早有迹可循是五代时期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此图中有舞蹈情节,但也是作为配景出现,舞蹈并不是画面的中心与主题。舞蹈题材中国画之所以少见,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流传下来卷轴绘画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可能是人物画兴盛、繁荣时间太短。因此,在宋以后中国画中很难找到舞蹈题材作品。直至近现代,才有了叶浅予、黄胄、杨之光等著名画家创作了很多舞蹈人物画,他们作品各具特点,风格鲜明。叶浅予笔下舞蹈、戏剧人物有着浓浓漫画、生活速写特点,画面一般以独舞为主,先勾勒然后平涂填色,用线严谨准确,整体上呈现出清新淡雅、生活性很强艺术特色。黄胄画更多是新疆舞蹈人物与场景,技法多以速写加彩墨为主,重复性速写线条造型撑起了整个画面,画面给人潇洒奔放、场面宏大、笔墨飞扬视觉感受。杨之光舞蹈人物以“没骨画法”为之,造型严谨,人物“没骨画法”与表现服饰有力线条形成了恰到好处互补,别有一番韵致。

  • 标签: 舞蹈题材 人物画 笔墨 郑军里 《韩熙载夜宴图》 小品
  • 简介:广州美术学院创意节目《遐想》在角色形象、舞台背景以及传播方式上大胆创新,参演中央电视台《五月鲜花——心中歌儿唱给党》五四晚会并取得成功。本文通过对该节目的创作历程回顾,进而指出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方能为中国文化建设输送文化新资本。

  • 标签: 创新 传统文化 与时俱进 文化新资本
  • 简介:美籍华裔画家徐靖沂先生1934年出生于福建仙游,1948年移居马来西亚梹城,1960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2年赴美深造,在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图书馆学,获硕士学位后留母校任职。徐先生自幼酷爱绘画,任职母校,不废艺事,潜心此道,有志竟成,于1978年开始受聘任该大学美术系水彩画教授。近十年中徐先生作品在多次参加全美性水彩画展览及各种艺术团体邀请展中获得金奖、首奖等诸种荣誉,并且被选列入《美国艺术家名人录》。在美国竞争剧烈社会和人材众多画坛,非有勤奋不辍、铁杆成针之精神以及独到精湛之艺术成就,曷克臻此.

  • 标签: 水彩画家 徐先生 具象 南洋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明尼苏达大学
  • 简介: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既是历史、艺术品保存和收藏平台,又承担着为专业人士提供学术研究支持和咨询重任。目前,遍地开花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建设,更成为现代都市中一道新文化景观。然而在这看似繁荣表象下,也存在诸多问题。以笔者自身经历来说吧,作为研究人员,很需要经常和图书馆古籍部门打交道。

  • 标签: 馆藏品 徐悲鸿 图书馆建设 修复 油画 学术研究
  • 简介:党中国艺术在目前中国画坛是一个非常特殊,非常具有启迪意义案例:艺术家立足于地地道道中国艺术之根基.以中国方式却走向了现代艺术.一种中国式现代艺术,难能可贵!

  • 标签: 中国画 现代艺术 中国艺术 中国式 艺术家
  • 简介:1983年,我出生于东北一座小城。童年无忧,追着跑着并无特别记忆。2003年,到了上大学年龄,换了一座城市,沈阳。几尺帆布,三两画笔把我带到这离家不远地方,开始了在鲁迅美术学院绘画学习生活,生活好像从这儿开始逐渐清晰并慢了下来……

  • 标签: 鲁迅美术学院 学习生活 绘画
  • 简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古语用在今天,用来形容人变化,当真是十分贴切。究其原因,自是离不开我们今天所处时代,我们所身在其中特殊社会环境;在一个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社会中,人们获得了从未有过多样性选择机会和可能。特别是在那些富有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人群中,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选择更是呈现出非线形和活跃性。我有几位朋友,他们经历和背景十分相似,都是从幼小即酷爱绘

  • 标签: 生活方式 艺术 作品 绘画 人生道路 欣赏
  • 简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中国画和油画之分,所谓国画无非西方现代强势文化入侵下中国民族文化自尊坚守,国际政治边缘心态表达。反过来,如果近两百年工业文化不是在西方,而是在东方,在中国,那么这种在纸上用墨古老绘画不一定会像今天这样只奉一国之尊,也无需有所谓民族文化遗产继承与弘扬。可见所谓“中国画”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国际现代主流文化语境中一个亚种。

  • 标签: 中国画 民族文化遗产 国际政治 文化自尊 中国民族 强势文化
  • 简介:学习书法已20年有余,这些年有太多心酸,太多痛苦和煎熬,也有无数个不眠之夜。许多想法从一开始浅薄理解肯定、否定;到后来又经过无数次这样反复肯定和否定,直至现在。可能是东北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我多重性格,碑和帖临了很多,喜欢东西也就越来越宽泛,篆、隶、楷、行、草都有心去尝试一下;雄浑粗犷、细腻婉约我都喜欢,都让我为之痴迷。我喜欢东西很多,写字之余,还喜欢画画、刻印、看大片、听音乐,还喜欢

  • 标签: 书法乐趣 寻找书法
  • 简介:材料:牛皮纸、丙烯颜料、水彩颜料毛笔、水粉笔、水桶、调色盒、毛毡【看图像启思维】给孩子们展示展曦中浓雾笼罩下城市视频和图片资料,让他们视觉感知到清晨大城市正从”朦朦胧胧”黎明中苏醒过来。

  • 标签: 大城市 图片资料 视觉感知 牛皮纸 颜料
  • 简介:课程分析:从原始人独木舟,到今天漂洋过海万吨巨轮.人们在水上行走历史.经历了漫长而又伟大航程。几千年来,船一直是人类主要交通工具。乘风破浪帆船让我们领略了海天宽阔:小巧玲珑渔船让我们寻觅了渔家人温馨:赛如宾馆客船,让我们实现了海市蜃楼梦想……船给了我们快乐和力量,也给了我们智慧和灵感。

  • 标签: 船歌 课程分析 交通工具 海市蜃楼 独木舟 原始人
  • 简介:山西老房子王其钧欢欢喜喜汾河湾,哭哭啼啼吕梁山,凑凑乎乎晋东南,死也不去雁门关。这个地方民谚生动地说明了,山西省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状况。山西民居有名,其实最富观瞻、最华丽民居要数汾河湾一带民居了。而汾河流域民居,最具代表性要数祁县和平遥两...

  • 标签: 山西民居 汾河湾 雁门关 乔家大院 汾河流域 一线天
  • 简介:<正>吴昌硕别号很多,如“缶庐”、“苦铁”、“破荷”、“大聋”……,其中尤以“缶庐”用得最多时间最久。不久前,读到《艺术家》刊载《吴昌硕生平中几件事》,文中对“缶庐”“缶”作了解释,认为这一陶制古代容器,体积较大,能装十六斗;一说四斛。所以可称之为庞然大物。但缶有大小,用途不一,吴昌硕所存之缶,并非如作者想象那么大。据我所知,吴昌硕取“缶庐”为舍号,是在清末光绪八年(1882年),那时他正居苏州城内桂和坊,苏州东山

  • 标签: 吴昌硕 艺术家 别号 容器 苏州 东山
  • 简介:吴行说:“书房画案一侧悬挂着《圣教序》整纸旧拓,每日里读书临池,常会不自觉地看上一会儿。气息亲近,字里行间如同老友故交,如影随形。”时间记不清了,应该是吴行获中国书法兰亭奖之前,我曾对他说:“书法界太浮躁,多在急于求成,结果‘时尚’让他们撞在了一块儿。若反行其道,逆向传统,尚其古意,探其远深,当可自标孤迥。”吴行还真能沉浸其中,聚焦《圣教序》,数载不易,坚守当下书坛,不为时风所动。此正是吴行之聪悟处。

  • 标签: 中国书法兰亭奖 不自觉
  • 简介:1874年夏天爱德华·马奈在阿尔让特伊疗养地画了《划船》,他当时风格非常接近莫奈和雷诺阿。像这一类外光画总被认为是马奈在“印象派”阶段典型手法,但这幅苦心经营画与印象派绘画只有表面上联系。像马奈很多画一样,《划船》是那种你越看它反而越不能明确评价画。第一次看,题材似乎够明白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坐在一个划艇上。女娴静而

  • 标签: 马奈 印象派绘画 阿尔让 雷诺阿 莫奈 一个女人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郑人“买椟还珠”典故一直流传至今,其寓意无非是讽刺那些做事本末倒置的人。但令人讶然是这个笑话已变成了一种流行病,横扫中国大陆设计艺术领域。以包装、广告为主题视觉传达设计大有风风火火闯九州气势,而真正为民众所体验、所使用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却总是默默无闻,躺在摇篮中始终未能长

  • 标签: 设计本位 设计理论 院校教育 专业学术领域 社会环境
  • 简介:艺术是崇高事业,艺术应该表达崇高理想,应该有哲学内容……但最重要应该是艺术家本人情感和思想真实再现,艺术品应该是艺术家真性情流露。至于思想、理想、哲学和文化高度,那只是每位艺术家根据自己能力和才智作有限追求,无法拔高,不可勉强。熊秉明先生在“关于罗丹——日记择抄》中,用含有悲剧性文字写到他老师纪蒙(Gimond),这位勤奋、有

  • 标签: 艺术家 西方文化 熊先生 雕塑 真实再现 “虚”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