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杜丽娘与朱丽叶分别是《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剧中的女主角,她们虽分属于两个不同地域,但在主体意识的自我认识上却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但由于孕育两部经典之著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又让两人同中有异,如果将杜丽娘比作破茧之蛾的话,那么朱丽叶更像一只扑火之蛾。本文主要从主体意识的缺失与苏醒两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挖掘隐匿于其后的深层文化心理根源。

  • 标签: 杜丽娘 朱丽叶 主体意识 自我认知
  • 简介:《雷雨》不但是曹禺个人最重要的作品,使他在24岁的年纪在现代文坛横空出世,于其四大名剧中演出最多、影响最广,而且也是现代话剧史上最重要的作品,是现代话剧的成熟标志。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现代话剧史的书写中,只能提及一部话剧剧作,

  • 标签: 《雷雨》 剧作家 身份意识 曹禺 现代话剧 创作
  • 简介:本文尝试分析了林语堂《红楼梦》译本的叙事结构,发现林译《红楼梦》文本体现了跨文化实践的他者文化意识,超越了传统翻译观念。这种超越主要体现为两点,其一是努力寻求中西文化的普遍经验,以此作为两种文化的连接点,引导译文读者进入《红楼梦》的文本世界;其二是译文文本叙事的调整,包括结构、文本立意的调整。林语堂的他者文化意识的思想渊源或可归于中国文化的关联性宇宙观和差异共存思想,他对原文叙事的调整是中西文化权力关系制约的结果,这种调整是理性的,也是历史性的。

  • 标签: 林语堂 红楼梦 翻译 他者文化 文化接触
  • 简介:<正>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作为一个曾经牵动过千家万户的社会运动,首先以千百万知青的遭际和奋争引入关注,故而以此为题材的小说,很自然地多从社会批判层面表现知识青年的生活命运,却鲜有从对知青作为生命本体的审视中来观照其人生的痛苦和哀伤,寻求与迷惘。彭瑞高作为一个有着知青经历的作家,过去描写知青生活的作品(如中篇小说《蟹》)也脱不出政治批判的层面。但他写作于1986——1988年的长篇小说《贼船》,却以清醒的生命

  • 标签: 贼船 生命意识 长篇小说 船长 知识青年 肉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如何让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发展,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 标签:
  • 简介:沈从文在有关生命毁灭的浪漫描述中,渗透出一股强烈的悲剧意识。同时,受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的双重影响,其生命意识悲剧精神的内涵表现为徘徊与矛盾。二者皆体现出他对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湘西社会历史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批判

  • 标签: 沈从文 生命意识 悲剧精神 矛盾 传统社会 批判
  • 简介:妇女解放问题是判断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角度和标准,而女性主义意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聊斋志异》作为蒲松龄的“孤愤之书”,塑造了一系列形象各异的女性人物,其中部分女性角色身上都洋溢着与那个封建时代格格不入的女性主义意识,《侠女》作为其中的经典篇目,女性主义的色彩更是浓厚。在侠女身上体现出强烈的独立的意识、自主的意识和对自我命运的把控,以及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鞭挞。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表现出的进步的女性观,其形成原因不仅与其身处思想剧变的时代大环境有关,还与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经历有关。

  • 标签: 女性主义 聊斋志异 女性观 蒲松龄
  • 简介:<正>在中国文学史上,崔莺莺和杜丽娘同是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爱自主的典型形象。然而,从王实甫写作《西厢记》到汤显祖写作《牡丹亭》,即从元朝圣元——大德时期到明朝万历时期,时间跨度约三百年,中国女性情爱自主意识有什么差别?这种差别有

  • 标签: 崔莺莺 自主意识 杜丽娘 张生 时代差 中国女性
  • 简介:本文以正展开的社会全面转型、制度文明重建为背景,对19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现实题材的文学写作进行分析。重点揭示它所寄含的体制意识形态意蕴:在指向社会问题的表面现象下,回避深刻的现实深层矛盾,为现实问题(或现实焦灼)提供虚假的想象性解决。本文将相关题材的写作分成三大类进行分析:“文人书写型”、“官样书写型”和“平民书写型”,以求对九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冲击波”现象,作出更全面、深入的分析。

  • 标签: 现实主义冲击波 文学写作 想象性 意蕴 文人 现实题材
  • 简介:卡勒德·胡塞尼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2003年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问世后,获得极大成功,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2007年出版的《灿烂千阳》是其第二部小说,许多人评论这是超越《追风筝的人》的伟大作品。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玛利亚姆和莱拉两位女性行思及生活的分析,诠释男权意志的阿富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戴在女性身上的枷锁,以及她们如何觉醒、抗争、自我救赎与解放的过程。她们是阿富汗女性的未来和希望。

  • 标签: 觉醒 抗争 救赎 希望
  • 简介:1950年以来,鲁迅小说影视戏剧改编经历了三个阶段,三次改编高潮:第一个阶段是十七年及“文革”期间,改编成就最高的是195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拍摄的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另外影响较大的有根据《祝福》改编的越剧《祥林嫂》,被多处地方戏移植,

  • 标签: 戏剧改编 鲁迅作品 意识形态话语 新中国 影视 “文革”期间
  • 简介:<正>1941年4月,当弗吉尼亚·尔夫决定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她只给两个人写了遗书,众所周知的是那封给她丈夫伦纳德·尔夫的信,信中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感激和

  • 标签: 尼亚 伍尔夫 查尔斯顿 布鲁姆 姐妹俩 雷切尔
  • 简介:一部电影的主题曲,是在剧情发展、画面衬托等条件下被人们接受并感知的。电影《南京!南京!》的主题曲《南京!南京!》营造了视听结合的四维空间,蕴含着人性意识的觉醒,诉说着生命的最强音。在谱写出主题曲的音乐主题的同时,揭示出了影片深刻的主题意蕴。

  • 标签: 人性意识 音乐主题 主题曲 南京 强音 生命
  • 简介:文学的现代化首要的是创作主体意识的现代化。鲁迅处在中国文学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的激变期,之所以能够成为创建现代型文学的主将,并精心营造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经典,关键在于鲁迅敏锐地感应着世界文学发展之潮流和我国文学演变之趋向,敢于直面“风雨如磐阉故园”的严峻现实与内忧外患救亡图存的民族危机,在中西文化的剧烈冲突中以严于解剖的自觉转换精神首当其冲地实现自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以适应救国救民与文艺变革的需要。“人文现象总是与意识相联系”,“人类行为就是由经过其意识之中的不同因素组织而成

  • 标签: 鲁迅 创作主体 中国文学 文学现代化 文学演变 世界文学
  • 简介:作为公众拥有知情权和话语权的象征,媒体的自由空间和独立性仍然作为一种缺失被广泛地诉求。虽然这些天的香港爆出了明星裸照的轩然大波,从而引发了关于媒体的道德底线的社会讨论,虽然作为一九七零年代英国左派的杰出代表斯图尔特·霍尔早就讨论过由报刊引导的道德恐慌问题,分析了经过意识形态编码的文化诸形式与受众的解码策略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指出,大众传播媒介凭借凝结社会的霸权符码的生产而发挥作用,看起来反映现实但实际上是构建现实,强调是大

  • 标签: 新意识形态 都市报 八十年代 深圳特区 九十年代 报纸
  • 简介:该文认为,巴赫金的复调小说对话基本公式,即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后者包括两种:自己内心矛盾的冲突和把他人意识作为内心的一个对立的话语进行对话)在《寒夜》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 标签: 《寒夜》 复调小说 对话 巴金小说 独立意识 主人公
  • 简介:  文学的表现说和言志表情观,自先秦典籍已有理论发轫并显倾向之后,文学的意识性和社会性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存在于各种具有倾向性的文学活动中.所不同的是,只有亦轻亦重之分,而没"有""无"的根本区别,历来如此.中国当代文学自新时期走到今天,散文的举足轻重不光被文学圈子内的人们所重视并加以推崇,而且已被社会上广大的受众所认可、喜爱.有引经据典、发古今幽思的文化散文;有冷嘲热讽、纵横谈说的社会现象散文;有市侩风气甚浓的小女人散文;有惠风民间的社会底层贫民意识散文等等.浪潮滚滚,鱼目混珠,真伪难辨,真所谓"东风吹,战鼓擂,当今文坛上谁也不服谁".……

  • 标签: 中的贫民 情志血脉 意识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