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据厦门大学中文系谢泳介绍,常风先生在世的时候,曾多次和他提起过这部中国新文学史著作。文宝峰(H.VanBoven)是比利时人,曾在绥远、北京一带传教,喜欢中国新文学,1944年,被日本侵略军关进集中营后,他继续阅读新文学作品和有关书籍,
简介:尽管90年代的中国仍然处于向现代社会艰难行进的途中,但是,后现代文化却已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存在。世纪末的中国是开放的,国外的任何新思潮都会及时得到传播。中国文化的惰性之一是守旧而排斥新的事物,但面对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却很容易发现问题往往并不在于简单的守旧,而
简介:我今年六月一日就北京大学校长职。北京大学是我的娘家(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二七年曾在北京大学教书)。到了娘家之后见了红楼,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想,北京大学到底是北京大学,学生与大部分教员思想都很有进步,大家都愿意使北京大学不断进步,成为新中国人民的大学。
简介: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不可能举出过去有哪一个历史时期,文艺与战争的关系像抗战时期这样密切。抗战文艺与国家战略和民族利益之间的关系,是随着国家和民众对大众传播功能和效力的认识和依赖逐渐强化,而
简介: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为写作做准备,有的人为了写作抛弃了工作、婚姻和家庭;有的人每天都试图写,但写出的东西却少之又少,甚至多年没有一部作品;还有人一旦写出成名作就再也不写。“不写”构成了这些作者的风格,成就了这一独特的文学流派。于是,“不写作作家协会”应运而生。在这个组织中,文学成就的高度以写作量少和不写的时间来体现,尽可能少写以至于不写是全体成员共同的追求……这是我在阅读恩里克·比拉-马塔斯的《巴托比症候群》过程中,不断脑补出的画面。
简介:<正>以一个大学来转移一时代学术或社会的风气,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青年思想,恐怕要算蔡孑民时代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现在已经有三十二年的历史,最初是京师大学
比利时传教士文宝峰著作的《新文学运动史》将影印出版
面对世纪末文化思潮对鲁迅的挑战(二)——兼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现实合法性问题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检讨书一束(1951-1952):北京大学教员的政治学习运动
抗战文艺与战时国家战略和民族情感的关系——论大众传播视野中的抗战文艺与文艺运动之一
不写作作家协会与不可能图书馆——关于巴托比症患者作家群
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选刊)——“五四”领导人之一罗家伦自述五十八年前旧作首次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