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前些年父亲是说啥也不肯来我这儿住的,一是他离不开他的地、他的庄稼,农人闲下来浑身发痒;二是城里没有和他拉呱的老哥们儿,一个人闷着像坐牢一样难受。可自他得了脑血栓,手脚被“栓”住,再不能干农活,连劈柴,生炉子的事都不能干了,无奈只好到我这里过冬,但开春一暖和就吵着回去。今年我正准备去接他,大妹却打来电话说,父亲吃不下饭,呕吐不止,拿药服不管用,昨天把他送进了医院。这几年我们只盯着他的脑血栓,忽略了其他,另一只猛虎悄没声地从岩石后蹿出来,朝你咆哮了。我赶到老家的县医院,见父亲脸色蜡黄,闭着眼躺在病床上,头顶挂着吊瓶输液,鼻孔插着一根皮管子吸胃里的污水。我没叫他,默默地站在病床前,泪水滚出眼眶。我去询问医生,他们对父亲的病症诊断存在争议,有的怀疑是胃癌,但因父亲患有心脏病,不能做胃镜,不好确诊,暂时依据病史按胃炎、胃溃疡治疗——灾荒年月父亲顿顿吃地瓜干子、喝野菜汤坐下了这种病,隔两年就犯一次——不过倒见效,一周时间病情基本控制住,我便和他一块来滨州。装东西时他特别嘱咐:“别忘了放上我的双拐啊!”
简介:从"一鸣惊人"到"樱桃红了",李景宽以苍凉的情怀,细腻的笔触,翔实地记叙了自己六十多年的坎坷人生,尤其是四十多年的创作甘苦。景宽是共和国同龄人,我比共和国小一岁。这部传记让我惊讶地发现,我们的经历惊人地相似,我们之间有着特殊的缘分。我们的祖籍都是山东,先祖都是闯关东来到东北;都出生于贫寒的大家族;上小学时都戴过"三道杠",都喜欢语文和作文;同样考上了县一中初中和高中,同样在这时爱好文艺;同样参加过文化大革命;毕业后同样舞文弄墨,与县文化馆和县剧团结缘;然后同样拖家带口挤上高考的“末班车”,名列前茅地考进省艺术学校编剧大专班;之后同样从事戏剧工作。
简介:回顾自1980年代“新启蒙”知识话语建立以来,却伴之以“寻根”、“先锋”等等一路文学的“小”化、“纯”化,而近年来伴随着“非虚构”概念的倡导,又因为读者群体审美趣味和阅读特点的变更,我们似乎又感到了某种文学写作的观念变革的先声。事实上,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文学纪实的出版量就已经达到虚构文学的三倍。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年出版了众多描写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浴血奋战的文学作品,写作者的材料和侧重各有不同,但综合来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久久未经辩难的一个文学体裁--纪实文学。糜果才的长篇纪实文学《烽烟平型关》正是在这一历史场域之下进入我们讨论的视野。
简介:据《世界华文文学》1999年第12期“世华沙龙”栏目报道,南美书局在河上城市主办的世界华文书展,鹭江出版社出版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在开幕当天上午,便被抢购一空。由汕头大学陈贤茂主编,吴奕、陈剑晖副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四卷,共一百九十多万字。第一卷,除第一章“海外华文文学导论”外,主要评介“新加坡华文文学”。第二卷,评介“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文莱华文文学”,“泰国华文文学”。第三卷,评介“菲律宾华文文学”,“印度尼西亚华文文学”,“越南、柬埔寨华文文学”,“日本、韩国华文文学”,“缅甸、毛里求斯华文文学”,“澳大利亚华文文学”。第四卷,评介“美国华文文学”,“加拿大华文文学”,“巴西、厄瓜多尔华文文学”,“欧洲华文文学”,“新移民文学”等。南美主办世界华文书展空前成功《海外华文文学史》被抢购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