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0年我在澳大利亚教汉语。有一天我在街上走路的时候,一个流浪汉过来跟我要烟抽,说:“天气不错,能不能给支烟,sir(先生)?”我在饭店里吃饭,服务员当然叫我sir或者Mr。在学校里,澳大利亚同事和学生都叫我MrWang(王先生)。澳大利亚的老师竟然称呼他们的学生ladies或者gentle-men,翻译为汉语,也是“女士”或者“先生”。等我回国,不一样了:我在文学院,年长的喊我“小王”,同辈的直呼其名,特别会来事儿的同辈也叫我“王老师”。原来是这样,你光有男身,还不足以被称为“先生”。在那里,被称为“先生”的没几位,虽然那里的男人很多。文化差异揭示了“先生”这个称呼的不同含义,在我们这里,是一个身份的标牌,它大体可以告诉你,这位先生在社会等级中的位置。在西方国家,好像“先生”这个称呼,和年龄、地位没太大关系,它只是这么个意思:你,一个值得被当作人来受尊重的男人。希望我们的文化里出现一种相当于英语里的那种“先生”太太“”女士”的称呼,用来表达对人的一般尊敬,而不是用来申明地位或权威。(摘自《市场报》)“先生”的文化差异@王祖哲
简介:2000年我在澳大利亚教汉语。我在街上走路的时候,一个流浪汉过来跟我要烟抽,说:“天气不错,能不能给支烟,Sir(先生)?”我在饭店里吃饭,服务员当然叫我是Sir或者Mr。在学校里,澳大利亚同事和学生都叫我是MrWang(王先生)。澳大利亚的老师竟然称呼他们的学生是Ladies或者Gentlemen,翻译为汉语,也是“女士”或者“先生”。等我回国,不一样了:我在文学院,年长的喊我“小王”,同辈的直呼其名,特别会来事儿的同辈也叫我“王老师”。原来是这样:你光有男身,还不足以被呼为“先生”。在那里,称为“先生”的没几位,虽然那里的男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