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互联网用户存在趋同类聚和同质分类的过程,表现出独有的“在线社群”结构,揭示这一潜在的社群结构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互联网空间的基本属性。本文聚焦微博用户多元化的公共参与行为,对2014年上半年传播范围广泛的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在线社群进行潜类分析(LatentClassAnalysis)统计建模,从经验上拟合出“公共事务冷漠群体”、“严肃政治关注群体”、“公共安全关注群体”和“高参与度群体”四类在线社群,并进一步揭示现实社会属性与微博用户公共参与行为的系统性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微博空间存在较大的群体异质性,但互联网空间的碎片化过程仍然具有一定规律,分化与聚集趋势并存。一方面中国互联网空间“过度政治化”的判断有待商榷,另一方面微博空间仍然更多地呈现出“公共空间”而非娱乐化空间的属性。

  • 标签: 微博 公共事件 在线社群 潜类分析
  • 简介:本文以厦门PX项目的大众媒介报道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在这场新近发生的环保运动中,大众媒介怎样通过定义“我们是谁”的问题,进行运动中的集体认同感建构,以探究大众媒介在当前中国新社会运动以及民主政治中的角色。

  • 标签: 大众媒介 新社会运动 集体认同感建构
  • 简介:风险不单纯指对客观世界的描述,更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媒介描绘的风险图景成为大众最直接的感知来源,是显著的风险放大站。在风险传播的视觉化表征中,儿童影像成为定义与描绘风险的重要符号。本文从媒体“放大”的视角来关注儿童影像在风险传播中的特殊效应。儿童影像在风险放大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传播效力:担任风险的文化之眼,激发大众情感共鸣,强化批评场域,并沉淀为风险记忆。此外,儿童影像通过具象化风险,争夺话语权,展现政治立场与道德关怀的方式,表现出其在风险放大中的影响力。但是大众媒体在运用儿童影像放大风险的过程中,仍存有绑架儿童做风险代理人、娱乐化情感消费以及违背新闻伦理等一系列问题。聚焦国内风险图景,儿童影像的风险放大效果并未被清晰认知,审视儿童影像的特殊传播效果,把握适当的风险放大尺度成为媒体不可忽视的问题。

  • 标签: 风险传播 儿童影像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 大众媒介
  • 简介:本文选取我国三家主流财经报纸——《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对中石油大连新港爆炸案的报道为样本,就这一与央企有关的典型公共事件的报道框架作具体分析,包括框架内容和形成过程。

  • 标签: 财经报纸 公共事件 新闻框架
  • 简介:一、总论反恐怖主义战争已经使美国电视网的新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对"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前后的晚间和早间新闻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在"9.11"事件之前,早间新闻充斥着有关名人的报道和生活类新闻,这些内容甚至也成了晚间新闻的"重头戏".一项名为"优质新闻"的研究项目显示,在"9.11"之后,这些新闻都让位于近十年来很难看到的传统的严肃新闻.

  • 标签:
  • 简介: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大学生自杀”、“杀害学生”的事件,在一些都市类媒体上频频呈现,甚至在读者当中引起恐慌。这使笔者想起了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一本专著《风险社会》,他在该书中说,21世纪面临着“异常情况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情况”的危险,人类社会正步入“风险社会”。

  • 标签: 都市类媒体 风险社会 拟态环境 新闻报道 大学生自杀 社会学家
  • 简介: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8点50分,发生了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纽约世贸大厦、五角大楼相继遭到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的撞击,造成重大损失和伤亡。事件一发生,人民网(www.people.com.cn)就做出快速反应,...

  • 标签: 人民网 新闻报道 新闻照片 网络新闻传播 图片报道 价值
  • 简介:这是两件令人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其一,2007年6月15日凌晨,一艘运沙船撞塌位于广东佛山南海的九江大桥,震惊全国:其二,2008年2月14日凌晨,位于广东佛山三水的全国最大烟花爆竹仓库发生大爆炸,境内外瞩目。

  • 标签: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 烟花爆竹 大爆炸 新闻策划 地方党报 九江
  • 简介:5月25日,我国首个《网络社会安全风险指数研究报告》在贵阳发布,报告对31个省级行政区及32个主要中心城市进行了网络社会安全风险评估及排名。当下,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账号或密码被盗、病毒感染、网络谣言等事件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加强网络社会治理。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普及率已达55.8%,网民规模达到7.72亿,网络社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 标签: 网络社会 风险指数 社会安全 治理 中国 安全风险评估
  • 简介:本文从宏观社会历史视角考察“非典”十年以来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和变革,提出风险社会和重建现代性构成了公关事业演进的语境,而互联网时代的对话主义则主导了公关范式。“非典”昭示了现代性危机和风险社会的到来,致力于沟通、共识和信任的公共关系特别是危机管理在随后十年获得较大发展。克服现代性危机的出路在于“对话以重建现代性”,尤其是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在这一背景下,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从支配式宣传到平等对话,在对话中化解风险、维系利益认同、再造意义共同体,成为“非典”至今公关发展的主线和路径。

  • 标签: 公共关系 非典 风险社会 危机管理 公共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