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考虑到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及企业流动性风险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及货币审慎调控规则模型,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1-2012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增大会导致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增大,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增大;相反,宽松的货币政策则相对会缓解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但是货币政策对于企业流动性风险的作用存在一个门槛值,一旦超过门槛值,将会增大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即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企业的流动性风险。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的共同作用将会对货币政策对企业流动性风险的作用产生正向的协同效应,即当货币供给量增大时,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复杂关系将会增大货币供给量对于企业流动性风险削弱作用。
简介:中国第一波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红利已经透支。在扩大内需条件下实施深度全球化战略是第二波全球化的主要议题。如果说第一波全球化的内核可以概括为“利用别国的市场用足本国的低端生产要素”,那么第二波全球化的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利用本国的市场用足国外的创新要素,加速发展本国的创新经济”。抓住第二波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既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再平衡的需要,也是为了消除在世界经济下行趋势下我国产能过剩的困境,更是为了利用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通过国内市场的吸引力加速引进高级生产要素,大力发展中国的创新经济。据此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建议。
简介:结合中国证券市场中关于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监管规则变迁,本文考察了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对盈余属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表外披露非经常性损益信息这一强制规定,有助于表内线下项目持续性与预测能力的正确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线下项目的盈余管理;当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信息与线下项目方向一致且能够提供增量信息时,更有助于该政策发挥监管效果;通过对比不同盈余分层模式下的盈余属性,按持续性分层更有利于暂时性盈余预测能力的恰当反映。本文从监管的角度为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政策运行的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厘定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及预测能力,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具有不同持续性的盈余信息对市场股票价格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