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通过现象驱动型案例研究方法,描述了史密斯公司在超越外部边界、水平边界、垂直边界以及心理边界的无边界管理中,团队知识整合、团队权力配置及其两者协同演化的过程。研究发现,团队知识整合围绕边界创新、整合差异和灵活互依与团队权力配置的边界创新、重构秩序和动态分布在利基、制度和景观3个层面逐步实现协同。鉴于此,在组织无边界化推进过程中,为了适应知识分散性和异质性的特点,团队权力分布于团队成员中,这种权力配置方式反过来促进了知识快速有效整合。研究结果对组织更好地应对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充分整合内部资源,提高和保持自身竞争力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简介:利用供应商创新性是企业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从供应商网络视角探讨企业网络化行为对供应商创新性利用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供应商创新性是其提供创新贡献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企业网络化行为通过适度提升供应商嵌入性可增强供应商创新性,促进供应商创新贡献的实现;企业网络化行为通过提升企业网络权力和供应商资源分配偏好不仅能激发供应商为企业创新做出贡献,还能促进供应商创新性有效转化为供应商创新贡献;同时,企业网络化行为还可通过增强供应商嵌入性和企业网络权力,提升供应商资源分配偏好,进而推动供应商创新性的有效利用。
简介:1997年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与学术合作协会(AcA)推出了国际化质量评估程序(IQPR)。2000年美国教育理事会(ACE)针对社区学院、文理学院、综合性大学以及研究型大学分别构建了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美国《新闻周刊》和一些学者也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开展讨论。日本在2000年后相继发展出3种不同的大学国际化指标,其中以大阪大学的指标较为完整。2009年欧洲国际教育协会(EAIE)发布报告《高等教育国际化成果评估》,系统梳理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估的维度、方法与模型。近几年来国内学者纷纷建构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体系。比较国内外15种评价指标,其各自的指标与权重有差异、有相似,国内的指标应借鉴并开始关注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院校,开展指标细分,现阶段尚处于文本阶段的评价指标有望在未来付诸实践并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