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共产主义革命从上层到中下层、从纸面到落地的过程中,县市级早期骨干党员的发展、活动和作用是关键性的环节。这种从外出求学的学生到成为党组织成员,以及接受训练后受命前往各地创建组织、发动群众的历程,显现出早期共产革命在中下层的诸多面相。通过对革命落地过程中诸种复杂要素的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对个体际遇还是对整个革命事业,省会、学校、家乡等结构性的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及扮演的角色都值得关注。

  • 标签: 革命落地 早期党员 青年学生
  • 简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能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除了具有救亡图存等客观因素之外,与他们具有的主观条件分不开,即: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还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 标签: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理论素养 理想信念 爱国情怀
  • 简介:马克思早期著作不仅是这位马克思主义创始者深邃的思想结晶,而且是这位年青探索者探索革命道路的纪实。今天,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早期著作,辩证地考察这位年青探索者从德国古典哲学到马克思主义所经历的探索道路,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上来学习 四化建设上来 学习马克思
  • 简介:20世纪50、60年代,实验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以认知过程为基础解释人类行为的产生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攻击行为这一人类最古老的侵犯行为也受到这一研究趋势的影响,涌现出以认知解释攻击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其中尤以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研究最为突出,它提出了攻击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

  • 标签: 认知过程 简介 攻击行为 模式研究 同行 青少年
  • 简介:卢梭在其早期的政治思想著作中论述的政治社会与马克思、恩格斯在中所阐发的阶级社会的理论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从两者的形成、发展及其斗争等三个方面对比了卢梭关于政治社会的理论,并将其与马克思、恩格斯的阶级社会理论作比较,以期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社会理论的某些来源加以认识.

  • 标签: 政治社会 阶级社会 政治思想 比较研究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中共上海、北京、湖北、湖南、山东、广东等地党组织在中共一大前就已建立,至今已近90年。为深入探讨党的创建前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革命理论、进行组织建设、开展群众运动等方面的历史功绩,促进中共早期历史研究的深入,北京、上海、湖北、湖南、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早期组织 学术研讨会 征文启事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纪念
  • 简介: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主要有:消灭分工是社会教育的前提条件;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原则与方法;人与环境的双轨互动是社会教育的中心点.马克思社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造就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教育的理论源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中国化的早期探索主要表现在:工会与农协作为工农教育的领导机关担负着重要责任;开展与筹划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方式和教授实用性、思想性强的社会教育内容;坚持社会教育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与政治斗争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和“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教育方法.

  • 标签: 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 中国共产党早期社会教育实践 运用
  • 简介:第一次国共合作除了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政治基础之外,还有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础,就是文化观的趋同性。孙中山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对中西文化都有着基本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对于传统文化中不适应于现代生活的部分,必须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之,而对其中的精华,则应有所吸收,有所改造。对于西方文化,他们认为,应当根据中国国情,容纳其长处而避其短处,以期达到改造和充实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对他们来说,对文化的选择,说到底就是对社会发展方向的选择,要通过对中西文化的会通、融合,创造出适合现代中国发展的新文化,这种文化观上的趋同性,反映出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政治的趋同性,而正是文化观的趋同性为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的合作提供另一可能性。

  • 标签: 孙中山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观 西方文化
  • 简介: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2016年6月6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主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遗著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1&ZD079)课题组协办的"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东京鸠山会馆举行。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共产党 日本东京 五四运动 领导人 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