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愈演愈烈的情形下,城市热岛冷却效应的研究对于确立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发展的正确途径等有重要意义。采用离线城市冠层模型分析了城市冠层中街区形态和屋顶材料的变化对辐射热量、表面温度及冠层内气温的影响。研究发现:建筑物高度、宽度以及街道宽度等参数的改变对冠层各表面温度的影响较大,当街道宽度增加3m时,地面温度升高约3.5K。但是街道宽度增加,多重反射导致的辐射截陷效应减弱,墙面上更多的热量释放出去,各墙面温度降低约1.5K;冠层气温先增加,日出后降低约0.4K。屋顶材料的改变对辐射热通量和表面温度也有较大影响,与灰色水泥屋顶相比,采用高反照率白色涂料冷却屋顶后,屋顶净辐射热量损失约380Wm?2,屋顶表面温度降低约10K。冠层内街区形态和屋顶材料对城市辐射热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

  • 标签: 城市冠层模型 能量收支 街区形态 冷却屋顶
  • 简介:分析了2008年08号台风“凤凰”的移动过程及其对江苏降水的影响。由其移动路径和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的变化,以及影响江苏降水环流形势的演变可以发现,“凤凰”的移动路径主要受强大而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引导;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风为台风降水输送了丰富的水汽,给江苏地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冷空气的侵入也是台风“凤凰”登陆后造成江苏持续性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同时冷空气的入侵也破坏了台风的暖心结构,加快了台风的消亡。

  • 标签: 台风“凤凰” 副热带高压 西南季风 冷空气侵入
  • 简介:2005年马丁·威尔德(MartinWild)等在著名的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从变暗到变亮:地面太阳辐射的年代际变化(Fromdimmingtobrightening:decadalchangesinsolarradiationatearth'ssurface)”的文章,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在此前和其后有一系列文章围绕这个热点话题展开讨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中指出:“全球变暗”从范围上讲不是全球的,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气候变化 议题 年代际变化 太阳辐射 评估报告
  • 简介:1999年6月24日到7月1日浙江省嘉兴市出现连续暴雨过程.500hPa环流特征与以往梅汛期不同,中低层华北高压少动,西南急流明显,稳定的中低层切变和江淮气旋发生发展,水汽通量散度θse为这次降水提供了重要和必要条件。

  • 标签: 暴雨过程 500hPa环流 江淮气旋 ΘSE 梅汛期 水汽通量散度
  • 简介:通过对2008年2月初发生的义乌雨凇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雨凇加降雪的反复交替冻结,易造成难以估计的重大损失;义乌雨凇在隆冬季节的1月下旬前后居多,且有较大降水过程并伴有较强偏北风的环境中;该次雨凇过程是在较强的拉尼娜事件、异常稳定的欧亚中高纬度阻塞高压与偏强的副热带高压、南支槽的异常活跃与700hPa逆温层的长时间异常偏强、充沛而深厚的水汽层等天气背景下发生的。在探空T—lnp图上有趋强的逆温层且最强出现在800hPa层次附近,气温可达到2~3℃是冰粒或雪花融化成雨滴,在该暖层以下的低层有较厚冷空气温度达到-4℃左右,是保持过冷雨滴而形成雨凇的物理机制。雨凇过程结束时,探空迹线表现为逆温层升高并趋向消失,同时500hPa以上的高层开始变干且变干层次逐渐降低。

  • 标签: 雨凇 天气背景 T—lnp图 征状
  • 简介:利用北京325m气象塔47m高度上2006年全年连续观测获得的湍流资料,分析了北京城市近地层动量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CO2通量的典型日变化、月平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动量通量具有明显的单波峰日变化特征,在15时(北京时间)左右达到最大,季节变化中春季最大,冬季次之,夏、秋季最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92~389W·m^-2和-75~376W·m^-2,其日变化也表现为单波峰特征。感热通量的日变化受城市下垫面和人为热源影响,入夜后虽然降为负值,但只略小于0。阴雨天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很小,降雨前后有明显区别。感热和潜热最大值分别在春季3月和夏季6月,最小值都在冬季1月;城市下垫面CO2通量总表现为正值,即净排放,最大值为3.88mg·m^-2·s^-1,不稳定情况下最小值小于-2mg·m^-2·s^-1。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在工作日与周末有明显区别;由于冬季采暖,CO2通量明显大于夏季;在夜间,CO2通量受进城车辆的影响也出现高值。

  • 标签: 城市近地层 湍流通量 CO2通量
  • 简介:利用HALOE的观测资料,对热带地区平流层臭氧垂直分布的年际变化及其准两年周期振荡(QBO)进行研究,并同赤道上空平均的纬向风场的准两年周期振荡进行对比,并利用NCAR的二维模式就风场的QBO对平流层臭氧分布和变化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模拟研究.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高值区的位置在南北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臭氧浓度高值中心的南北移动和上下移动又引起局地臭氧总量的周期性变化和准两年周期振荡南北半球不对称.而臭氧浓度中心位置的准两年周期变化与赤道上空平均纬向风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密切相关.资料分析还表明,赤道上空平流层中臭氧浓度QBO的位相随高度变化多次.模拟试验表明,纬向风QBO引起垂直经圈环流的变化,在平流层有三对余差环流圈.它们对O3在不同纬度和高度的输送是引起O3准两年周期振荡的重要动力原因.其中,余差环流在平流层中层(25-35km)的环流圈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热带平流层 准两年周期振荡 臭氧 HALOE资料 NCAR模式 数值模拟
  • 简介:本文利用青海省乐都县气象局1961-2014年逐月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若干建议。

  • 标签: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影响 对策建议
  • 简介:人工增雨是京津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含量高,在乌盟地区大规模实施"进、退、还"战略和生态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乌盟生态环境现状,对开展人工增雨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可供其它地区参考.

  • 标签: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荒漠化 水资源 乌盟地区 人工增雨
  • 简介:1气候概况评述9月的基本气候概况是:全省气温异常偏高,偏高程度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降水量偏少。显著偏少(约5成);日照正常~偏多。月内有1个台风影响我省,中部沿海部分县(市)出现大~特旱,主要灾害性天气为高温和干旱。

  • 标签: 气候概况 天气过程 福建省 灾害性天气 气温异常 台风影响
  • 简介:2018年9月2-7日,第10次国际气溶胶大会(IAC2018)在美国圣路易斯市召开。国际气溶胶大会每4年举办一次,会议在亚洲、欧洲和美国之间轮流举办。此次大会由美国气溶胶学会(AAAR)主办,内容包括会前的气溶胶最新技术培训、会议报告、展板、研讨会等各种形式。

  • 标签: 技术培训 气溶胶 美国 会议总结 会议报告 IAC
  • 简介:1引言DSP-2型数字式标准干湿表基于通风干湿表的测湿原理,采用铂电阻测温,是目前业务中的常用仪器.其特点是精度高、体积小、可连续读数.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测量结果稳定性差,与通风干湿表测量值有出入,特别是相对湿度差值明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测湿原理出发,找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因素进行了一系列测试误差分析,确定误差原因排除方法,以确保其准确性.

  • 标签: 通风干湿表 误差分析 数字式 测试 标准 2型
  • 简介:本文以青海省刚察、海晏、共和、天峻4个站代表青海湖地区,利用1981-2014年的气温、地温冻土资料,对青海湖地区气温、地温冻土变化进行分析,得出:青海湖地区的气温变化称逐渐升温的态势,这同全球的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升温的态势,青海湖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升温率为0.55℃/10a,变暖的季节主要是冬季;青海湖地区的地温变化同气温变化基本一致,也称逐渐升温的态势;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与地温变化的关系并不明显,而与极端最低气温有着反相关。

  • 标签: 青海湖地区 地温 冻土 气候变化
  • 简介:该项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参加研究的单位有上海台风研究所、广东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北京大学等。在资料共享、学术交流、促进研究成果的公益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成果。本项目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 标签: 台风灾害 通过验收 预报技术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监测 登陆
  • 简介:以“济麦—22”为供试品种,利用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大型根系观测系统,研究冬小麦在重度干旱胁迫(≤40.0%)、轻中度干旱胁迫(40.1%—55.0%)和适宜(55.1%—80.0%)3种水分条件下,地上部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以探索水分胁迫对华北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水分胁迫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冬小麦在轻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小麦全生育期的天数缩短,株高、叶面积灌浆速率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3种水分处理的株高增长量为适宜>轻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灌浆速率为适宜>轻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土壤水分胁迫引起冬小麦物质分配更多地向支持生长的茎秆转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水分胁迫,小麦产量将降低,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产量为适宜水分条件的69%。

  • 标签: 冬小麦 水分胁迫 生育期 产量
  • 简介:1前言气象事业是科技型的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地增强气象部门为经济建设的服务能力,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作为劳动和技术密集性的气象事业,人的素质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整个气象事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人才资源的开发与优化、以及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调整与气象事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 标签: 人才结构调整 不利因素 气象系统 气象事业发展 海南州 人民生活质量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塔里木灌区—阿拉尔垦区逐日蒸发皿蒸发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等气象要素,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和相关性方法分析了塔里木灌区—阿拉尔垦区蒸发皿蒸发量(PanEvaporation,E)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10年塔里木灌区—阿拉尔垦区蒸发皿蒸发量的年际波动较大,呈"高—低—高—低"的年代际变化,E整体呈减少的趋势(P〈0.01),减少幅度为62.4mm/10a,E累积减少了312.0mm。近50a塔里木灌区—阿拉尔垦区四季蒸发皿蒸发量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时间分布,冬季和夏季E的减少幅度较大(P〈0.01),春季E的减少幅度较小(P〈0.05),秋季E的减少幅度不明显(P〉0.05),春季、夏季、秋季、冬季E累积减少了81.5mm、182.5mm、28.5mm和198.0mm。塔里木灌区—阿拉尔垦区年蒸发皿蒸发量减少与平均风速减小和平均相对湿度增大有关,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无关;四季蒸发皿蒸发量减少是由气温升高(降低)、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增加(减少)、平均风速减小和平均相对湿度增大共同造成的,春季、秋季E受气温和日照时数影响较小。

  • 标签: 塔里木灌区—阿拉尔垦区 蒸发皿蒸发量 气象要素 相关分析
  • 简介:利用开鲁气象站1954-2011年逐日降水量数据,分析了近58a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年、季变化趋势和气候倾向率以及4-10月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比例.结果表明:(1)开鲁58a平均年降水量为332.5mm,年平均降水日数64d,占全年总日数的17.5%,日降水量强度仅5.2mm;(2)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水日数多,降水量则多;(3)近58a年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显著的减少变化趋势,降水日数减少1.8d/10a,降水量减少13.2mm/10a;特别是1999-2011年日降水强度明显减小,年平均降水量仅277.5mm,比前45a平均减少了2成,春夏季干旱突出;(4)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3%,雨季集中,旱季明显;(5)作物生长季(4-10月)降水量级少,有效降水日数少,因此,发生干旱的概率高,特别是季节连旱,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 标签: 开鲁 降水量 日数 变化趋势 降水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