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历史文献记录为基础资料,根据文献记录中描述台风“典型词语”,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判别相结合方法,建立了960AD以来登陆台风年表。据此分析历史上台风分布时空特征和我国登陆台风与ENSO相关关系。指出1600—1911年间LaNifia年登陆台风数明显多于E1Nifio年,LaNifia年多个台风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可能性大于E1Nifio年,这与近50a观测资料分析结论一致。

  • 标签: 登陆台风 ENSO 历史文献记录 观测资料分析 计算机检索 基础资料
  • 简介:利用1968-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测站降水量和温度资料,分析亚洲冬季大气动能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与其对应大气环流异常特征以及大气动能变异与我国降水量和温度异常联系。结果表明:亚洲冬季大气动能主要变异中心在东亚西风急流区,该地区冬季大气动能存在明显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冬季,我国中东部至日本以东到西北太平洋上空大气动能减弱(增强)与对流层中高层东亚西风急流减弱(增强)密切相关,并可导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多(偏少)和我国东北地区温度偏高(偏低)。青藏高原西南侧大气动能增强(减弱)则与该地区对流层中高层南亚西风急流增强(减弱)有关联,并导致冬季我国东南地区降水量偏多(偏少)和我国广西、贵州和四川一带温度偏低(偏高)。在冬季,亚洲大气动能变化可能主要通过影响亚洲西风急流变化来造成我国冬季气候变异。

  • 标签: 大气动能 时空变化 降水 温度
  • 简介:历史进入到20世纪末,气象学家发现,自然原因不能够完全解释全球气候系统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气候系统正在因人类工业活动和生活方式改变而发生变化。对于日益膨胀全球人口而言,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可能是灾难性

  • 标签: 全球气候系统 世界气象组织 出版发行 中文 未来气候变化 气象学家
  • 简介:根据青海省50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最大冻土资料和站址迁移情况,采用t检验和标准正态检验(SNHT)方法,对各站迁站前后年最大冻土资料序列进行了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t检验有13个站15次、SNHT检验有10个站共10次因站址迁移造成了资料序列不连续,共有9个站9次迁站年份年最大冻土资料序列存在非均一性。针对检验结果,结合青海气候变化情况,对资料不连续迁站年份逐一进行甄别,确定利用SNHT方法对9个站年最大冻土深度进行订正。对各站1961—2013年因冻土项目开展较晚或缺测不完整资料序列,用待补台站与参考台站线性拟合方法进行了插补延长。最终形成了青海省50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年最大冻土资料数据集,为青海高原气候变化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站址迁移 年最大冻土资料序列 均一性检验 序列订正和插补延长
  • 简介:诊断分析了北半球夏季来自印度季风水汽输送与东亚上空水汽输送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反相变化特征。印度季风水汽输送偏强(偏弱)时,东亚上空水汽输送偏弱(偏强),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偏多)。印度夏季风水汽输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有显著相关关系,印度季风水汽输送偏强(偏弱)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偏强),由此导致副高西侧东亚上空向北水汽输送减弱(增强),使得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偏多)。对反映热带对流活动外逸长波辐射(OLR)分析表明,印度洋上空对流加热异常不仅能够显著地影响印度季风,也可能对东亚季风产生直接影响。

  • 标签: 水汽输送 印度季风 东亚季风
  • 简介:利用我国160个站点58年(1951-2008年)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环流资料和Hadley海表温度资料,对我国秋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和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秋季降水前两模态分别反映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和长江以北江淮、黄淮、华北、四川盆地北部至河套等地降水变化,两降水模态变化都以年际尺度为主,年代际变化特征不明显。就环流形势而言,第一模态年际变化主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及相应对流层低层菲律宾群岛附近异常气旋/反气旋联系紧密,第二模态年际变化则可能受到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置和相应日本岛附近异常气旋/反气旋影响。同时,两模态及相应异常环流还分别与热带东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附近异常垂直运动关系密切,热带地区异常垂直运动可能通过经圈方向异常环流影响到东亚地区。此外,两降水模态不仅与热带地区异常环流关系密切,而且与热带海温异常也存在紧密联系。与两模态相关联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显示出不同分布特征,当热带东太平洋偏暖/冷,西太平洋偏冷/暖时,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少。而当热带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一致偏暖/冷时,长江以北地区降水易偏少/多。两降水模态与热带海温及热带地区异常环流之间密切关系显示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不同分布可能通过激发不同热带地区异常垂直环流形势而对降水产生影响。

  • 标签: 秋季降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热带垂直环流 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
  • 简介:1引言云霄县地处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常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时有气象灾害(暴雨、大风)发生。热带气旋预报,一直是预报服务中重点。其中登陆地段预报则是最重要一环。本文对1958-1997年间330个热带气旋个例进行分析,将热带气旋西行过东经125度时路径与东经125度交点纬度分成9型,将过东经125度后西行路径分为3类,总结出热带气旋影响本县一些气候规律。

  • 标签: 热带气旋 云霄县 状态 预报服务 东南沿海 夏秋季节
  • 简介:将边界层相似性理论同线性热力学理论结合,间接地观测实验事实证明大气边界层内线性唯象关系是成立,而且线性湍流输送系数同相应线性唯象系数成正比关系.但实验事实表明,大涡对流混合层线性唯象关系是不成立,混合层内湍流输送过程是一种强非线性过程.所以,对流边界层是一种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区热力学状态.地转风和热成风是一种大气系统特有的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交叉耦合现象,这是大气系统交叉耦合现象一个实际例证.

  • 标签: 大气系统 线性热力学 线性唯象关系 湍流输送系数 大气边界层
  • 简介:利用全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以及海表温度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Morlet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亚洲一太平洋地区(20°N~70°N,40°E~120°W)冬季海平面气压异常空间结构与时间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异常与全球海温异常关系。结果表明:亚太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场异常既存在近乎纬向偶极型(反位相)分布,也存在明显经向偶极型(反位相)分布。冬季海平面气压变化最显著区域主要有4个,分别位于亚洲东北部地区(60°N~70°N,110°E~150°E)、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25°N~35°N,150°E~170°w)、我国西北部地区(35°N~45°N,85°E~110°E)及阿留申群岛~带(50°N~60°N,170°E~165°W)。亚洲东北部地区与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之间,以及我国西北部地区与阿留申群岛地区之间分别存在显著负相关,冬季海平面气压异常存在一个经向偶极子振荡和一个纬向偶极子振荡。两个偶极子存在明显年际变化,变化特征都具有显著3~4年周期;而纬向偶极子指数还有16年左右周期年代际变化。偶极子指数与海温异常(SSTA)相关系数分析,以及对应强正(负)偶极子指数所作合成SSTA分析一致表明,太平洋和印度洋SSTA对亚太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异常有重要影响,不同海温异常型将导致不同型海平面气压场偶极子振荡模出现。冬季北太平洋SSTA从赤道东太平洋到堪察加半岛南有“-、+、-、+”式(“+、-、+、-”式)波列状分布特征,以及在西北太平洋近岸海区均为负(正)海温异常,将有利于亚太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场出现经向型振荡正(负)位相模。冬季北太平洋40°N附近(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明显SSTA负(正)异�

  • 标签: 海平面气压 偶极子 REOF展开 小波分析 海温异常
  • 简介:本章主要着眼于中间用户群,他们首要功能在于提供实时天气观测和预警预报信息、借助计算机生成天气分析和预报意见、监测气候变化趋势,其产品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媒介为公众所获取。到目前为止,该用户群中最大用户来自国家天气局(NWS),

  • 标签: 天气观测 预报信息 监测 现象学 中尺度 基础
  • 简介:为准确描述黑潮延伸体强度,突出其表面热量输送作用引起海温调整,提出了纬向扰动海温概念,基于对NOAA(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高分辨率海温资料和GODAS(GlobalOceanDataAssimilationSystem)海洋再分析资料分析表明,气候态纬向扰动海温与洋流表面热量输送分布高度一致;对纬向扰动海温年际演变分析表明,相较于传统海温异常,纬向扰动海温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延伸体系统强度年际振荡,标识出延伸体和亲潮影响范围;对西北太平洋纬向扰动海温异常经验模态分解结果分析表明,前两模态主要反映不受亲潮交汇影响延伸体收缩和扩张模态,而第三、四模态则反映北侧亲潮强弱对延伸体扰动海温影响。涡动动能作为标识延伸体区域重要动力学指标,在延伸体系统演变中,与纬向扰动海温通过海洋温度锋强度和流轴稳定性紧密联系:纬向扰动海温增大,表明洋流热量输送作用增强,延伸体强度增强,海温梯度增大,此时海洋温度锋增强,流轴稳定,中尺度涡活动减弱,反之亦然。考虑到纬向扰动海温对延伸体表面热量输送作用具有较好刻画能力,定义了延伸体热力指数,对比分析表明该指数能较好地标识出延伸体收缩和扩张状态,对延伸体纬向伸展距离和流轴南北振荡同样具有良好指示作用。

  • 标签: 黑潮延伸体 纬向扰动海温 年代际变化 热力状态指数
  • 简介:在样带和典型区研究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植被指数变化因子(水、热和地表植被覆盖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植被指数时空变化极其复杂,虽受水、热和地表植被覆盖类型三个主导因子影响和控制,但因时和因地而异,三者对植被指数影响和控制主导地位也因时因地而不同;基于空间上概念模型Iafv=F(x,y,z)只能定性地描述以上三个主导因子时空变化同植被指数相互关系。

  • 标签: 植被指数 覆盖 典型区 主导因子 地表植被 时空变化
  • 简介: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发展具有较高分辨率热带太平洋和全球大气耦合环流模式,设计了一个初始化方案,建立了ENSO预测系统,进行了系统性预测试验。预测结果检验评估表明,该预测系统表现出较强预报能力,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Nino3和Nino34)海表温度距平预报相关技巧高于052预报可持续18个月,该预测系统可应用到试验性海温预测实践中。利用该系统对1997/1998年ENSO进行了实际预测,表明预测是成功,预测海温距平已提供给今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使用,取得了良好预测效果。

  • 标签: 海气耦合环流模式 初始化 ENSO预测 1997/1998ENSO
  • 简介:系统介绍了利用SilviScan-3TM测量细胞结构、术材密度、微纤丝角和划分年轮界线方法,并以祁连山青海云杉为例,分析青海云杉6个术材性质参数(年轮细胞直径、年轮细胞壁厚、年轮宽度、年轮密度、年轮微纤丝角、年轮弹性模量)与气候因子关系,以期为利用多个树轮参数研究气候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个木材性质参数与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都有显著相关月份,但显著相关时间段不同,并且微纤丝角和细胞结构参数中包含气候信息强于常用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SilviScan-3TM测量木材性质参数优越性体现在:测量精度高、速度快,能在同一个试样上测量多个参数并能精确定年.

  • 标签: SilviScan-3TM 木材性质参数 气温 降水 气候重建
  • 简介:使用探空、地面和张掖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3年7月30日发生在河西走廊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雷暴大风沙尘天气是对流层低层冷平流作用下,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β、γ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雷暴下击暴流辐散流和密度流是引发地面强风和沙尘暴直接因素。高层干、中层相对湿和低层干层结,易产生雷暴大风天气。1h正变压和负变温演变能很好地反映雷暴下击暴流形成雷暴高压和冷池强弱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下击暴流辐散气流和冷池密度流造成地面大风及沙尘天气变化。

  • 标签: 河西走廊 雷暴 下击暴流 沙尘暴
  • 简介:利用我国160个台站1951-2000年逐月和华北地区80个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特别是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具有明显年代际变化,1951~1965年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略偏少,1966-1976年华北地区春季降水更加偏少,春旱较严重,1977~2000年为华北春季降水明显偏多,这时期5~6月降水比1966-1976年有明显增多;并且,分析结果也表明了华北地区和黄河流域春季降水存在着与夏季降水相反年代际变化特征。另外,作者还利用欧洲中心ERA40资料集1958-2000年月平均700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上空春季700hPa风场年代际异常情况,从而来探讨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年代际变化成因。其分析结果表明:1965年以前,蒙古高原上空存在着明显反气旋距平环流,我国华北地区有偏北风距平,这使得我国华北地区在1965年以前春季降水偏少;1966-1976年,我国华北地区仍为偏北风距平,且我国东部沿海到南海上空偏北风距平增强,这使得华北地区春季降水进一步减少;1977-2000年,东亚上空700hPa环流场发生了一个明显变化,华北地区出现偏南风距平,且我国东部沿海到南海上空偏南风距平增强,这使得我国南方暖湿气流易输送到华北地区,从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增加。

  • 标签: 降水 年代际变化 跃变 环流异常
  • 简介:利用我国气象观测站1951-2000年降水、气温资料以及黄河上游有关水文测站1960-2003年径流资料,分析了黄河上游和源区气候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径流变化影响,并分析了黄河上游径流变化对华北水资源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和源区降水从20世纪90年代有所减少,气温明显上升,导致了黄河源区和上游径流量锐减。黄河上游径流减少是90年代黄河下游流量锐减、黄河断流天数增多重要原因,并表明了黄河上游来水量多少是影响华北地区水资源重要原因。

  • 标签: 黄河 气候 水文 水资源
  • 简介:自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以来,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适应和风险管理文献都在增加.第五次评估报告取得了进展.主要包括:气候变化风险、脆弱性与所受影响在全球范围不同规模、不同经济水平和地理位置城市中心均在增加.改善基本服务不足状况以及建设有恢复力基础设施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城市地区脆弱性和暴露度,特别是对于风险和脆弱性最高的人群来说.气候变化对农村地区主要影响将体现在对淡水供应、粮食安全和农业收入影响等方面.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更容易遭受多种非气候压力,包括农业投入不足、土地与自然资源政策问题和环境退化.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鼓励生物燃料种植或发展中国家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而造成碳排放(REDD+)项目在内气候政策,将对有些农村地区有重要间接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增加就业机会),也有负面的影响(景观变化和稀有资源冲突增多).

  • 标签: 城市 农村 影响 适应 脆弱性
  • 简介:针对WRF模式中各非绝热物理过程,选用不同参数化方案,对2009年6月29—30日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做24h降水预报敏感性试验,并组成18个成员做物理集合预报,分析了实况与模拟24h降水量及其TS评分和离散度。结果表明,WRF模式物理集合预报可成功模拟出3个暴雨中心位置及强度;选用Linetal微物理方案、MRF行星边界层方案和Betts-Miller-Janjic积云对流方案对湖北省西南部地区暴雨中心位置及强度模拟最好;3个暴雨中心均对应于离散度大值中心,在降水较强时段其离散度也较大;不同集合成员在某时段预报降水量可较好体现该时段降水概率,而由物理集合预报得到逐时降水量则可为定时降水预报提供依据。

  • 标签: 暴雨 梅雨峰 物理过程 集合预报.
  • 简介:台站管理包括气象业务(含服务,下同)和人、财、物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台站管理分上级对台站管理和台站自身管理两种。不论上级对台站管理,还是台站自身管理,气象业务管理都是整个管理工作中心环节。这是由于气象业务是各级气象部门中心工作所决定。本讲试图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知识,联系台站实际,谈谈台站自身业务管理有关问题。

  • 标签: 气象业务 现代管理科学 精神文明建设 中心工作 预报服务 业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