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益生菌预防早产儿NEC的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3月。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偏倚风险,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3个RCT(n=8248)。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低出生体重儿(LBWI):益生菌降低NEC2级以上(包括2级和3级)发生率[OR=0.26(95%CI:0.10-0.66)]、3级发生率[OR=0.29(95%CI:0.11-0.78)]、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WMD=-3.57(95%CI:-5.79--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总病死率[OR=0.80(95%CI:0.50-1.28)]和脓毒症发生率[OR=0.50(95%CI:0.13-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益生菌降低NEC2级以上发生率[OR=0.34(95%CI:0.26-0.44)]、3级发生率[OR=0.39(95%CI:0.20-0.76)]、总病死率[OR=0.55(95%CI:0.44-0.69)]、NEC相关病死率[OR=0.38(95%CI:0.21-0.69)]和脓毒症发生率[OR=0.77(95%CI:0.62-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益生菌组和对照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WMD=-1.28(95%CI:-2.62-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益生菌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WMD=-1.70(95%CI:-2.85--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益生菌组和对照组的NEC2级以上和3级发病率、总病死率、NEC相关病死率和脓毒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减少LBWI和VLBWI的NEC2级以上以及3级发生率,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并降低VLBW的总病死率、NEC相关病死率和脓毒症发生率,但纳入研究在研究设计、方法学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伴肠穿孔的有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1年5月本科接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伴肠穿孔患儿52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针对护理总有效率,研究组100.0%,比对照组80.77%高,P<0.05。针对家属满意度,研究组100.0%,比对照组84.62%高,P<0.05。结论:于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伴肠穿孔围手术期中用护理干预,利于家属满意度的改善,及护理效果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实行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3-2022.3期间收治的8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3例)以及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患儿舒适度、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患儿舒适度,观察组明显较佳(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佳(P<0.05)。结论: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实行人文关怀护理,能有效提升患儿舒适度,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故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与磁共振成像对于诊断急性胰腺炎临床价值,并进行对比,探究急性胰腺炎最佳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1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CT组和磁共振组,将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诊断效能(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两组患者诊断影像改变情况(胰腺体积改变、胰周渗液、胰周结构改变、胰腺轮廓改变等)。结果磁共振组诊断准确率为98.59%,高于CT组的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测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组敏感度高于CT组;磁共振组发现胰周渗液、胰周结构改变、胰腺轮廓改变高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C在CT表现为不均匀液体密度,MRI呈不均匀信号影,增强扫描坏死组织无强化,但其周边组织可有不同程度强化改变。随访显示ANC可完全吸收或形成WON,并与多个影像因素相关。
简介:摘要:急性坏死性脑病(ANE)是一种较罕见,与感染相关的急性脑病。其中部份呈家族性或复发性,呈现一定的遗传倾向,后来该类ANE被命名为1型急性坏死性脑病(ANE1)﹐并发现ANE1存在RANBP2基因错义突变。RANBP2基因编码的Ran结合蛋白2(RanBP2) 参与了细胞过程的许多方面,同时也与参与病原感染过程,RANBP2基因错义突变使RanBP2功能缺陷,包括能量代谢紊乱、细胞因子调控障碍等。本文综述了RANBP2基因突变在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系统化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价值。方法:挑选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接收54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作为研究样本。按照系统分配法将患儿划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应用系统化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了解系统化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概率(3.70%)比对照组(25.93%)更低(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B超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根据修正的Bell-NEC分级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分组,分成疑似期组与确诊期组。针对全部患儿实施腹部X线检查与腹部B超检查,对比两组患儿的检查结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疑似期组检查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相应的检出率,腹部B超检查明显高于腹部X线检查(P<0.05)。且在行腹部B超检查的过程中,24例患者肠道蠕动减慢、10例患者肠道蠕动消失、16例患者存在腹腔积液。确诊组检查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相应的检出率,腹部B超检查明显高于腹部X线检查(P<0.05)。且在行腹部B超检查的过程中,32例患者肠道蠕动减慢、18例患者肠道蠕动消失、12例患者存在腹腔积液。结论 针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应用腹部B超检查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相较于腹部X线检查方法更优,对于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切口减压+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1.01-2022.12,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30例。对照组多切口减压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指标,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均为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6%,对照组为3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切口减压+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好转,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护理策略和早期营养干预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和营养指导,改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00例确诊为NEC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营养支持,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营养状态评估、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实验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率、实验室检查改善率和营养状态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结合护理策略能显著改善NEC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生存率。本研究结果支持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和优化护理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护理策略和早期营养干预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和营养指导,改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00例确诊为NEC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营养支持,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营养状态评估、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实验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率、实验室检查改善率和营养状态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结合护理策略能显著改善NEC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生存率。本研究结果支持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和优化护理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辨证施护应用于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8月——2023年8月为课题研究时间,并将此时段内,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40例作为课题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手术治疗。以手术实施的先后次序作为分组标准,将其均等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常规护理方案,为常规组(20例),另外一组选用辨证施护方案,为研究组(20例)。记录两种方案的护理效果,并通过比较相关指标数据,分析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价值。结果:干预后组间相比,研究组SAS、SDS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未出现复发情况。结论;将辨证施护应用于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手术护理中,可为患者尽快缓解不适症状,优化临床指标,改善负性情绪,并将复发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酚妥拉明治疗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2022-12~2023-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2例,比对组31例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分析组31例应用酚妥拉明;比较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分析组在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指标均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较为严重,选择酚妥拉明治疗可改善新生儿免疫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