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BIPN)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B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7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骨髓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检查、治疗前后常规电生理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BIPN将71例患者分为周围神经病变(PN)组和非PN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PN的影响因素。总结BIPN患者电生理特点及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染色体核型情况。结果71例MM患者中,PN 40例(56.3%),非PN 31例(43.7%)。PN组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Ⅲ期患者比例及IgA、IgG、IgM、血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高于非PN组,血红蛋白(Hb)水平均低于非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升高(OR=1.151,95% CI 1.012~1.309,P=0.033)、IgG升高(OR=1.055,95% CI 1.000~1.112,P=0.049)、IgM升高(OR=1.010,95% CI 1.001~1.018,P=0.022)、血肌酐升高(OR=1.037,95% CI 1.011~1.065,P=0.005)、β2-MG升高(OR=1.564,95% CI 1.039~2.354,P=0.032)为BIPN发生的危险因素。40例BIPN患者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33例(82.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23例(57.5%);31例(77.5%)表现为脱髓鞘损害,9例(22.5%)为轴突损害。40例BIPN患者中24例行FISH检测,其中染色体突变19例(79.2%),包括混合型异常12例(50.0%)。结论硼替佐米治疗MM时,β2-MG、IgA、IgG、IgM、血肌酐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发生PN。BIPN患者电生理主要呈感觉神经脱髓鞘病变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特点及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150例老年2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一般资料、血糖水平、常用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用药依从性与并发症情况。结果:150例患者平均年龄(70.33±5.17)岁,平均病程(17.72±8.53)年,平均FPG(7.12±0.83)mmol/L,平均2hPG(8.84±2.11)mmol/L,平均HbA1c(8.62±1.31)%;MMAS评分为(4.65±2.14)分,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9.33%;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胶囊及伏格列波糖分散片为最常用的三种药物,分别占处方使用次数的49.33%、31.33%及21.33%;胰岛素占总处方使用次数的12.00%;药物使用方面,采用两药联合方案治疗者最多(48.00%),三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者最少(8.67%)。结论: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高、病程长,多采用两联药物治疗,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有必要加强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以提高用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