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中药生脉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Google学术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查找自建库至2013年12月公开发表关于常规基础治疗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组)与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辅以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总计48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生脉注射液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对照组(OR=4.24,95%CI:2.46~7.30,P<0.00001),并可以改善左室射血分数(MD=7.69,95%CI:1.84~13.55,P=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生脉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数目和质量有限,有必要开展更多设计严谨,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确证这种趋势。
简介:目的探讨高尿酸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心内科320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汉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男性196例、女性124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病例,将符合要求的病例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102例、冠脉支架无再狭窄组218例,分析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中,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组102例(31.9%)、无再狭窄组218例(68.1%)。根据血尿酸水平分组,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与无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比例分别为:无高尿酸血症组64比164,高尿酸血症组38比54,高尿酸组发生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比例明显升高(P=0.02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病程≥10年(OR=4.67,P=0.000)、糖化血红蛋白≥7.5%(OR=5.88,P=0.000)、吸烟(OR=1.69,P=0.023)、高尿酸(OR=1.35,P=0.008)、冠脉分叉病变(OR=4.46,P=0.000)、冠脉钙化病变(OR=2.08,P=0.025)及支架重叠植入(OR=1.53,P=0.032)。结论随着尿酸水平的增高,冠脉内再狭窄的发病率也呈明显增高的趋势,高尿酸是冠脉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不良反应特征。方法选取高邮中医医院心内科于2011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应用ACEI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12例,其中男性243例,女性169例,年龄18~75岁,平均(52.5±4.9)岁。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的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表现、发生时间、治疗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中,年龄<30岁和30~39岁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卡托普利致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为77.91%;其次为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分别为8.74%、7.04%;雷米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致不良反应比例较低,分别为2.91%、1.46%、1.46%和0.49%。ACEI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喘憋、咳嗽、咽部不适为主,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占65.05%;7.77%的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皮肤,临床表现为皮疹、水肿、炎症、溃疡等;7.77%累及泌尿生殖系统,有尿频、蛋白尿、血尿等表现。另外还有7.04%累及心血管系统,4.85%累及血液系统,4.85%累及消化系统,2.18%累及关节肌肉。412例患者中,26例在用药当天即出现不良反应,占6.31%,386例在用药第2d后出现不良反应,占93.69%,不良反应的平均出现时间为(16.9±10.4)d。患者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处理后,绝大多数症状明显缓解并逐渐消失,其中30例患者复用药物后再次发生相同不良反应。结论应用ACEI发生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原因复杂,多数需对症治疗或停药才可消失,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采用临床对比方法对58例老年2-DM和65例非糖尿病(NDM)并发AMI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2-DM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41.38%)较NDM者发生率(13.85%)高(P<0.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63.79%)及病死率(29.31%)均明显高于NDM者(39.66%和13.85%)(P<0.005).主要死因为泵衰竭,心跳骤停,多脏器衰竭.结论老年2-DM并发AMI较NDM的AMI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处理上应及早监测,避免感染,及时有效地治疗各种并发症.
简介:目的探讨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按照其年龄差异将其分成中年组和老年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经过观察发现,全部患者中老年组患者发生各类心律失常的几率均显著优于中年组,全部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高发时间为凌晨(00:00)至上午(8:00)这一时间段。结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4h动态心电图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临床特征及实施脑硬膜颞浅动脉融通术(EDAS)的预后。方法根据患者第1次手术时的年龄,将2004年1月-2010年12月317例接受EDAS的儿童烟雾病患者分为3组:幼儿组(年龄〈3岁,16例),学龄前组(年龄36岁,42例),青少年组(〉617岁,25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3组患者中,手术干预前脑梗死发生率幼儿组(81.2%,13/16)和学龄前组(69.0%,29/42)显著高于青少年组(48.3%,125/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1,P〈0.01);(2)手术干预前原脑梗死体积增大或在不同部位脑梗死再发率幼儿组(62.5%,10/16)高于学龄前组(31.0%,13/42)和青少年组(3.9%,1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37,P〈0.01);(3)总体预后优良率为86.4%(274/31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6,P〈0.02)。结论烟雾病幼儿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临床预后差;对儿童烟雾病患者及早实施EDAS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对心电监护下拔牙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参数变化进行总结分析,为老年心血管患者安全拔牙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确诊的患心血管疾病,需拔牙的老年患者168例,拔牙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护,对比观察术前及局庥后、拔牙中和拔牙后10min血压、心率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人均成功耐受拔牙,其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心电图异常所占比例分别为3%、5.46%、7.14%;局麻后和拔牙时心率均较拔牙前明显增加(P〈0.05);头晕、胸闷等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17%;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心电监护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安全拔牙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简介:1资料与方法74例2002年8月~2004年10月因突发头痛、胸闷收入我科的住院患者,均行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女25例,年龄48~80(62±11)岁,70例有高血压病史,21例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血脂异常.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对ECG异常患者采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2例患者入院后ECGST-T改变明显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其余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治疗两周后复查头颅CT或MRI检查、ECG及cTnI.
简介:目的观察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150例,其中48例在平均(10.0±7.5)个月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无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2例和无再狭窄组36例。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随访时最小管腔直径明显减小[(2.7±1.0)mmvs(3.5±0.4)mm,P=0.0001]、直径狭窄率明显升高[(31.4±26.4)%vs(8.3±5.3)%,P=0.0000]、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升高[(0.8±0.7)mmvs(0.2±0.3)mm,P=0.00003;双支架置入术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单支架置入术[(75.0%vs13.9%),P=0.0011]。结论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较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作为首选。
简介:目的总结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及其临床处理方法。结果病例1动态心电图显示心房起搏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程控起搏器延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降低高限频率,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复查动态心电图无心动过速发生。病例2、3植入双腔起搏器(DDD)后出现心房颤动,将双腔起搏器程控为VVI工作模式,胺碘酮静脉注射及口服转复心房颤动。病例4、5、6、7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药物控制心律失常。结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临床上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尽早处理。。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合并心力衰竭(HF)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8例SDHVD合并HF的患者(SDHVD+HF组)与同期收治的无瓣膜钙化的老年HF患者62例(HF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研究。结果:与HF对照组比较,SDHVD+HF组严重心功能不全比例(III级:19.35%比38.24%,IV级:35.49%比55.88%)及房性早搏(17.74%比38.24%)、窦房传导阻滞(22.58%比50.00%)、心房纤颤(27.42%比52.94%)、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0.65%比48.53%)、房室传导阻滞(33.87%比52.94%)、束支传导阻滞(25.81%比48.53%)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时,其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78例疑似冠心病的自然绝经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测定甲功五项(T3、T4、FT3、FT4和TSH),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依据Gensini评分系统将冠心病患者分成两组(Gensini评分〈50分组、〉50分组),依据TSH水平进一步分层:1组〈2.5mLU/L,2组〉2.5mLU/L。结果①冠心病组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SH〉2.5mlU/L组冠心病发病率为76.5%,TSH〈2.5mlU/L组冠心病的发病率为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ensini积分〉50分组TSH水平明显高于〈50分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水平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显著相关(偏回归系数为5.473,P〈0.05),即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TSH水平每升高1mlU/L,Gensini积分升高5.473。结论TSH水平可能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可能与冠脉狭窄程度存在正相关。
简介:目的评价双源CT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2月1日~2011年12月30日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NKI,CBMdisc数据库,查询双源CT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计算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灵敏度(SE)、特异度(SP)及其95%可信区间(CI),绘制及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基于支架分析,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合并灵敏度为0.91(95%CI:0.86~0.95),特异度为0.92(95%CI:0.90~0.94),AUC为0.97。双源CT对诊断冠状动脉内大支架(直径≥3mm)再狭窄的准确度高于小支架(直径〈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可评价支架的合并构成比为0.066(95%CI:0.05~0.09)。结论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准确度高,适用于直径≥3mm的支架,是冠状动脉支架随访和评价的一种有效且无创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