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联合除湿散结汤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门诊接受治疗的结节性红斑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联合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联合除湿散结汤的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及毒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6.1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73.77%),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联合除湿散结汤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且不会增加额外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骨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髌骨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内固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组(早期康复治疗组,n=40)和内固定结合传统康复治疗组(传统康复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Bostman膝关节评分、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Bostman膝关节评分(125.3±8.2)分、(28.2±5.3)分均显著高于传统康复治疗组(90.3±8.4)分、(22.5±5.1)分(P<0.05),治疗优良率95.0%(38/40)显著高于传统康复治疗组77.5%(31/40)(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较传统康复治疗更能有效改善髌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治疗优良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诊治的6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和研究组(n=34,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和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临床效果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5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60例本院收治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对照组(n=40),给予实验组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微創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34.4%、无效率为25.7%、总有效率为74.3%,微创组患者的治愈率为40.0%、无效率为5.7%、总有效率为94.3%,微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与微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对照组与微创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5、15、30d,对照组与微创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微创组患者的NIHSS评分术后5、15、30d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析。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过治疗的158例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了不同颅内血肿清除治疗方式,对两组中的患者手术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观察组中,总有效率达到82.8%,死亡患者例数为18例,占1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相对低一些,为42.7%,死亡患者例数为63例,占据总例数的40.1%;另外对于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观察组的为1.836±0.69天,5例再出血患者,对照组中患者意识恢复的时间长一些,为3.566±1.42天,11例再出血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手段简单易行且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65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效果。结果经随访,GOS结果Ⅰ级18例,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9例,Ⅴ级28例,预后良好率56.9%,病死率27.7%;32例早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病死率为59.4%、28.1%,33例晚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病死率为48.5%、33.3%,对比早期与中晚期治疗的预后良好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6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并发症4例。结论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早期治疗,可减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血管痉挛发生,改善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04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颅和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得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为96.15%,较比对照组84.62%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出血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有效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诊的60例并经过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60组患者手术时间在30~90min之间,平均手术时间为(50±8.2)min,手术切口大小在5~7cm之间,术中出血量在45~100ml之间,住院时间11~15d,平均住院时间(13.2±1.2)d;此外,通过出院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在出院后5个月内均痊愈,愈合时间在12~18周,恢复期间均无深静脉血栓、髋内翻、褥疮等并发症发生;通过Harris评分发现,本组60例患者中,优33例,良22例,可5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在临床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方式的实施,具有着突出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同时还具有着优异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及关节内骨折患者共计60例,根据其治疗措施的差异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实验组实施钢板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2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及关节内骨折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2组干预后的关节活动度、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实验组关节活动度、VAS疼痛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几率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及关节内骨折患者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对其疼痛程度进行改善,降低不良反应的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肩胛骨骨折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的Judet后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新型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肩胛骨骨折手术效果;出血、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肩胛骨骨折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胛骨骨折患者行新型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减少出血,加速患者康复和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鞘内泵注吗啡联合加巴喷丁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年龄28~72岁,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吗啡组、加巴喷丁组及联合用药组各30例。吗啡组给予鞘内泵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加巴喷丁组给予鞘内泵加巴喷丁控释片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鞘内泵注加巴喷丁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直至疼痛缓解,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缓解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联合用药组的疼痛缓解情况好于吗啡组(P<0.05)和加巴喷丁组(P<0.05);在单用吗啡治疗时,多数患者出现便秘,头晕、呕吐等不良现象,而在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并未出现加重的情况。结论鞘内泵注吗啡联合加巴喷丁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并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颌骨骨折患者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颌骨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7%,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颌骨骨折患者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且应用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临床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石膏外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和近一年当中的随访,在DIENST评分以及治疗恢复效果上,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上,T型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显著,手术之后患者的功能得到了理想恢复,减少了患者第二次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运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期间我院共收取25例儿童白血病患儿,所有病患均实施116次鞘内注射,将所有鞘内注射次数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常规组(12例,56例次)和干预组(13例,60例次);常规组在实施鞘内注射时给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实施鞘内注射的整个过程中给予干预护理,将对比两组应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常规组穿刺成功率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P<0.05);常规组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远远高于干预组,两组比较(P<0.05);常规组无痛远远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P<0.05);常规组鞘内注射后头疼头晕、恶性呕吐、腰背痛、下肢麻木疼痛远远高于干预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不仅能提升患儿与护理人员的感情、亦能为顺利实施鞘内注射治疗打下夯实的基础,是降低患儿疼痛感、增强依从性的重要措施,故该种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中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6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疼痛评分方面,术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还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颅底骨折继发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入的80例颅底骨折继发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并为其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纯西医疗法,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及体温变化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27/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体温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均有所变化但是研究组的体温降低幅度过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颅底骨折继发颅内感染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使其体温降低,获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