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胃肠息肉患者施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获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2月—2017年01月收治的104例胃肠息肉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数字奇偶法对胃肠息肉患者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胃肠息肉患者临床分别施以基础护理干预以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最终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胃肠息肉患者疼痛评分同对照组胃肠息肉患者进行比较,降低程度极为显著(P<0.05);观察组胃肠息肉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同对照组胃肠息肉患者进行比较,升高程度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胃肠息肉患者临床施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于胃肠息肉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可以加以有效缓解,从而对于胃肠息肉疾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入的85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疗法,共41例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医针灸治疗,持续治疗2~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侧负重能力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显著提升了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采用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9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痰培养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正确率84.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正确率45.9%(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82.2%,控制时间6d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64.4%,控制时间15d(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缩短感染控制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血管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干部科室2010~2014年小血管静脉输液的患者2000例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的对照组和改良式的穿刺方法的实验组两组。实验组采用小的进针角度,缓慢的穿刺速度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比对两组患者穿刺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改良的穿刺方法,可有效的增加患者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承受多次穿刺的痛苦,减轻科室耗材,优化护士的工作量,和谐护患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在不全流产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不全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清官组47例、米非司酮组47例,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阴道出血、血hCG值下降情况、月经恢复周期、闭经及宫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米非司酮组再次清宫及宫腔粘连发生率少于清宫组(P<0.05),月经复潮天数米非司酮组小于清宫组(P<0.01),清宫组并发症高于米非司酮组。结论对于宫腔残留物较小,血HCG值小于2000IU/L的不全流产患者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并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流血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善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癌性疼痛患者40例,实施健康教育模式,采取自身前后对照。以健康教育模式为指导,对每位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为标准,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模式,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自身对照前,生活质量高于自身对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的缓解癌性疼痛,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后,患者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生存质量明显提高,表明健康教育模式对癌性疼痛有显著缓解作用,这进一步证实了健康教育模式对疼痛的控制作用。故笔者认为健康教育模式配合镇痛药物治疗是缓解癌性疼痛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利于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标识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入院治疗的120例患者为本组资料研究对象,随机选取60例为观察组,对其开展护理标示管理,选取另外60例为对照组,对其开展常规护理,对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护理标示管理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分别为3.3%(2/60)、13.3%(8/60),即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6.7%(52/60)、95%(57/60),即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护理标识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能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