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肿物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乳腺外科手术患者248例的临床资料,详细统计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感染分部及病原种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48例乳腺外科手术中发生医院感染18例,占7.26%,共分离出42株病原菌,其中格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大,为59.5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经多因素分析,合并基础疾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革兰阳性菌是乳腺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手术时间过长、合并基础疾病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术后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治对策。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50例,时间选取为2010年3月—2017年5月,对其疾病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的防治对策进行分析。结果年龄大于60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大于8%、存在慢性并发症等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P<0.05);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皮肤和呼吸道,30.00%的患者同时存在多个部位的感染;92.00%的患者疾病治愈,8.00%的患者死亡。结论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并发症、大龄、高血糖等,为患者实施治疗时,应加强其感染的控制,积极对其感染情况进行处理,并合理实施抗生素干预,以此改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结果158例患者共37例发生导管感染,感染率为23.42%,其中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明显高于颈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插管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1周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留置时间1~2周、2~3周、>3周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管理工作,增强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做好穿刺部位消毒与护理,可显著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危险因素,并分析其耐药能力。方法选取40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PDR-AD感染危险性因素,采集两组痰液标本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等)、抗菌药物种类数量、基础疾病病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住院时长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关(P<0.05)。观察组就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零。结论临床中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类型数量、基础病情、入院时长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DR-AB对临床抗生素普遍具较高耐药性。临床上,结合危险因素及耐药性,选择适合的药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其病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评分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生理机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内镜下手术治疗措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其住院时间具有重要影响,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常见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析标本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量、抗凝剂种类、标本运输及贮存等因素对标本检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送检时间在24h以上血液样本中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其他送检时间样本,而白细胞计数则低于其他送检时间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温度为冷藏的标本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室温保存标本,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采集部位为手指末梢的样本红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肘部静脉血标本,而血小板计数则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午采用样本的白细胞计数高于清晨采集标本(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受送检时间、保存温度及采集部位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全面了解各种影响因素,做好检测前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检测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门诊手术切口感染率,保证手术患者安全。方法选择门诊外科手术室2014年5月~2015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2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将发生切口感染的30例归入感染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190例归入为未感染组,分析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影响门诊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因素包括与患者自身因素、切口的清洁度、备皮方法与时间、手术室环境、术安排不合理、器械物品及医疗废物管理、医务人员自身素质等因素(P<0.05)。结论影响门诊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保障门诊手术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日后的临床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4年4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共10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10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为泌尿系感染、有35例患者为消化系统感染、有66例患者为呼吸系统感染、其他类型的患者有10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35%、66%、10%,将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与其他类型进行比较,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结论老年人因为身体条件的原因,日渐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同时在体制和年龄减退的情况下,也增加了感染的几率,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可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的服务需求和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对社区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入户分层次系统抽样的方法入户调查,调查社区居民的一般资料和公共卫生社区预防保健的需求情况。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需求性最高的三种预防保健需求是个体化慢性病管理、体检和妇女更年期保健,需求率分别为89.06%、87.96%、87.50%。通过对社区居民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职业和年龄)、健康知识、慢性病患病等进行Logistic分析,主要影响居民需求的因素为慢性病患病情况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论通过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对预防保健服务需求情况,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从而可以合理地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社区居民在个体化慢性病管理、体检和妇女更年期保健的健康知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孕妇二次妊娠再次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探讨合理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2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6例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瘢痕子宫孕妇且均选择再次剖宫产者51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孕妇二次妊娠行剖宫产者49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分娩结局、母婴发症及医疗费用等。结果观察组再次剖宫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9.6%,高于对照组的5.9%(P<0.05)。其总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多于后者(P均<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NICU平均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社会因素是瘢痕子宫产妇选择再次剖宫产的重要原因,建议控制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提高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率,确保母婴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研究肥胖哮喘的动物模型的发病情况与介质变化,探究哮喘发病中肥胖起的作用。方法随机将30只雄性大鼠分成A组(即“肥胖哮喘组”)、B组(即“哮喘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10只。A组大鼠用高脂饲料进行喂养,B、C组则用普通饲料进行喂养。A组大鼠和B组大鼠进行腹腔注射,两周后进行雾化吸入OVA,构建哮喘模型。用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并用免疫组化的检测方法测定肺组织中的TNF-α水平,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8水平。结果与B、C两组相比,A组大鼠的气道壁明显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度较高,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24%±4%)明显比B组(14%±5%)和C组(8%±3%)高(P<0.05),IL-8水平[33.15±7.02)ng/L-1)]比B组[(23.82±2.34ng/L-1)]与C组[(16.78±4.19)ng/L-1]高(P<0.05)。结论肥胖能够影响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和部分哮喘因子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