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斯特凡·格奥尔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诗坛著名诗人,以他为中心格奥尔格圈子因其神秘色彩理想与种种传闻,至今仍引起误解。本文把格奥尔格圈子视为现代共同体一个特例,探讨古希腊教育模式——教育爱——是格奥尔格建构其圈子核心理念,及其在格奥尔格创作中反映。

  • 标签: 斯特凡·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圈子 共同体 教育的爱
  • 简介:2011年8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希利斯·米勒(HillisMiller,1928-)新著《社区解体:奥斯维辛前后小说》(TheConflagrationofCommunity:FictionBeforeandAfterAuschwitz)。

  • 标签: 奥斯维辛 小说 社区 大学出版社 历史 述评
  • 简介:<正>1981年1月22日法兰西学院举行了接纳玛格丽特·尤瑟娜尔为院士隆重仪式。三百多年来,这个法国官方最高学术机构四十名院士席位一直为男性学者占有;著名作家尤瑟娜尔终于在七十八岁高龄时,打破陈规,被接受为法兰西学院第一名女院士,成了当时轰动法国新闻人物。

  • 标签: 贵族阶级 法兰西 玛格丽特 自传体小说 法国 作品
  • 简介:<正>“上帝死了!”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探讨中,这句话是常常被人引用。它出自尼采《快乐知识》一书,“上帝死了……现在我们正走向何方?离开了一切太阳吗?我们不是还在继续颠簸吗?颠向后边,两边,前方或一切方向吗?还有什么上或下吗?我们不是在无限虚无中到处漂泊

  • 标签: 威廉·戈尔丁 资产阶级 现代主义作家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小说 珊瑚岛
  • 简介:戴望舒后期诗歌创作并没有割断其早期凝结愁怨,更没有改变他整体文化性格。悲剧性命运让其呈现出悲壮崇高之美,寂寥诗人在惨淡而隔膜世界凝结着感伤柔美。本文分为三部分论述:一、悲壮诗节与苦难诗学;二、柔美的感伤与民族化律动;三、生命超越与现代性追寻。诗人在对肉体和死亡思考中实现了生命超越,完成了现代性救赎,也实现了民族化诗学创造。

  • 标签: 戴望舒 民族化 现代性
  • 简介:本文以为例,探讨英汉翻译中回译现象.在这部译文中,由于译者对原作者相关作品不熟悉,因而没有找到正确中文原文,结果只好删节或者按照字面翻译,从而导致误译.笔者指出,要实现正确翻译(回译),除了译作本身,还必须熟悉原作者相关作品及其作品中主要人物、故事.

  • 标签: 回译 林语堂 删节 字面翻译 误译
  • 简介:20世纪是神话重生时代,布尔加科夫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既沿用了基督教神话结构,又融合了异教魔鬼崇拜和女巫主题,它通过重述神话方式来表达了作者对永恒爱和理想追求。

  • 标签: 魔鬼崇拜 女巫 神话方法
  • 简介:孤独在平凡人生中通常只被当做一种无聊沉闷惯常经验,但在短诗《海子在昌平》里诗人徐鲁却把一种孤独体验推向了地老天荒境界,并在那种境界中复活了一个执著坚忍诗性灵魂,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诗性人生深刻体认,以及对人类精神中那渐逝渐远幽暗诗光苍凉追怀。

  • 标签: 《海子在昌平》 徐鲁 诗歌 孤独体验 人生感悟
  • 简介:本文是“《今日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2007)主题发言,主要考察美国在过去30年里统治文学研究领域纪念碑式著作,以此对比20世纪早期欧美与20世纪晚期中国,探讨它们在“文化现代性”思潮下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变迁。

  • 标签: 文学研究 文化变迁 中国 美国
  • 简介:文学艺术可以用来阐释人类最伟大经历并从中获得领悟,这种领悟包括经验、伟大艺术他者性和独创性以及能引领我们通向某种更高境界本源。贝克特文学作品无疑属于伟大艺术,它为我们提供了无限思想和艺术空间,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贝克特研究”成为现代西方文化反思人类自身标志。

  • 标签: 贝克特 游戏 景观 边界 调和 文学艺术
  • 简介:拜厄特在小说《占有》中运用了弗莱等人原型理论,用丰富原始神话意象,反映当代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使作品获得了深厚文化意蕴和历史内涵。原型作为历史在当下再现一种有效方式,成为人们回归历史一条通达途径。本文采用原型批评与叙事理论相结合方法,对《占有》一书情节原型和结构原型进行分析和归纳,抽绎出《占有》与叙事文学整体经验相吻合诸多共性,求证《占有》与叙事传统源流关系及其所体现承继意识,揭示作品所表现的人类历史循环性和文学传统延续性,以期把握《占有》所承载历史精神和传统价值。

  • 标签: 拜厄特 《占有》 神话原型 历史循环 小说 文学评论
  • 简介:俄国形式派关键性批评概念“陌生化”和《文心雕龙》中“隐”和“奇”,在涉及创作论、文学史观、文学自身形式演化等方面有颇多共通之处。从创作论角度出发,两者都强调文学语言形式扭曲变形以达到或“阻滞”、“延缓”,或“曲意幽隐”审美效果,同时反对文学创作习套化,并从文学体裁、技巧手法等形式因素历史成因中去整体把握文学发展史演进轨迹。其间所呈现出一些差异,也都有着各自不同诗学背景上原因。

  • 标签: 《文心雕龙》 创作论 文学发展史 文学史观 诗学 形式
  • 简介:<正>以诗才名闻于世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生前出版诗集有百十多本。《吉檀迦利》是他在五十岁生日那年(1911)编辑,并译成英文于一九一二年出版,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这本诗集早由我国著名老作家谢冰心译成中文出版。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把这本诗集收在十卷本《泰戈尔作品集》中。这本诗集共有一○三首短诗,均无题。

  • 标签: 泰戈尔 作家 理想境界 诺贝尔文学奖金 短诗 冰心
  • 简介:<正>肖洛霍夫《静静顿河》和阿·托尔斯泰《苦难历程》在前期苏联文学中占有突出位置,它们都属于历史纪事体小说,并且是这类小说姣姣者。可是这两部巨著在叙事结构上却有明显差别,如果说在这里阿·托尔斯泰是“以极大努力将小说许多方面的传统叙事移置到史诗轨道”,那么肖洛霍夫则更显出其文体综合才能,在他作品中,既有荷马史诗《伊里昂纪》和俄国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所特有的那种历史“文献精神”(普希金语),又有司各特历史小说所开创那种将“整体事件文学化”风格;既有

  • 标签: 镶嵌画 作品 肖洛霍夫 叙事结构 艺术视角 司各特
  • 简介:作为“历史编撰元小说”代表性作品之一,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女人》一书无疑体现了后现代历史想象所具有的实验性与颠覆性等特征,但与此同时,《法国中尉女人》一书及其历史观照又建立在对维多利亚时代风貌逼真而精确重现之上。本文正是基于这种双重性基础之上,聚焦于小说男主人公查尔斯·史密森自我进化历程,分析福尔斯如何从当代视角对19世纪进化主题进行重构,并将其置于存在主义语境中进行观照,从而揭示福尔斯笔下自由、自我与进化真谛。

  • 标签: 福尔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绅士 进化 存在主义 自由
  • 简介:书籍史家及文化史家认为,十八世纪英国是近代意义上印刷文化日渐进入社会日常生活历史时期。这引起了近代书写生产机制与文本文化兴起。论文从关于“情感”这个在十八世纪非常关键关于身体美学观念出发,探讨在休谟书写体系中,作为主体间性情感如何契合了近代印刷文化逻辑,以及休谟在近代知识生产意识下是如何发展自己文人职业生涯。论文侧重于从物质性讨论出发,探讨近代书写机制、剧场性个体感官和知觉情感史之间关系。

  • 标签: 印刷文化情感 剧场性 休谟 十八世纪
  • 简介:《一个好邻居日记》(1983)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后期“现实主义回归”小说代表作,作品以人到中年中产阶级事业型女性简·萨默斯20世纪70年代伦敦都市生活经历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她如何在工作之余通过与老年女性交往,尤其是与莫迪这位毕生挣扎在社会底层九旬老妪交友,逐渐改变了人生态度心路历程。本文拟从“恐老症”背后都市生活方式及其价值导向分析入手,聚焦于简·萨默斯都市越界之旅,探究作为都市边缘群体老年女性身份困境与出路,尝试揭开都市(老年)女性空间所承载伦理价值及其对西方都市主流价值观提出质疑和挑战。

  • 标签: 都市空间 恐老症 老年 女性 越界 伦理价值
  • 简介:更望湖位于广西隆安县布泉乡、屏山乡与南圩镇交界处,是个季节性天然湖,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吸引着八方游客。据附近山里老人讲,那里有个美丽壮族民间传说。

  • 标签: 民间传说 隆安县 交界处 季节性
  • 简介:区庆六十我祝贺,壮乡人民唱欢歌;歌颂社会主义好,人民过上好生活。壮乡处处飘五彩,三姐歌圩搭歌台;六十年来大变样,经济发展上台阶。六十年来大变样,麻雀摇身变凤凰;壮乡儿女齐奋斗,经济腾飞创辉煌。

  • 标签: 海深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