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全国农业机械化展览”共举办了三届,均在全国衣业展览馆举行。第一届是1974年,展出面积25000平方米,观众60万人;第二届是1975年,展出面积20000平方米,观众60万人;第三届是1978年,展出面积24000平方米,观众2万人。1977年12月邓小平、李先念等来馆审查第三届全国农机化展览。
简介:2012年12月6日,自治区农机局召开《新疆通志》(1986—2005)农业机械章(初稿)评审会。自治区农机局党组书记、农业机械化志编委会主任贾立新,局长木合塔尔·艾沙,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廖运建,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星和新疆通志工作处人员及农业厅、畜牧厅、林业厅修志负责人和有关部门专家,《新疆通志》(1986~2005)农业机械章编委会部分成员,共2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木合塔尔·艾沙主持。
简介:刘集是原湖北省新洲县的一个人民公社,六七十年代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典型。1956年后,刘集从农业合作社走向人民公社,在国家的帮助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走出一条"农民买得起、用得会、修得好、管得了"的集体办机械化道路,农业机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单项作业到综合利用,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的一面旗帜,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
简介: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与大陆的职业技术教育属于同一类型的教育,近些年来,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与台湾技职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相似之处。今后大陆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发展方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可以吸取台湾技职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大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台湾技职教育机械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其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特色,希望能为大陆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简介:民国前期江南地区的新式灌溉事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往的研究成果重心多在农田灌溉形式的转型,本文则从生产资料供给部门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机械工业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工促农”。民国前期江南农村对新式灌溉的需求带动了城市机械工业的发展,城市机械工业企业家则以其熊彼特式创新精神开发了适用于中国农村的技术,保障了灌溉机械的供给,新旧部门间形成良性互动。然而,由于农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迟滞,机械工业无法对农村经济社会施加更加正面的影响,产业间的联系仍相当脆弱。
简介:解放后,上海机械工业同业公会面临强势国家介入下的重组,国家权力由“不在场”而登上前台,公会则由同业组织异化为政策工具。然而,早在解放前,公会曾主动请求政府实施类似加工订货的反市场政策,但旧政权无力施行。因此,解放后以加工订货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实现了公会的期望,符合行业利益。然而,随着国家可以直接与厂商打交道,公会的经济职能逐渐弱化,本身也趋于解体。该案例表明,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可以一致,同业公会的消亡并不一定与产业的衰败相伴随。
简介: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使贵州小松机械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销售业绩像滚雪球般膨胀,一年比一年强,从成立之初年销售额600多万,一跃而至现在的6至7个亿。员工数量也从最初的10余人增至300多人。
1974“全国农业机械化展览”
《新疆通志》(1986~2005)农业机械章(初稿)评稿会召开
闻名全国的刘集公社农业机械化
台湾地区技职院校机械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及启示
抗战前江南机械制造业对农村经济的辐射——以农田灌溉为例
中共建政初期同业公会与产业发展之关系:以上海机械工业为中心(1949—1956)
注重服务质量 赢得市场竞争——访贵阳市政协委员、贵州小松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谌祝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