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存在过表达.Cetuxumab(C225,erbitux)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可竞争性结合EGFR细胞外配体区,抑制肿瘤生长,与放化疗有协同作用.本文综述cetuxumab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NSCLC临床前和临床资料,显示出cetuxumab具有良好耐受性.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etuxumab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肾癌微创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美观性好等优势。肾癌腹腔镜治疗安全性及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当,是目前肾癌微创治疗主要选择。初步研究显示射频和冷冻治疗有一定短期疗效,但应进一步验证,可作为有外科手术禁忌证患者治疗选择。其他微创治疗方法如高强度超声聚焦、放射外科、化学消融、激光热消融及微波热疗等仍处于实验阶段,疗效不确定、需更多探索。肾癌微创治疗代表着肾痛外科治疗掐向.

  • 标签: 肾癌 微创治疗
  • 简介:目前,根治性手术仍为胃癌唯一可治愈手段。无瘤原则是肿瘤根治术基本原则。根治术中严格贯彻无瘤原则对减少术中医源性扩散及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良好无瘤操作技术是实施无瘤原则可靠保证。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认识程度加深和手术技术进步,无瘤操作技术相关观点和具体实施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广义无瘤操作技术尚包含有彻底根治术思想,如以往对胃癌多脏器侵犯、肝转移、腹膜种植手术

  • 标签: 根治术 无瘤操作 无瘤技术 具体实施方法 肿瘤生物学 远期疗效
  • 简介:早些日子.受邀参加了中国医院协会在上海举办”2007院长论坛”.此次论坛主题很应时.为了”优化医疗执业环节.共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据问题导向作逆向推理.可以说当下医息关系不怎么和谐.执业环境比较恶化。会上披露了一些伤医毁院恶性医患纠纷案件.让人闻之色惊.因为许多案件起因不是技术过失.也不是道德缺失.而是病家过度期许和偏激逻辑。来自病人义愤是如此表述

  • 标签: 医疗执业 和谐医患关系 院长论坛 中国医院 执业环境 医息关系
  • 简介:21世纪医患关系需要在新基础上建立平衡,医疗模式将以病人为中心重构。医生将由全能担负主要决策者变成信息提供者和建议者,而病人将在充分享有相关资源和信息前提下,不仅拥有参与决策权利,同时也承担相应责任。

  • 标签: 新型医患关系 医疗模式 信息
  • 简介:胃癌是我国最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胃癌手术根治及围手术期化疗取得了长足进步。术后标本作为评估手术根治及化疗方案选择客观证据,其处理流程尚未有共识性规范推出。要进一步提高胃癌治疗水平,胃癌术后标本规范化处理应当提上日程,这在提倡"精准医疗"今天应特别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本文将从临床治疗和科研需求两方面探究标本规范化处理过程中应当注意若干问题

  • 标签: 胃癌 标本处理 淋巴结 多学科协作
  • 简介:北京肿瘤医院康复科造口诊室于今年6月正式开诊,服务内容包括:造口患者门诊复诊,咨询指导,造口并发症处理,提供及帮助患者选择造口护理用品等.作为造口护理治疗师,在为造口患者服务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患者对造口护理知识渴求,在此我将提供一些基本造口护理方法及常识,希望它能为您带来更多信心和勇气.

  • 标签: 造口 患者 并发症 复诊 护理知识 康复科
  • 简介: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胸膜间皮瘤患者临床诊断中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2007年6月至2016年6月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胸膜间皮瘤患者14例临床资料,总结其CT征象与特点。结果诊断胸膜间皮瘤有意义影像征象包括: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纵隔固定,患侧胸腔体积缩小;肋骨骨质破坏;有石棉接触史者可出现胸膜斑、胸膜钙化;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CT增强特征有:增厚胸膜一般有明显强化,肿瘤有囊变、坏死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检查在胸膜间皮瘤诊断中有价值,但影像征象特异性不显著,与其他胸膜病变鉴别仍有难度,临床应结合病史及实验室资料综合判断。

  • 标签: 胸膜间皮瘤 CT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实施D2根治术且资料完整109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6.3%和9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者预后与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组织学类型(RR=19.171,95%CI:5.767~63.736,P=0.000)和淋巴结转移(RR=13.988,95%CI:2.618~74.753,P=0.002)是早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早期印戒细胞胃癌伴(或)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差,应行D2手术,并应接受综合治疗及严格随访。

  • 标签: 早期胃癌 预后 影响因素 淋巴转移 组织学类型
  • 简介: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一类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均明显升高。乳腺癌不仅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率,而且影响其外表及心理健康。掌握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将有助于人们早期预防乳腺癌发生。诸多研究已表明,年龄、月经状况、婚育状况、体内激素水平、乳腺疾病史、遗传和家族史、饮食、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等均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但随着相关研究进展,上述危险因素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有无新发现正日益引起人们普遍关注。作者将对近年来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危险因素 早期预防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Ki67基因在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并探讨Ki67与c—erbB-2基因表达间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0例乳腺癌标本(273例为非三阴性乳腺癌,47例为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及C—erbB-2表达。结果:较之于非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为过表达(P〈0.01)。同时Ki67与C—erbB-2表达强度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升高。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KI67 C-ERBB-2
  • 简介: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Tet对SPC-A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比较单纯照射组(4Gy)、照射(4Gy)+Tet(1μmol/L)组、单用Tet组(1μmol/L)及空白对照组间SPC-A1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来计算受照射后细胞存活率,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D0、Dq、SF2。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前后SPC-A1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Tet对SPC-A1细胞24、48和72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77、5.78、和3.89μmol/L。照射+Tet组24、48、72h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单纯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照射+Tet组D0、Dq和SF2值分别为(1.551±0.045)Gy、(0.522±0.023)Gy和0.503±0.008,均低于单纯照射组。放射增敏比(SER)为1.48。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导致了SPC-A1细胞G2期阻滞(P<0.05)。联合Tet后可以降低G2期阻滞细胞比例(P<0.05)。结论Tet可以有效增加人肺腺癌SPC-A1细胞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放射导致G2期阻滞细胞比例,从而使DNA损伤固定,发生增殖性死亡。

  • 标签: 汉防己甲素 肺腺癌 放射增敏 G2 期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microRNA-133(miR-133)在胃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胃癌细胞凋亡和侵袭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64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iR-133水平,分析miR-13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肿瘤位置、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并检测其在胃癌细胞株AGS、SGC-7901、MKN-1、MKN-45、MGC-803和BGC-823及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细胞表达情况,同时选取miR-133水平最低胃癌细胞并转染过表达miR-133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miR-133,转染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PI/AnnexinV双染法及Transwell法检测miR-133对细胞凋亡和侵袭能力影响。结果胃癌组织miR-133相对表达量为0.347±0.024,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有关(P〈0.05);与GES-1细胞相比(其miR-133表达水平设为1.00),胃癌细胞miR-133水平均较低(P〈0.05),且MKN-45表达水平最低;与对照组和空转染组相比,过表达组转染48、96h后细胞凋亡水平均升高,且穿膜细胞数均降低(P〈0.05)。结论miR-133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均为低表达,上调miR-133水平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并诱导凋亡。

  • 标签: 胃癌 miR-133 增殖 侵袭 凋亡
  • 简介:目的探究PARP1在结直肠癌表达情况及其与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结肠癌细胞株SW620、LoVo细胞PARP1表达,分析其对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增殖与凋亡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39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ARP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LoVo、结肠正常黏膜细胞中PARP1表达;转染PARP1基因shRNA表达载体后,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PCR、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cyclinD1及Caspase-3基因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AR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0.5%(P<0.05)。PARP1在结肠癌细胞株SW620、LoVo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细胞。转染PARP1基因shRNA后,PARP1水平明显减低,SW620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凋亡能力增强。结论PARP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 标签: PARP1 结直肠癌 sh RNA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构建3*Flag-hSesn1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在骨肉瘤细胞内表达及定位。方法:以GSThSesn1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Sesn1基因cDNA全长,并将其克隆至3*Flag标签真核表达载体中。将构建重组载体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并转染到MG-63骨肉瘤细胞中,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blot检测。进一步利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3*Flag-hSesn1在MG-63细胞中定位,使用免疫沉淀方法纯化人源Sesn1蛋白。结果:hSesn1基因cDNA全长成功构建到3*Flag标签真核表达载体中,Westernblot检测到了含有Flag标签的人源Sesn1融合蛋白表达,且在MG-63骨肉瘤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核周,并成功纯化人源Sesn1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3*Flag-hSesn1真核表达质粒,同时鉴定了其融合蛋白表达,并纯化人源Sesn1蛋白。3*Flag-hSesn1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部分定位于细胞核周。

  • 标签: hSesn1 WESTERN BLOT 免疫沉淀
  • 简介:目的探讨足部疼痛患者足舟骨副骨发病率和解剖变异类型在X线片上表现,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期间708例(男346例,女362例)患有慢性足部疼痛或创伤后持续性足部疼痛患者足部正斜位X线片,以确定足舟骨副骨与性别相关发生率和解剖变异类型。结果708例(20.3%),男63例,女81例,平均年龄(46.15±17.26)岁,年龄范围为(14~88)岁,发现足舟骨副舟骨。51~60岁患者出现足舟骨副骨比重最高(20.8%),其中女性发生风险稍高。在144例足舟骨副骨中,I型发生率为24.3%(35/144),Ia型为8.3%(12/144),Ib型为6.3%(9/144),Ic型为9.7%(14/144)。II型为44.4%(64/144)IIA型占20.8%(30/144),IIAa型为5.6%(8/144),IIAb型为6.9%(10/144),IIAc型为8.3%(12/144)。IIB型占23.6%(34/144),IIBa型为8.3%(12/144),IIBb型为6.3%(9/144),IIBc型为9.0%(13/144)。III型占31.2%(45/144),IIIa型为9.0%(13/144),IIIb型为11.8%(17/144),IIIc型为10.4%(15/144)。I、II型发病率在男女之间差异不大。而III型中男性发病率较高。结论大约1/5(20.3%)足部疼痛患者表现为足舟骨副骨,其中最常见为II型,最常受影响为中年患者。因此,足舟骨副骨可能不如先前认为那么罕见,更好认识足舟骨副骨可以为临床更好诊断。

  • 标签: 足舟骨副骨 X线片 分型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带血管腓骨瓣移植修复骨病导致儿童股骨颈缺损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8年1月1日~11月30日,因骨病导致股骨颈缺损或骨不连6例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3~12岁,平均8.2岁。初次手术采用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6例),5例在初次手术失败行二次手术,采用带血管腓骨瓣移植修复重建。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2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拍骨盆正位及髋关节侧位X线片,观察肿瘤有无复发、植骨愈合、肢体畸形及短缩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6例术后随访16~48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期间6例病变均未复发。初次手术后4~8个月内2例形成骨不连,3例再次形成髋内翻畸形,骨不愈合,但股骨头均未发生坏死。1例行异体骨块移植重建患者术后3个月植骨形成愈合,无须二次手术。二次行腓骨瓣移植重建手术后3~6个月,平均4.3个月,移植腓骨瓣桥接股骨头与大粗隆,形成牢固愈合。颈干角矫正平均约18°,患肢短缩纠正平均约2cm,HarrisHip评分改善平均约30分。结论带血管腓骨瓣移植修复骨病导致儿童股骨颈缺损临床疗效满意,但手术难度较大,需临床经验丰富医生完成。

  • 标签: 儿童 骨病 股骨颈缺损 腓骨瓣 骨移植
  • 简介:目的:研究化疗有效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预后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初治或经复治获得完全缓解NHL临床病理特点、化疗方式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112例NHL中,B系占76.8%(86/112),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常见,占40.2%(45/112);NK/T系占23.2%(26/112),以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PTCL)最常见,占12.5%(14/112)。(2)复治病例获得完全缓解时平均化疗周期数为9个,显著多于初治病例(平均化疗周期数为4个)(P〈0.05)。(3)套细胞性淋巴瘤(MCL)和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B-LBL)复治例数比例分别为57.1%(4/7)和66.7%(2/3),获得CR时化疗周期数均为12个,显著多于其他组织类型(P〈0.05)。(4)本组112例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其中82例随访5年以上,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56/112)和35.4%(29/82)。生存率主要与年龄、B症状、临床分期、LDH水平以及复发情况有关(P〈0.05),而与性别和发生部位无关(P〉0.05)。结论:NHL具有明显异质性,应根据患者各自临床病理特征及组织学类型综合考虑治疗计划,制定适宜化疗方案。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关节瘤段切除酒精灭活骨再植术治疗股骨远端骨肉瘤临床疗效,分析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治疗策略。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采用保留关节瘤段切除酒精灭活再植术治疗股骨远端骨肉瘤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5~24岁,平均20.1岁,中位年龄21岁;左股骨下段6例,右股骨下段4例;Enneking分期IIB期9例,III期1例;术后疗效评价采用MSTS功能评分和ISOLS复合移植物影像评分。结果10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随访12~110个月,平均随访34个月,1例13个月局部复发并全身多发转移而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9、12、24个月因全身多处转移而死亡。3例患者(30%)于术后2~9个月因灭活骨骨折而行切开复位、植骨、环抱器内固定术,1例于术后半年死亡;1例术后4个月骨折处愈合,再次术后48个月无异常。另1例再次术后13个月再次出现骨折而行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半年骨愈合良好,随访12个月出现关节不稳及膝关节屈曲受限。ISOLS影像评分28~34分,平均31分(87%);MSTS肢体功能评分19~28分,平均23分(77%)。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应用保留关节酒精灭活再植术治疗股骨远端干骺端骨肉瘤是一种可行手术方式,具有保留关节重要结构、瘤段骨与宿主骨匹配良好、无排异反应等优点。灭活骨骨折是该手术最常见并发症,灭活骨自身骨质改变和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是导致骨折发生主要原因。应用钢板内固定及延长外固定时间是降低灭活骨骨折有效措施。

  • 标签: 骨肉瘤 股骨 骨肿瘤 再植术 干垢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