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行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18例应用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对照组18例应用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活动能力评分及VAS评分。结果①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显著(P<0.05);②虽然观察组手术时间(106.5±3.7)min明显长于对照组,但Cobb角(2.6±0.9)度、伤椎压缩率(12.5±1.9)%、椎管侵占率(12.2±1.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骨折行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是可行、有效的。

  • 标签: 脊柱骨折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新法固定,提高留置针留置的成功率,减轻小儿皮肤损伤及家长经济负担,提高家长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 静脉留置针 新法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肌间沟臂丛麻醉、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与臂丛联合颈丛(颈深+颈浅)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的锁骨骨折病人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选择肌间沟臂丛麻醉;B组选择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C组选择臂丛联合颈丛(颈深+颈浅)阻滞麻醉。记录并分析3组病例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围期生命体征变化。结果B、C组麻醉阻滞效果完善,明显优于A组;3组病人生命体征基本平稳,C组麻醉并发症略高于A、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固定中,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手术配合在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86例,其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24例,经后路切开钉棒固定复位62例(随机挑选2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以及手术配合,观察组接受系统手术配合,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及术后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任何严重事故、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无固定松动发生,但观察组手术用时、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同时实施系统手术配合可有效提升中配合默契程度以及工作效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系统手术配合 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TSRH脊柱固定系统用于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调查主体,对其使用TSRH,在完成治疗之后,分析其后Cobb角、伤锥后突角、矢状面指数情况。结果手术之后的Cobb角、伤锥后突角、矢状面指数相比手术之前有明显的改善。前后比较差异非常的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骨折患者使用TSRH固定可以发挥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TSRH脊柱内固定系统 脊柱骨折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11年12月对84例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9-16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按Constant评分标准,优良率84.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的特点,是肱骨近端特别是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接骨板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钢板螺丝钉与克氏针两种固定方式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数字随机表法将我院100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钢板螺丝钉与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手术指标(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差异。结果①手术指标方面观察组中输血量(65.10ml±11.30ml)vs(61.67ml±10.40ml)、手术时间(59.31min±10.62min)vs(55.16min±13.61min)、骨折愈合时间(2.94月±1.64月)vs(2.84月±1.20月),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并发症观察组2例延迟愈合,1例疼痛受限,总发生率8.0%vs36.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效果观察组优良率92.0%vs5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骨骨折中应用钢板螺丝钉固定的效果优于克氏针固定,并发症较低,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钢板螺丝钉 克氏针内固定 锁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多发伤并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分别在不同时机进行内固定治疗,对比不同时机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骨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在我院相关科室选择了2011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多发伤并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抽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2种不同时机的治疗方案并对比其疗效。结果经过不同时机的手术治疗后,对比两组轻度损伤患者的死亡率,试验组无死亡患者,但对照组中死亡患者共2例(13.7%),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重度损伤患者的死亡率,试验组依旧无患者死亡,而对照组死亡患者共1例(6.67%);在轻度患者中,早期较择期手术显著避免患者死亡(P﹤0.01),重度损伤患者中,早期也可较择期手术避免患者死亡,但不如轻度患者明显(P﹤0.05)。结论在多发伤并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早期进行内固定手术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避免了患者死亡情况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应广泛推广。

  • 标签: 治疗时机 多发伤并股骨干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L”型切口对比传统跟骨外侧“L”型切口两种方法结合钢板固定治疗跟骨位移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足跟骨位移骨折患者74例88足,进行X线片检查和CT扫描,检查患侧跟骨侧位、轴位和跟骨的冠状位、轴位和矢状位,Sanders分型Ⅱ型28足,Ⅲ型30足,Ⅳ型20足;坠落伤65足,交通事故伤23足,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47.2±7.3)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37人;实验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21例,45足;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9例,43足;实验组采用改良跟骨外侧“L”型切口结合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跟骨外侧“L”型切口结合钢板固定治疗。术后3个月复诊,对两组患者进行足踝功能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患足优良率81.4%,低于实验组的91.1%,发生创缘皮肤感染对照组、实验组各1例,对照组关节僵硬2例。两组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L”型切口结合钢板固定治疗跟骨位移骨折术后足踝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传统“L”型切口方法。

  • 标签: 改良&ldquo L&rdquo 型切口 内固定 跟骨位移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将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固定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均接受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固定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后缘、前缘高度相比治疗前均显著上升,而Cobb角相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本组52例患者并发症率为5.77%,经对症治疗后症状都消失或显著改善,均痊愈出院,本次研究中无1例死亡,未出现残疾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固定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连接棒内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掌指骨骨折患者施予微型钢板、克氏针固定的价值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克氏针固定的30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微型钢板的30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微型钢板在运用到对掌指骨骨折患者施予治疗后,其比较克氏针固定来说,治疗的成效更优,方便患者尽早开展恢复锻炼,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克氏针内固定 治疗 微型钢板 效果 研究 掌骨骨折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8例胫骨骨折骨不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应用植骨LCP钢板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得出结论植骨LCP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不连 不愈合 LCP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与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9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进行探讨,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有限切开组和经皮钢板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发现,有限切开组患者中骨折愈合率为100%,未见延迟愈合现象出现,其平均愈合时间为(18.2±1.3)周,经皮钢板组患者中愈合率为90.9%,2例具有延迟愈合现象,1例患者发生畸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2.1±2.4)周。结论根据骨折类型适当选取手术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治疗方面具有可靠疗效,即可满足患者骨折固定又能保障骨折区血液供应,经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A和B型骨折时骨折延迟愈合率较高。

  • 标签: 有限切开复位 经皮钢板内固定 胫骨下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固定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肱骨干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带锁髓内钉组22例,加压钢板组21例。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个月-3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加压钢板组9-30周,带锁髓内钉组8-28周;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评分)髓内钉组优18例,良4例;加压钢板组优19例,良2例。结论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正确掌握手术的指征,带锁髓内钉和加压钢板固定都能使骨折稳定以达到最终愈合。

  • 标签: 肱骨干骨折 带锁髓内钉 加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固定系统三种固定手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希望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内2015年1月—2016年1月一年之内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患作为对象,76例病患为45例稳定型骨折和不稳定型骨折31例;将76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三组,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稳定型病患中使用动力髋螺钉治疗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超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和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固定系统组,且股骨近端防旋随钉组的首次负重时间明显比动力髋螺钉组和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固定系统组短;手术结束半年后动力髋螺钉组病患出现螺钉穿入髋臼处1例,不稳定型病患中股骨近端防旋随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首次负重时间均明显比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固定系统组短。术后3个月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出现1例髋翻,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固定系统组术后4个月之内出现1例钢板远端螺钉拔出情况。结论对比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患的最终治疗效果,认为治疗期间的首选治疗方式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锁定钢板和传统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研究中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60例纳为对象,将患者以入院顺序分组为对照组用传统固定治疗,观察组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将患者每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均优、并发症发生率低、Neer评分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可选择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该固定方式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并能够充分减少中出血量及并发症。

  • 标签: 锁定钢板 传统内固定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切开复位联合骨膜外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小腿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4月到2013年6月,于我院共有56例病患被诊断需进行小腿骨折手术。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病患实施传统治疗方案,观察组病患以切开复位联合骨膜外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小腿骨折,小切口间接复位后于小腿骨折两端建立皮下隧道,钢板经过隧道安放在骨膜外,螺丝钉固定。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为治愈者占比53.75%(15/28),显效率为25.00%(7/28),好转率为14.29%(4/28),有效率为92.86%(26/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71%(10/28),21.43%(6/28),10.71%(3/28),67.86%(1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恢复效果更加明显,观察组患者无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的发生,钢板固定可靠,未见断裂和松动,患者顺利取出钢板。结论切开复位联合骨膜外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小腿骨折,不仅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还可促进患者恢复,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小腿骨折 钢板 经皮置入钢板 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20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7例、好转3例、无效0例,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有效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成功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理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更好,跖跗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型钢板 内固定术 跖跗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