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吐蕃王朝时期的社会形态表现为封建农奴制性质,赞普虽拥有绝对权威,但朝中重大事项往往以会议形式决策。文章依据藏文史料,将其会议决策制度归纳为御前会议、尚会议、臣民会议、辩论会议、区域性会议等5种形式,并就各种会议的规模、权威、议题、召集人员等内容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 标签: 吐蕃王朝 会议 决策制度
  • 简介:正如我们前面的研究中显示的,明朝推翻元统治之际,一些外族人并没能像他们期望的那样逃回草原,若是如此,这就留下一个问题,有多少蒙古人被迫或自己选择了留在中国。根据汉文史籍记载,我们发现大部分蒙古人回到了蒙古草原。但蒙文史籍却表明有大量蒙古士兵被明俘虏,或被截住退路,从而遗留在内地。我们试图去寻找这个蒙古传说的由来。进而我们发现在元朝统治时期生活在中原的蒙古及其他民族的人,他们大概更愿意留在中原。

  • 标签: 蒙古人 中原 明代 史籍记载 蒙古草原 统治
  • 简介:<正>清代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10、8),大清王朝的第三任皇帝世宗爱新觉罗·胤祯暴卒于宫中,遵照遗诏传位给他的第四子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史称高宗。世宗主政十三年,对国家政制、财制、文教政策等都进行了大幅度的兴革,他无情地摧毁政敌,猛烈打击朋党,严厉整顿吏治,对清代社会,特别是对其上层统治阶层,起过很大的震撼。世宗的本意,原打算对国务政事,仍要采取一

  • 标签: 十三年 乾隆 军机处 张廷玉 朱批 事务
  • 简介:汤显祖不仅是一个戏曲作家,而且是一个舞台导演,二者兼于一身,使其戏剧理论颇富真知灼见,本文将从其儒家人格、王学左派思想的影响、舞台实践等诸方面探讨其戏剧理论的形成。

  • 标签: 儒家人格 王学左派影响 舞台实践
  • 简介:闲分笔墨到娱嬉,魏晋风流意在兹。元气淋漓谁解会,好奇书共赏孩儿。谢无量博雅多通,以诗书雄长巴蜀,文史哲诸科靡不涉猎,研治经学、佛学卓然有成,所著中国文学史、哲学史皆奠基之作,立论居要,颇开风气。又尝投身国事,数任孙中山幕宾,鸿才卓识,睥睨千古。乃独以书法为世推尊,或非其意计所及。谢氏初无意于书,经史之余,弄笔为戏,碑帖并取,师心而不蹈迹,随意挥写,尽成佳谛。当其下笔,形为

  • 标签: 书绝句 绝句评 评谢
  • 简介:<正>吴起(公元前440—381年),战国初年一位锐意改革的军事家。他所处的时代,兵革连年,干戈不止,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城掠地,聚敛财富,频繁地发生战争。吴起先是在鲁国和魏国任将军,最后在楚国当了令尹(相当于宰相)。在魏国时期,多次带兵作战,屡战屡捷,有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之说。在总结这些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他写过兵专著四十八篇,保存下来的有《图国》、《料敌》等六篇。韩非子在《五蠹》篇里记载:先秦时代,“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他说的吴便是指吴起。可见,那个时期,吴子和孙子是齐名的,两个人的兵法都是充满军事哲学色彩并享誉后世的不朽之作。可以说,吴子是仅次子孙子的我国第二位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有人称他为“兵学亚圣”怕不无缘由。

  • 标签: 吴子 统御 兵法 吴起 士兵 魏国
  • 简介:一近些年来,汉语报刊媒体的标题常常出现动宾短语带宾语的句式.即"(Vt+O1)+O2"的句式.这种流行句式较少受到语法界同仁的注意.各类现代汉语语法专著和现代汉语教科书也基本未加讨论.朱德熙先生在"双宾语"之阐释语中仅有这样一句话:"不过我们也可以采取另外一种观点,即把双宾语格式看成是述宾结构带宾语的格式."

  • 标签: 动宾短语 汉语 句法汉语 双宾语格式
  • 简介:三国时期孙权派遣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是为了加强同南海诸国的联系.这次访问是在三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进行的,范围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朱应和康泰的成书时间,可能在三世纪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

  • 标签: 朱应 康泰 出使 南海诸国
  • 简介:<正>瑶族族源问题,古今学者都作过探讨,众说纷纭,看法不一。《瑶族简史》一书,已将各种意见概括为:一、认为瑶族源于山越,原始居地在今江、浙一带,会稽山和南京十宝殿(峒)又是主源之地;二、认为瑶族源于长沙、武陵蛮,原始居地在今湖南湘、资、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其中还有人认为应包括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安徽、河南、陕西等部分地区;三、认为瑶族源于五溪蛮,原始居地在今湖南、贵州之间;四、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既有长沙、武陵或五溪蛮成分,也有山越和其他成分。上述所见各说,有据凭力争之势,有

  • 标签: 苗族 三苗 族源 部落联盟 九黎 同源论
  • 简介:士作为知识与智能的承载者,其治生类型大致可概括为本业治生与异业治生两种。明代士人的异业治生,主要包括耕读传家、医卜杂艺、工贾自食三种方式。由于本业治生途径的狭窄、收益低下与不稳定,中国传统社会的士人形成了“重异轻本”的治生理念。这一理念随着明代社会的变迁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渐趋深化,并呈现出由重“耕”向重“贾”的演变趋势。这种演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士人的生存能力,促动了其社会人格的相对独立。但与此同时,也加深了士人对异业治生的依赖程度,导致其经济人格的渐趋软弱与社会人格独立的相对有限,并成为影响近世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

  • 标签: 明代 士人 异业治生 经济人格
  • 简介:由于宋朝实行“崇文抑武”政策,限制武人势力,造成有宋代特别是北宋军队战斗力的严重削弱。“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造成“发兵之权”和“握兵之重”的分离。作战时授以阵图,按阵图布阵作战,否则虽胜亦罪。“将师任轻而势分,军事往往中御”。军队布防战线太长,作战正面宽,难以迅速纠集。而西夏“常举其国众合聚为一而来”,“动员无技术上的困难”,更有“步跋子”和“铁鹞子”等精锐步骑。在这种情况下,宋军对夏战争中多遭失败。尤其在三川口、好水川和定川寨三战中,宋军损兵折将,威风扫尽。

  • 标签: 民族构成 宋代 军队战斗力 作战 宋军 战时
  • 简介:东周时期,儒家内向探求祭祀的价值之源,认为祭祀是人心自然的欲求,并以人心与内在之情作为祭祀的合理依据。这一内求一系的学者,主张祭祀“内尽于己”,实践“仁”、“孝”,从而成就主体之德性。由于天与人心存在紧密的联系与贯通,这一尽心成德的思想其实也蕴含着祭祀主体上达天命的自觉与内向超越意识。

  • 标签: 祭祀 内向超越
  • 简介:1989年和1997年,我曾经在《广东史志》上发表过两篇关于志书怎样记述政治运动的文章,感到言犹未尽,特再补充一些有关的材料和意见,就教于志界同仁。

  • 标签: 志书 政治运动 修志工作 地方特色
  • 简介:环境政策是西部民族地区环境保护的基石。西部民族地区现行的环境政策对保护西部民族地区环境,促进杜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论从政策覆盖面、政策的深度,还是政策的配合和执行政策后所产生的效应来看,均存在许多不足。为了能最充分地发挥环境政策效应,本文设计了环境政策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分类环境政策设计的思路。

  • 标签: 西部民族地区 环境保护 政策
  • 简介:黄昇《花庵词选》,为第一部带评点的词选,并作有《中兴词话》。饶宗颐先生曾从《历代词话》中辑出俞国宝《风入松》本事,为《中兴词话》之佚文。而《草堂诗余》的笺评和各类词话中有多条黄异词:不见于《花庵词选》和《中兴词话》者九则;不见于《中兴词话》,且纪事、品评详于《花庵词选》者四则;注明征引自《玉林词话》,但不见于《中兴词话》者七则。这些资料对研究黄异词学思想多有裨益。

  • 标签: 黄昇 花庵词选 中兴词话 词论
  • 简介:清代立嗣继承法律关系发生时,财产因素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原来准宗教性质的宗祧祭祀的意义变得模糊。大量的立嗣继承纠纷都源于人们对财产的觊觎和争夺,争继即是争产。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清代社会人口压力增大、资源的日渐短缺,道德和宗族习惯法的影响和约束减弱,另外清代地方官的司法实践对此也起到了负面作用。

  • 标签: 清代 立嗣继承 财产
  • 简介:朱松是南宋朱熹之父,其诗文集《韦斋集》对于研究其生平学术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对于《韦斋集》的版本源流一直缺少细致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今人对《韦斋集》和《玉澜集》的合刻时间存在一些问题;对于《韦斋集》的一些宋、元本的鉴定,前人存在一些失误;部分公立图书馆所藏旧题宋元本皆是明代刊本。对于以上问题,本文一一进行了考辨。

  • 标签: 朱松 《韦斋集》 版本源流
  • 简介:<正>清代学者汪中在总结国朝学术成就时云:"古学之兴也,顾氏开其端;《河》、《洛》矫诬,至胡氏而绌;中西推步,至梅氏而精;力攻古文《书》者,阎氏也:专言汉儒《易》者,惠氏也。凡此皆千余年不传之绝学,及戴氏出而集其成焉。"~①阮元称赞戴震以天文、舆地、声音、训诂数大端为治经之本,缜密简要,准古作者,而又博综群籍,由词通道,引领时代学术风尚,卓越当代,以绍前哲。~②作为有清一代考据学大师,汪、阮二家称扬东原治学之功,绝非虚美。戴震治经论学先考字义,次通文理,志存闻道而空诸依

  • 标签: 专言 清代学者 治经 一声之转 转语 蒋骥
  • 简介:本文系统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学,集中概括该时期赋学的特点,并分析阐述该时期赋学论者对赋家及其赋作品的评论与批评,文章特别对在文学批评史和赋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等篇对于赋学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赋学特点《诠赋》
  • 简介:清代新疆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是在与俄国通商、外交日益频繁的背詈下进行的。其培养途径有官派赴俄留学、民间自费留学、兴办官学开设俄语课程以及民间私立学校开设俄语课程等四种,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既为新疆满族、锡伯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培养一批俄语翻译人才,提高了其民族素质,促进了俄国先进科技在新疆传播,也积累了一些俄语教学经验,为民国和新中国的俄语教育储备了一定的师资力量。同时在与俄国的通商与外交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权益。但也存在教学方法不当、规模较小、地域分布不平衡等弊端。

  • 标签: 清代新疆 俄语翻译人才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