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静脉内瘘穿刺中钝针扣眼法的应用护理。方法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将52例血液透析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26例。常规组采用区域法穿刺治疗,而治疗组给予钝针扣眼法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有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2/26);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8/26)。治疗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患者中采用钝针扣眼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和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措施保证了穿刺的安全,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自体桡动脉和头静脉端侧吻合术形成内瘘,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土豆片+热敷+喜辽妥,观察2年,比较常规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血栓、感染、狭窄、血肿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血栓、血管狭窄、血肿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土豆片+热敷+喜辽妥的护理干预,使血管寿命延长,功能良好,减少了因内瘘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15例,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例和7例。观察组实施钝针扣眼穿刺;对照组实施区域穿刺。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内瘘感染、动脉瘤形成、血管血栓)。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瘘感染发生率、动脉瘤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栓形成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钝针扣眼法实施动静脉内瘘穿刺可有效减少内瘘感染、动静脉瘤等并发症发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有效提升透析质量,安全性较普通内瘘穿刺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并判定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截取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同时选取这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100例,判定符合标准且患者自愿同意后,分别分在研究组和参照组参加本次研究,前者50例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或者50例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对参与不同护理的两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发生的不良率、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同时以利用统计学方法中的相应工具帮助检验,以此判定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内瘘失功率方面及内瘘感染率方面出现数为0,在内瘘阻塞率方面出现数为1,护理满意度方面总满意率为96.00%;将研究组数据与参照组对比,结果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统计学中P值表示为<0.05,证明检验结果有意义。结论 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不良发生率有明显降低,让患者感到非常满意,对此项护理措施给出较高的评价,临床此项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血管透析患者构建高位动静脉内瘘通路的循证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5月收录的42例采用高位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计算机表法分为21例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1例采取循证护理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指标数值远在对照组之下,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实验组指标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高位动静脉内瘘中开展循证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血液透析患者构建动静脉内瘘采取保护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录的62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3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31例实验组(保护性护理),对比两组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 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生存质量评分:实验组指标数值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护性护理应用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可以有效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进一步研究出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采集2018年4月到2020年4月收治到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回顾分析他们出现内痿失功的原因,最后再给出几点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在30例患者之中,存在8例内瘘急性闭塞的患者,还有3例患者在接受完透析治疗后,出现了低血压的问题。还出现5例患者在接受完透析治疗后,于当日便出现内瘘侧肢体胀痛的问题,根据分析,低血压是造成内痿闭塞关键性因素,而穿刺不合理同样会导致患者的血管受损和感染,从而出现内痿狭窄的问题。结论 导致内痿失功的因素主要在于患者身体中出现内痿血栓或者是内痿狭窄,相关的医护人员需要合理评估各位病患的体重,在第一时间防控低血压现象,优化穿刺技术,从而确保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时候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性。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对60例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临床护理技术进行创新,提高新型微创手术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 选取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期间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60人作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施以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之后的满意度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病人实施一体化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的自我维持行为,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的抽样方法,采用常规数据曲线和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松弛自我维持行为量表,对湖州某三级医院118例静脉瘘患者进行血液透析。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其自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自我护理行为量表总体评分为(46.29 4.31),包括症状和图形管理(16.11 3.22)和并发症预防管理(30.05 4.17)。多元分析表明,年龄、透析年龄、每周透析时间和教育水平是影响动静脉瘘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维持行为的因素(p < 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自我维持行为处于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中度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产生动脉静脉内瘘,堵塞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并探究有效的心理预防护理举措。方法:采取随机性的原则,选择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动静脉堵塞因素分析以及预防护理研究的纳入资料。对于患者的产生动静脉堵塞的因素展开分析探究,并将预防护理举措进行有效确定。结果:在参与本次研究的血液透析患者当中,有25名患者存在动静脉内瘘堵塞,所占百分比为7.81%。具体分析因素:主要有有6名患者存在着穿刺不恰当、不合理等情况,有两名患者存在着穿刺部位有感染,有3名患者存在着止血压迫时间过长,有2名患者存在睡觉时对患病一侧产生压迫情况,有8名患者存在着自身血管因素,有4名患者是超滤过渡或者过低导致血管内堵塞。结论:在临床上相对于血液透析患者产生内漏堵塞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对于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有效分析治疗,并展开有效的预防,以及心理疏导可以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全面消除,对于可能潜在的不良风险进行有效降低,让患者的临床治疗舒适度有效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循证护理模式在预防假性动脉瘤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对象:动静脉内瘘术患者。选入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分组方案:抽签法。共纳入30例患者,均分至参照组、试验组。两组各15例。干预措施依次为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研究、检验。结果:(1)假性动脉瘤、血栓、血肿、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对,可见试验组总发生率更低,P<0.05。(2)穿刺护理、健康指导、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满意度评分检验,可见试验组分数更高,P<0.05。结论:于动静脉内瘘术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案,临床价值确切,可有效预防假性动脉瘤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自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自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本院透析中心24例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规律血液透析出现拔针后皮下血肿的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并总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2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表皮无明显出血点,但皮下肿胀明显,经过护理处理后,均未出现内瘘阻塞现象,结果理想。结论:导致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原因主要是与拔针方法、按压止血、按压时间、穿刺、患者自身等情况有关。如不正确拔针、压迫止血方式不当等,所以通过正确的拔针顺序、拔针方法、止血方式等护理措施,同时给予患者正确的健康宣教,可有效避免或降低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慢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相关护理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详细分析总结。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70例在我院行慢性血液透析于动静脉内瘘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期间对所有患者应用不同的护理干预,组别以B组和A组区分,干预方法以综合护理、常规护理区分。并在研究期间重点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概率、生活质量改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对比结果显示无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后焦虑(28.41±4.42)分、抑郁情绪(21.38±4.19)分、生理功能(75.43±6.14)分、躯体功能(59.38±18.42)分、社会功能(55.43±16.67)分、物质生活状态(44.45±10.23)分、血管栓塞4例占比8%、内瘘狭窄5例占比10%与B组护理后焦虑(25.56±2.57)分、抑郁情绪(20.04±2.45)分、生理功能(80.38±6.59)分、躯体功能(75.43±18.70)分、社会功能(70.18±18.29)分、物质生活状态(58.85±11.48)分、血管栓塞1例占比2%、内瘘狭窄2例占比4%对比结果显示P<0.05,有可比性。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主要包括血管条件差、穿刺不当或反复穿刺等,临床需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能保证血液透析内瘘的通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