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5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其中 25例患者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25例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进行临床护理,作为观察组。对两 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自理能力上,观察组患者护理后 Barthel 评分为( 86.5±2.9 )分,对照组则为( 78.6±2.5 )分。此外,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 100%,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 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有利于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放射线诊断治疗,分析放射线诊断缺血性骨病的临床价值,并面向大众推广。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录治疗的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予以x线以及CT诊断,诊断结束后分析其诊断效果,并对结果进行整理讨论。结果经过x线诊断确诊45例,确诊率为75.0%,CT诊断确诊58例,确诊率为96.7%;两种方式对比(P<0.05),CT早期病变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结论x线诊断以及CT诊断在缺血性骨病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然而CT诊断的效果明显优于x线,是x线诊断缺血性骨病的有效补充,在临床诊断缺血性骨病时应作为诊断缺血性骨病的重要手段,值得面向大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采用 MD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 50例缺血性脑卒中行介入术患者,根据随机盲选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后行介入术,观察组采用 MDT指导后再行介入手术。比较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行介入术后血管再通率,肢体致残率、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 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患者采取 MDT干预方案,能够降低血管堵塞率 ,肢体致残率,进 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介入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保守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水平、住院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介入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大幅度改善颈动脉血流速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水平提高。
简介:摘要:缺血性肠炎主要指结肠或小肠因供血不足发生的缺血性肠道改变,是临床较少见的急腹症,一般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情评估不充分,易误诊,严重时耽误病情。本文主要针对肠镜检查后出现缺血性肠炎进行讨论。结论:对于有血管基础基础疾病的病人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反复牵拉。
简介:目的评价"鸡尾酒疗法"治疗时间窗6~12h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共280例时间窗6~12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按区组随机化分成7组,分别为钙拮抗剂和脑复康组、钙拮抗剂和纳洛酮组、钙拮抗剂和胞二磷胆碱组、脑复康和纳洛酮组、脑复康和胞二磷胆碱组、纳洛酮和胞二磷胆碱组和对照组.入院后30min、24h和48h分别进行NIHSS量表评分,90天进行Barthel指数和修正Rankin量表评分.各处理组和对照组病情好转率和预后良好率分别以X2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钙拮抗剂联合脑复康、纳洛酮、胞二磷胆碱可显著提高病情好转率,但仅钙拮抗剂联合脑复康可显著提高预后良好率.结论含钙拮抗剂的鸡尾酒神经保护剂疗法可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短期疗效,但其长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磁共振成像(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4例患者作为对象,分别对其行X线、CT及MRI扫描检查,使用1.5T磁共振设备进行常规序列、断面扫描,极少数患者进行更多序列及断面扫描。结果据MRI显示在34例患者68个股骨头中有54个股骨头被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根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表现,分别对早~中期、晚期病例进行分组观察,用X2检验比较X线、CT及MRI检查方法的阳性发生率。相关结果显示,X线、CT检查的总阳性率、早-中期与晚期阳性率均明显低于MRI检查的阳性率(P值均小于0.05)。结论相对于X线、CT扫描比较,MRI检查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更具优越性,对于患者早~中期病变敏感性更高,在临床诊断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睡眠呼吸监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从而研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行睡眠呼吸监测并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脑梗塞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经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梗塞并行睡眠呼吸监测病例98例,其中诊断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者58例,同期未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例40例。结果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16例,40-50岁21例,51-60岁17例,61-70岁14例,71-80岁0例,80岁以上0例,其中轻度OSAHS20例,平均体重指数25.5kg/m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82%;中度OSAHS18例,平均体重指数27.4kg/m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74.7%;重度OSAHS20例,平均体重指数30.0kg/m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65.7%。NIHSS评分0分21例,1-3分30例,4-7分7例,8-15分0例。未合并OSAHS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40-50岁4例,51-60岁9例,61-70岁5例,71-80岁16例,80岁以上6例。NIHSS评分0分占27例,1-3分占12例,4-7分占1例,8-15为0例。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论合并OSAHS还是未合并OSAHS,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合并OSAHS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逐渐年轻化,以40-60岁年龄居多,且OSAHS严重程度与其体重、缺氧程度及NIHSS评分呈正相关。未合并OSAHS患者,脑梗死发生率较合并OSAHS组低,且NIHSS评分相对较低,预后较好。开展睡眠呼吸监测,能够有效的发现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并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新生儿窒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致残的主要原因。围生儿在出现缺氧缺血时,脑的主要病变为水肿、软化和坏死,如何预防脑血流缓慢,改善脑部水肿,控制惊厥,是贯穿治疗本病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新生儿窒息致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常导致多脏器损害,也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包括脑部能量代谢障碍,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等。其中能量代谢障碍发生的最早,也是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随着临床药理和对HIE的研究,治疗方法上也有了不同的认识与改进。近年来学术界对本病认识与治疗有了不少深入的研究与进展本文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