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全科收治的12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而实验组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MMC)敷贴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的眼压(14.16±1.02)mmHg、不良反应发生率(5.0%)均低于对照组(25.54±1.29)mmHg、(23.33%),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8.33%),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小梁切除术+MMC敷贴治疗,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眼压和视力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间治疗的32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6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16例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3个月行BUT、SIt与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并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BUT、SIt术后3个月较术前均提高,实验组BUT、SIt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结膜杯状细胞增多,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差值为(7.2±2.0)个、(14.7±3.5)个,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对眼表损伤有修复作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眼表损伤的修复作用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以及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48例资料,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并配合房角分离术方法,对患者手术治疗后各项指标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观察。结果48例患者各指标观察,术后1d患者眼压、前房深度与视力指标等均有改善但并不明显,术后1个月、3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对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完成,术后出现2例房水轻度混浊表现,通过对症处理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内随访,未见前房出血、玻璃体脱出、后囊破裂与高眼压并发症问题。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方法的基础上,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方法,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进行治疗,探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100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各50眼),将常规手术治疗应用到对照组,将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应用到观察组中,比较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相较于治疗前,眼压水平两组患者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视力、房角宽度以及中央前房深度水平两组患者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视力的同时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原发性眼缺血性疾病实质上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研究治疗领域里,成为热点研究项目之一。本文阐述了原发性眼缺血性疾病的概念;分析了其血流图情况;综述了目前原发性眼缺血性疾病等为靶标的治疗原发性眼缺血性疾病药物和方法,其中以诊断和防治为研究着力点的研究,正成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眼缺血性疾病的重点,并在系列研究学者中,起到了广泛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三联手术治疗方法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于2016年2月份至2018年4月份在本院进行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变化及眼压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半年,患者的裸眼视力情况优于术前,患者的眼压低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治疗中采用三联手术治疗方法,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视力水平,降低患者的眼压,取得了良好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真菌性角膜炎采用纳他霉素滴眼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1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伏立康唑滴眼液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纳他霉素滴眼剂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眼部功能评分以及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小于0.1与大于等于0.3的患者与参照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试验组0.1至0.3的患者与参照组治疗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2组患者眼部功能评分,试验组患者治疗前眼部功能评分与参照组患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评分低于参照组,治疗1个月后评分也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治疗真菌性角膜炎采用纳他霉素滴眼剂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眼部功能,还能不断恢复患者视力。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与干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08/2017-02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无DR患者50例100眼,合并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50例100眼、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50例100眼,非糖尿病的干眼患者50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surfacediseaseindex,OSDI)问卷、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和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staining,FL)检查。比较三组糖尿病患者干眼的患病率及各组干眼程度的差异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DR眼、合并NPDR眼、合并PDR眼的干眼患病率分别为:44%、51%、59%。无DR干眼患者与对照组干眼程度、OSDI、SIt、BUT、F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PDR干眼患者较无DR干眼患者干眼程度更严重,OSDI、SIt、BUT、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干眼患者较NPDR干眼患者干眼程度更严重,SIt、BUT、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SDI评分低,与无DR干眼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DR的发生与进展,干眼的患病率增加,干眼的严重程度也增加,但严重DR患者眼表不适症状可能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