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外生性肝癌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及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外生性肝癌患者的MSCT资料,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2例行CT后处理重建,主要重建方法为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结果:26例患者26个外生性肝癌病灶中,最大径为2.8~16.5cm,平均6.7cm。位于肝右叶14个、肝左叶9个、尾叶3个;位于脏面21个、膈面5个。5个与肝脏以蒂带连接,21个与邻近肝叶分界不清但无明确瘤蒂。CT平扫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与肝脏边缘相连、向肝外生长的实质性肿块,22个瘤内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坏死区,7个瘤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影,3个瘤内见弧线状钙化影。增强扫描动脉期26个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瘤内可见不规则强化血管影,25个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肿瘤呈低密度。23个瘤灶增强后可见包膜。12例MPR重建后均显示肿瘤与肝脏在解剖学上相连。结论:外生性肝癌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点,MSCT多期扫描及MPR对外生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混合性感染的病原与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肺部混合感染34例的临床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感染病原体及对应的CT特点。结果:肺部混合性感染的CT表现多种多样,基本表现为肺内实质和间质同时受累,呈小点状、小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小空洞阴影多种混合存在;不按肺叶和支气管纹理的散在分布。病变兼有单纯病毒、细菌或真菌同时感染的特点。其中细菌+真菌9例,结核+支原体2例,巨细胞病毒+细菌感染6例,结核+真菌10例,结核+细菌+真菌5例,卡氏肺囊虫+细菌2例。结论:肺部混合性感染的病原分布广,老年患者、结核、肿瘤或ICU患者等容易发生混合感染,CT表现为肺实质及间质同时受累,影像表现混杂,无明显特异性。CT的价值在于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简介:【摘要】化学是医药卫生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基本组成成分的化学性质及结构特点、新陈代谢的规律以及各种代谢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获得医药卫生院校专业人才所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针对如何提高医药卫生院校高职生的化学课堂效率进行论述。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Marchiafava_Bignami(MBD)的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对10例MBD患者行DWI检查,其中4例再行DTI检查。结果:本组急性型8例,DWI显示病灶区信号明显增高,并有4例出现弥散受限改变;胼胝体膝部、压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白质与正常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MBD的DWI、DTI改变可能反映其临床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