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低管电压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双源CT检查的冠状动脉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双源CT机进行扫描。低剂量组中2个球管的管电压均为100kV,常规组中2个球管的管电压均为120kV,两组电流都为330mAs。对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且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低剂量组的图像CNR呈现出增高的趋势,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的CTDIvol及ED均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双源CT适当降低管电压的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法不但可以达到临床诊断对冠状动脉影像的要求,还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患者因检测所受辐射剂量,在临床中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低管电压,低浓度的对比剂进行双下肢动脉CTA,对比两者之间的图像质量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选择90位患者,30位为一组,分为A,B,C两组,A组采用12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50mgI/mL),B组采用8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00mgI/mL),C组采用7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00mgI/mL)其他扫描参数相同,测量和计算图像中股动脉CT值,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碘摄入量等参数。下肢动脉血栓,动脉中血流速度高导致凝血过程被激活,在局部也不能积蓄足够的凝血酶,只有在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时才会使血小板黏附、聚集,造成管腔狭窄,使得局部积蓄有效浓度的凝血酶,最初的症状主要为下肢疼痛,从膝部传到足部,导致皮肤紫黑,动脉搏动微弱或者消失,皮温发凉,严重者可能失去双腿,还可能会导致脑血栓的可能,双下肢动脉CT是诊断双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快捷有效准确的方法,但是因下肢范围较长,导致使用的对比剂浓度及辐射剂量都比较高,如何在64排CT中,使用低浓度对比剂,低电压进行下肢CTA检查,对照与常规剂量常规浓度的图像,探讨低剂量低浓度下肢动脉CTA的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岗前系统化培训对中药房实习期药师综合能力提高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013年60名实习期药师,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进行岗前系统化培训,对照组给予常规岗前培训。比较两组药师技能考核结果,并分析影响药师综合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药师理论考核得分为及基本操作得分为(86.17±2.85)分、(95.67±1.26)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团队意识以及工作有序性方面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岗前系统化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新中药药师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价根据最新2010年版心肺复苏指南改进急诊科高职护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的教学效果差异。方法将2010~2011年两年期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承担教学的高职护生共16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共80名于新指南公布前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对照组,按照2005年版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教学;2011年共80名于新指南公布后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实验组,按照2010年版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学习效果开展评估,进行书面理论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和满意度调查,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护生总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但书面理论测试成绩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护生较对照组得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依据2010年版心肺复苏指南完善和简化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技能的教学成效,提示依据2010年版心肺复苏指南开展高职护生相关培训有益于该技能的掌握和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有关影响因素与控制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6例临床免疫检验中存在质量问题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方法,并对其影响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予以充分总结,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结果临床免疫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为操作因素与其他因素两类,人为操作因素主要包括样本没有及时送检、样本采集方法合理不规范、样本处理不科学、样本采集时间不当、没有根据无菌操作标准准备;其他因素包括检验仪器故障、检验环境与条件不符合标准;其中人为操作中的样本没有及时送检所占比例最高,为47.31%。结论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实施针对性的对策,降低或消除不良影响,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JCI(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标准,完善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减少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率。方法在我院口腔科门诊采用JCI标准进行感控工作,纳入3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PCI标准的条目进行培训和实施具体工作,并于JCI标准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前后1月时进行对比研究。并按用具体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JCI标准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后1月门诊工作人员感染控制评价指标,如知识知晓率、标准预防执行率、实施前后无菌操作、无菌物品管理、消毒灭菌管理等,与标准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CI标准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治疗评价系统,除了能较全面评价医疗环境外,对持续改进医疗系统质量帮助很大。JCI标准对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效果满意,是有效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