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众多迹象表明,文革反思之潮正在涌动,文革正在或即将成为当前中国的一个政治、学术、文化热点.我们可以断定,旧时期的丈革电影必会在新时期得到新评价,新时期的文革题材影视必会得到新开拓.影视界的有识之士应及早作好投身其中的准备.不能再允许文革研究西强我弱的状况继续下去,要奋起直追.我呼吁:当前中国影视创作影视评论应重视文革题材.

  • 标签: 热点 难点 中国影视 文革题材
  • 简介:舞台灯光,是指利用灯光手段为舞台照明并为人物景物造型的艺术,其作用是根据演出要求,按照舞台美术的整体构思,运用舞台灯光的技术设备及手段,配合演员表演,塑造舞台上的视觉形象。一、舞台灯光的作用舞台灯光能营造环境、气氛和情景,起着深化主题、交待时间、地点等作用。(一)舞台上的灯光,能够为戏剧创造适当的表演环境,可以将剧场内短暂的瞬间变为观众心目中的永恒。舞台灯光作为舞台艺术的一部分,具有表现主题和视觉语

  • 标签: 戏剧表演 技术现代 现代戏剧
  • 简介:陈小蝶早期中国电影的关系可反映出鸳鸯蝴蝶派文人中国电影的深厚渊源。观影成为陈小蝶与其他鸳鸯蝴蝶派文人的交往方式。陈小蝶的编剧观主要为编剧要简洁、编剧要“焦煎”,编剧本土化重剧情构思。陈小蝶的电影音乐观也启迪着后来的电影音乐人。

  • 标签: 中国电影 早期 鸳鸯蝴蝶派 交往方式 编剧 本土化
  • 简介:优秀纪录片的诞生一般最初的策划和创意有密切关系。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之际,11月9日至11日,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文献纪录片《孙中山南京》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并纪念孙中山先生,就显得意义重大。

  • 标签: 电视文献纪录片 孙中山 南京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民主革命 爱国主义者
  • 简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至60年代初,由活跃于国、粤语片的编导担任幕后工作,在香港的片厂拍摄了200多部厦语片。这批电影极少在香港上映,市场主要是东南亚闽侨聚居的地区。本文尝试分阶段勾勒出厦语片的兴衰过程,以及题材上的流变。

  • 标签: 香港 流变 题材 兴衰 电影 60年代
  • 简介:近年来,"小鲜肉"一词由娱乐圈迅速走进大众视野,受到青少年群体热捧。"小鲜肉"自身从影视行业引爆的经济效应持续发酵到审美消费所牵连的文化反思,我们须从审美消费的双重视角,给予其综合的解读审视。其所引起的审美心态、男色消费心理及其趋势的转变,更须从学理层面上,为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给予智性支撑。

  • 标签: 小鲜肉 审美心态 男色消费 反思
  • 简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汶川大地震,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也从那一刻开始,地震灾区的受灾情况,群众的生命安危,13亿同胞的心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

  • 标签: 抗震救灾 直播 央视 地震灾区 所有人
  • 简介: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圆形和方形画幅的视觉隐喻替补了语言无法传达的信息,承担起一定的叙事职能。画面切换的同时,叙述视角发生转化,观众视线也随之转移,不断建构起新的内心话语。然而,当画幅的切换被重复使用,导致其功能和意义被符号化的时候,它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推动情节合理发展,反而将其疏离于艺术真实的弱点也暴露出来。

  • 标签: 隐喻 话语 疏离
  • 简介:2015年的暑期档注定不平凡。《小时代4:灵魂尽头》(郭敬明导演)和《栀子花开》(何炅导演)两部青春片的正面对决还没进入白热化,一只猴子(《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田晓鹏导演)跳出来抢了风头。在大家开始不吝溢美之词夸赞“国产动画的复兴”时,却发现它原来也只是为《捉妖记》(许诚毅导演)做了“暧场表演”。

  • 标签: 改编 《栀子花开》 国产动画 导演 暑期档 青春片
  • 简介:伍迪·艾伦曾说过:爵士乐是神话,时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那些早期的传统爵士,它们一出现,便令人无法自拔。

  • 标签: 爵士乐 艾伦 天才
  • 简介:重庆电视的研发工作,之所以能在电视产业链中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从表层来看,来源于其重要的定位完善的职能配置,从深层而言,得益于决策层的超前意识对电视未来发展的深刻认识。在当前电视事业发展市场化程度并不高的背景下,我们所面对的最大的困惑是,如何使研发工作从一种偶发、散乱、随意的个人化行为状态过渡到一种必然、系统、专业化的制度性组织行为。

  • 标签: 电视产业链 研发工作 转型期 电视事业发展 市场化程度 职能配置
  • 简介:语言作为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语音、语法、语义和应用都要遵循既定的社会规范,如果对话违背了这些约定俗成的规范,就会让人感到滑稽可笑,这是日常交流中通常要避免的情形,而喜剧性对白恰恰利用了这种言语应用中的违规现象来进行笑料设计。通过分析喜剧性对白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的情形,我们可以总结喜剧性对白在语用层面取得幽默效果的技巧和规律。

  • 标签: 喜剧 对白 语用
  • 简介:20世纪有很多别名:“婴儿潮”世纪、美国人的世纪、种族灭绝纪、原子弹的世纪、大众文化时代、福利政府时代、极权主义时代。但是,这个世纪最典型的特征恐怕正是历史学家提姆·博兰宁所谓的“音乐狂欢的年代”。可以肯定的是,在18世纪以及19世纪的西方,音乐就具有难以置信的力量——从国歌创作到作为一种真实表达的民间音乐.

  • 标签: 黑人音乐 美国人 电影音乐 碰撞 大众文化时代 20世纪
  • 简介:在“十七年”中国电影导演谱系中,出身家世最具传奇性的当属武兆堤,正如他在后来的电影作品中所显示的那种精神特质。我们相信,两者之间,冥冥中应该存有某种未可名状的因缘关系。其实,武兆堤并不姓“武”,他随父姓董,祖籍山西襄汾。父亲是一位从事冶金工程的留美工程师。1920年,武兆堤出生于美国钢铁之都匹兹堡,父辈因而为之取名“董钢”。1925年,年仅5岁的董钢随父母辗转回国,定居山西太原。这时,他虽身着中式衣衫,却不悉国语,满嘴“洋腔洋调”,是一个不折不扣、黄皮白里的“香蕉人”。

  • 标签: 电影创作 再认 “十七年” 电影导演 精神特质 电影作品
  • 简介:在《魔戒》之前,彼得·杰克逊被称为“血腥片导演”,其早期作品几乎都是些“血肉横飞”之作。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电影人,善于将暴力元素在不同时期进行转化,逐渐靠近主流,从一个另类的血腥片导演成功转型为兼顾商业艺术的主流人物。暴力元素从来没有在彼得·杰克逊的影片中消失,只是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消解。

  • 标签: 暴力元素 消解 变化
  • 简介:老庄哲学奉'拙'为最高智慧,中国传统艺术视'枯槁''荒寒'为至高追求。古代诗画中,以枯树为代表的'枯槁'形象备受青睐,形成'未许木叶胜枯槎'的美学认知。'枯槁'之美亦时常显影于中国电影,营造出冷寂苍古的东方意境。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四个代表性电影文本进行细读,分析战争遗迹、老木枯槎、拆迁废墟、寒山荒丘等枯槁形象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方式,目的不在于揭示某种目的论式的线性发展脉络,而在于厘清枯槁形象在中国'荒寒'意境和西方'废墟'想象的双向维度上所生发出的诗性影像表达,及其背后的古典美学立场社会批判价值。

  • 标签: 枯树 废墟 古典美学 中国电影诗性
  • 简介:网络动画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已经占据了一定的文化和经济市场,无论是企业商机还是文化人传媒,应用网络动画的宣传作用其前景是非常广大的。它由最初的艺术形式到娱乐小品,最终在两者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并提升它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相信随着科技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动画在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经济市场中都将继续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 标签: FLASH广告 商业领域 网络媒介
  • 简介:2001年12月.经过10多年的谈判,中国获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WTO成员.这意味着中华民族要彻底敞开自己的大门。在中美“入世”谈判中.争取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放成为重要议题.中国电影开始走向一条市场经济的不归之路。在中美加入WTO的条款中,中方承诺:在中国《电影管理条例》相一致的情况下,允许每年以分帐形式进口20部外国影片用于影院放映:三年内进一步开放外资投资影院建设。参与改造和经营影院.允许外资方拥有比例不超过49%的股份。这又意味着.在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下.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市场来说.中国电影要占有一席之地并自立于世界电影之林.就必须在WTO环境下重新审视电影、重新认识电影、重新塑造电影。

  • 标签: 中国电影市场 入世 大市场 世界贸易组织 《电影管理条例》 WTO成员
  • 简介:现代电影的探索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就是哲理化、散文化、内向化的倾向。但是,这种追求是否能完全抛弃戏剧性呢?我以为是不行的。电影无论如何发展,其中观众银幕的关系都不会发生根本的转变。只有银幕上的主人公对于观众有一种诱人的魅力,才有可能使观众把注意力集中于银幕,以接受作者所传达的信息。戏剧性因素是银幕上的主人公具有这种诱人魅力所不可缺少的。

  • 标签: 现代电影 诱人魅力 散文化 哲理化 散文电影 希区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