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何平(学者):上海—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其实不局限于文学,也非狭隘同人性质的沙龙,而是一个聚合上海和南京年轻的批评家力量研究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开放性空间。为什么是上海和南京两个城市的双城?上海和南京这两个城市在中国审美版图是传统的江南地区;再一个就是1980年代以来这两个城市文学的彼此创造和生发,无论是80年代的先锋文学,还是90年代的新生代,这两个城市的文学客观上存在着“一体”的现实。新世纪以来,同样,这两个城市聚集了中国当下汉语写作最活跃的一批作家和批评家。因此,我们的工作坊期待通过我们的工作延续上海和南京“文学双城”的传统。我们的工作坊还强调当代文学现场感和敏锐、前沿的问题意识。我想了三个词,强调我们工作坊大致的面向:青年性、跨越边境和拓殖可能性。
简介:本文认为九十年代依然延续着八十年代的文化逻辑,只不过是其作用机制变得更隐蔽、更间接、更有效,因此,九十年代并不是个体文化时代,而是过渡性的“准个体时代”。九十年代小说创作也不具备个人化写作的本质特征,它在外部形态上已经初步具备了个人化写作的某些属性,但在精神层面上却表现出反个人化的潜在倾向,是一种模棱两可的“准个人化写作”,其根本意义在于曲折地展示了在当今时代成长为个人的艰难。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述了九十年代小说发展与城市文化变迁的相关性,描述城市文化对九十年代小说家的生存方式、写作姿态、价值选择、审美旨趣的冲击和改塑,寻绎城市文化对九十年代小说的精神指向、题材选择、叙述形态、接受图式、叙事模式、文体风格的渗透性影响,剖析九十年代小说对城市文化的回应与规避,在文化视阈内立体考察置身于各种冲击的漩流之中的小说创作的发展趋向、潜在危机与新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