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通古斯语的时一体系统的演变过程是由结果意义发展为带有部分可见性意义的完成时,最后形成非标志的一般过去时形式。研究认为这个语义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通古斯语完成时形式可见性意义的出现和消失间接证实了语言单位单向发展的假设。
简介:三、通古斯萨满教是汇集百流的文化巨川(一)萨满殛其文化功能萨满,通古斯语,其词根“Sar”为“知道”、“知晓”,其涵义按萨满史诗《乌布西奔妈妈》解译为“晓彻”之意,即最能通达、知晓神的旨意。过去学术界常解释萨满是“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如1981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宗教词典》如是说。这种说法不接近这个通古斯语的词源原意,也没有说明萨满的主要特征与文化内涵。
简介:现存满语口语的使用者甚少,在许多偏僻的边远满族村落都很难找到几个能说本民族语言的满族人。而黑龙江省满语保存最好的富裕县三家予村,满语口语中的谚语留存与使用也极少,这更证实了满语的濒危状态。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同现代蒙古语俗语、谚语的地域特点非常突出。西部蒙古族与东部蒙古族在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的不同影响下,产生了许多反映生态环境特点的俗语谚语。
简介:语调的高低升降与基频变化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在蒙古语等非声调语言中,从基频的变化可以确定语调高低升降变化的不同模式。通过对蒙古语标准语陈述句语句调域和调群调域及其起伏度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陈述句句未调群的调域明显小于句首和句中调群,而句首调群和句中调群的调域相差不大:陈述句的Q值上、中、下线都是正值,即有逐渐下降趋势,与汉语、日语等语言相仿,陈述语句中音高下倾占主流,下降的程度可以很大,而音高上升情况很少,并受到制约。
简介:199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宫中档康熙朝奏折》中,有一件关于北京城的满文奏折,内容是九门步军统领费扬古等,奉旨奏报太和殿至永定门之间的长度,以及内城四周的长度。此文献对研究北京城有一定的价值。
简介:对于空间的划分是对于世界的最根本的划分。大到一个王国,小到一个聚落乃至一间屋子,都是在各个层次上构成宇宙的中心,在其周围展开境界领域及异界空间的。鄂温克对于居住场所内空间的划分,其特别之处就在于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的一体化;这种空间观决定于北方狩猎民族所处自然环境及所从事生计活动,同时,该空间观既贡献于人与猎物之间关系的调节上,也致力于对死后世界即第二次生的世界的把握。
简介:清代官修"清文鉴"系列满文辞书中表达满语同义概念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如《御制清文鉴》主要使用连词inu、geli等对同义概念进行释义,而《御制增订清文鉴》《御制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等辞书则使用"汉名同上""汉名亦同上""汉语同上""汉语亦同上""汉语同上连用"等标记的词语,表达了同义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
简介:满族作家蔡友梅的京味小说不但采用了北京地道的方言,而且还融进了相声艺术因子,具有诙谐、幽默与讽刺的独特地域化特色。小说在叙述上采用对口相声手法,在具体叙述中隐含着一个逗哏和一个捧哏的功能角色。蔡友梅小说中的叙述人有两种声音,叙述人一边叙述一边议论和打趣,似乎是两种声音在对话和交流。他的小说虽然多关注时事,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但却一扫沉重压抑的气氛,使接受者在轻松和愉悦中有所思考。
简介:直到近代,东北地区的满汉文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方式,特别强调背诵。诵读诗文时用传统的吟诵法,而不是现今通行的朗诵法,可见,东北地区满文教学受到传统汉文教学的强烈影响。
对民歌《敖恩吉雅》的文化学阐释
古代蒙古人征战之前说唱英雄史诗的习俗
通古斯语的动词完成时及其可见性意义
通古斯萨满教的文化史价值(三)
简析宁夏固原市开城出土的元代文物
清代公文书中常用的几个满语动词
满蒙谚语的现存应用、文献资料与研究
蒙古语长元音及短元音的声学研究
蒙古语陈述句语调的起伏度研究
蒙古族“好汉民歌”中的好汉形象分类
蒙古语言学文献《智慧的恩赐》研究
一件关于北京城的满文档案
古代蒙古社会的论理道德教育历史考述
北方民族的空间观及实践——以鄂温克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蒙古文翻译问题探析
清代满文辞书中同义概念的表达方式
满族作家蔡友梅的京味小说与相声艺术
现代蒙古族作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论土默特文庙的教育功能与祭祀性质
近代东北地区的满汉文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