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鼻腔扩容术对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有腭咽和鼻腔平面阻塞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30例,按住院床位号分为:A组15例,先行鼻腔扩容术,1周后评估疗效,再行H—UPPP;B组15例,先行H—UPPP,1个月后经多道睡眠监测(PSG)评估疗效,再行鼻腔扩容术。所有结果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打鼾、憋气、头痛及嗜睡等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A组鼻腔扩容术后和H—UPPP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100%,B组H.UPPP后和鼻腔扩容术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100%。2组患者经2个平面手术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Epworth嗜睡评分(ESS)及鼾声评分4个指标与单平面手术后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单平面手术后及2个平面手术后,AHI、LSaO2、ESS及鼾声评分4个指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单平面手术后的AHI和LSaO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S和鼾声评分2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腭咽关闭不全或闭锁发生。结论单独行H—UPPP或鼻腔扩容术均能改善AHI和LSaO2,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先行鼻腔扩容术能增加行H—UPPP时的麻醉方便和安全,提高了治疗有效率。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的变化,预后意义和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内皮素的变化以及和心肌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监测34例行择期PTCA和/或支架术且术前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CK-MB)正常的患者术后6,12,18,24h肌钙蛋白Ⅰ和CK-MB;术前,术后即刻,6h,24h的内皮素水平.观察6~10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35.30%行择期PTCA和/或支架术且术前肌钙蛋Ⅰ和CK-MB正常的病例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6~10个月随访中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组和肌钙蛋白Ⅰ正常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无显著性差异,但肌钙蛋白Ⅰ升高组中再发心肌缺血均出现在肌钙蛋白Ⅰ峰值大于该组平均峰值者.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示球囊扩张总时间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与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有关.术后即刻血浆内皮素升高,术后6h升高更明显,术后24h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并不少见.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和中期随访中心脏事件发生无明显关系,术后肌钙蛋白Ⅰ较大幅度升高和住院期间再发心肌缺血有关.球囊扩张总时间较长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出现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Ⅰ升高.PTCA和/或支架术后内皮素普遍升高,术后24h应预防冠脉痉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8例进行分析讨论,均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为此组患者最好充分的术前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术后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采取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2例,经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采取有效的围手术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目的观察静脉腔内激光(EVLT)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EVLT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传统手术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抽剥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疼痛程度、切口个数、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疼痛程度、切口个数、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微创、无痕、美观、疼痛轻、经济、复发率低等优点.同时积极配合护理措施,促进伤口愈合及功能恢复,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操作技巧及其相关的风险评估。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其操作技巧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同时,手术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也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介绍了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然后详细阐述了手术中的操作技巧,并分析了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后,对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及下鼻甲成形术干预治疗慢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作为研究时间结点,选取在此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58例慢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按照干预方法的差异性将患者分成参照组(29例)及试验组(29例),两组患者的手术干预方法分别为下鼻甲成形术及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观察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参照组(3.4%10.3%),数据差异明显(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试验组89.6%参照组86.2%,数据无明显的差异(p>0.05);但在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方面,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是临床干预治疗慢性鼻炎患者的理想术式,具有手术用时短,手术出血量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明显优点,同时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也得到明显提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新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的效果。方法:以 2018年 6月 -2020年 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 60例新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 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球囊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对比手术情况、巴塞尔指数( BI)评分、椎体高度和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6.67%和 93.33%,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天数和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实验组 BI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VP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更容易恢复,感染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传统PK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7例单节段行PK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PKP组(36例)和传统PKP组(21例)。改良PKP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73.9±9.4)岁;病程(2.2±1.5)个月;损伤部位:胸椎20例,腰椎16例。传统PKP组:男15例,女6例;年龄(72.6±11.9)岁;病程(1.8±1.1)个月;损伤部位:胸椎10例,腰椎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中线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与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肺栓塞、骨水泥中毒反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33.3%(9/27)]低于PKP组[52.4%(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两组间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中线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术前好转;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PKP组各项指标优于传统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PKP,改良PKP治疗Kümmell病更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康复效果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接诊新鲜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共75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10月。将患者依据术式差异分组,A组(38例)行后凸成形术治疗,B组(37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临床疗效及康复效果差异。结果:患者术前椎体前壁、中间、后壁高度及后凸角度,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时,两组椎体前壁、中间、后壁高度具显著提升,后凸角度下降,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均可实现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有效治疗,且均具备显著脊柱修复效果,可在实际治疗中依据不同患者手术耐受、骨折情况合理选择术式,开展治疗。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临床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高龄重症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 法 以高龄重症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 20 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6 月,均实施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栓塞、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椎体低粘度 PMMA 注射量如下所示: PVP 注射量是 3.17±2.09ml , Sky 成型器注射量是 2.51±2.72ml ,冠龙球囊注射量是 3.71±2.89ml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前疼痛评分是 5.47±1.29 分,术后 2 周疼痛评分是 2.12±0.79 分,术后 1 个月疼痛评分是 1.54±0.37 分。术后 2 周、 1 个月疼痛评分均优于术前, P<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 高龄重症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实施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愈合,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10年8月~2012年2月我院对5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采用PVP治疗15例(PVP组),采用PKP治疗36例(PKP组),从疼痛缓解程度、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并发症等方面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获得随访46例,PVP组13例,PKP组33例,随访时间6~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PVP组及PKP组术后三天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天、6个月和12个月椎体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及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PVP组与PKP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骨水泥椎管内渗漏、脊髓神经根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PVP及PKP能迅速缓解疼痛,疗效确切,可不同程度恢复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 方法: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2016年 4月 ~2019年 4月我院收治的 8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n=40)接受 PVP治疗,观察组( n=40)接受 PK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压缩率、 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疼痛 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疼痛 VAS评分表现相近,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术后,观察组Cobb角、椎体压缩率、疼痛 VAS评分比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7.50%,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PKP与 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均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疼痛,但 PKP治疗患者脊柱序列恢复效果更优,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94例老年OVCF患者随机分为PVP组与PKP组,PVP组47例患者行PVP术,PKP组47例患者行PKP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PKP组的手术时间长于PVP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PVP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多于PVP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PVP及PKP术效果均比较理想,但是PKP术的伤椎恢复高度更为理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12-2021.08来我院接受手术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取样63例,抽签分组,行椎体成形术(n=31,常规组)和后凸成形术(n=32,实验组),对比总有效率、并发症率、ODI分值,观察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近,P>0.05。实验组手术、住院时间比常规组短,术后并发症率、ODI分值为3.13%、(26.20±4.36)分,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相近,而后凸成形术安全性更优,并发症相对更少,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价值。方法:纳选对象为2023.01至2023.12在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0例,按随机法均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对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后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度无差异,P>0.05。结论:以PVP和PKP术治疗,均可缓解患者疼痛感,但对于椎体高度改善以及椎体形态恢复上,PKP术优势更为明显,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