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所形成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现都是基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客观实际所提出的,因而在发展的本质、内涵、动力、战略、模式和途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三代领导人的发展现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是中国和平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发展战略。
简介: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Estrom),美国印第安纳大学ArthurF.Bentley政治科学讲座教授、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中心主任,曾担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1999年,她因“在集体行动和理性选择领域中卓越的经验与理论分析成果”而获得JohanSkytte政治学大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惟一的女性获得者。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成为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以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第三部门研究也兴起于80年代。起初这两种理论研究的关系并不密切,进入90年代后,公民社会理论家开始转向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公民社会进行实证的研究,而第三部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意识形态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一方面,适应世界现代化的潮流而必然实行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在与国际对接的过程中,传统意识形态的地位及其话语方式都难免被弱化;另一方面,在当代西方强势文化的包围中,缺乏有力的意识形态守护的国家,独立自主和本国特色就无从谈起。从现实看,当代中国思想界很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抓住前一方面淡化意识形态,要么抓住后一方面强化意识形态,其集中表现就是关于“两个邓小平”的误读。如何把握当代意识形态弱化与强化的态势。避免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重大失误,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依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阐发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面临着重新定位和变革的严峻挑战下,以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统一为思想基础,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为价值基础,成功地塑造了当代中国的新形象,并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现代化事业平稳健康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