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自汉以来,历代注家多认为《诗经·桧风·隰有苌楚》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西汉·毛亨、东汉·郑玄说此诗作者痛恨国君放纵情欲,荒废国政,所以歌颂无情欲者。宋·朱熹说“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诗集传》)郭沫若认为是没落贵族悲观厌世之作。(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愚以为这种解释不尽符合该诗的本意,近乎毛亨说《关睢》是“后妃之德”、说《静女》是“刺时”、说《木瓜》是“美齐桓公”、说《溱洧》是“刺乱”一样牵强。迄今仅见高亨《诗经今注》及李长之《诗经试译》在题解中说此诗是一首恋歌。但二位先生未加评述他们这一见解的依据,今就此略陈管见。研究《诗经》的人公认《郑风·溱洧》是一首反映郑国民间风俗的情歌。《后汉书·袁绍传》注引:《韩诗》曰:“溱与洧,方洹洹兮”薛君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悦)者俱往也”。三
简介:在由革命叙事一家独大演变为多种叙事主体介入的多维性叙事的过程中,庄氏家族经历了由“地主恶霸庄阎王”到“地方仕宦大家族”的形象转变,这种转变隐含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叙事主体、不同建构目的所形成的多维性叙事逻辑,也隐含着革命叙事的建构、解构与重构之间的纠杂难解。在对庄氏家族形象“各取所需”式的建构中,庄氏家族的形象实际上一直经历着各种方式的剪裁与切割,在庄氏家族貌似归位实则错位、貌似清晰实则模糊的形象变迁史中,一个乡村家族的本质形象可能已经被这种“各取所需”吞噬,中共革命与家族历史内在关系的真实面相可能已经被遮蔽,这也提示着更多值得继续深入挖掘的历史关节点。
简介:一把豆豉一个鸭蛋,太平出了个苏百万。——徽州民谣历代徽州商人以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著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和著名学者胡适,都把能吃苦耐劳的徽州人喻作“徽骆驼”。骆驼载着沉重的物资,在浩瀚的戈壁滩上行走,忍饥挨饿,长途运载,有时连水也喝不上,完全靠自身的耐力为人民负重千里,有“沙漠之舟”的美誉。“徽骆驼”则是徽州的“骆驼”——徽州商人。原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的苏百万就是徽州商人中的杰出代表。徽州民间流传着他一个咸鸭蛋当菜,从屯溪吃到杭州的故事,从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徽州商人省吃俭用、含辛茹苦的创业精神。苏百万真名苏锡眉,字介如,“百万”是他经商致富成为上海滩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