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历史"中国制造"崛起的经验来看,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型具有重要意义,最终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变"Z"型产业链"L"型"C"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的过程中,北京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应该而且有能力抓住制造业转型的大好时机,重点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实施"引擎行动",促进北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中国制造业向"L"模式转变的支撑者推动者.

  • 标签: 北京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制造” 发展 中国制造业 产业链
  • 简介:集成电路工业从开始就在使用离子注入技术。如果不利用离子注入的固有的精确就很难制造极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特别是离子注入可精确地调整MOSFET的阈值电压。离子注入三大优点:能达到晶片表面上掺杂剂均匀分布、可精确控制掺杂剂的深度及其分布、可精确控制掺杂剂密度。这些优点催生了所谓“掺杂剂分布工程”,它对早期CMOS的研制成功是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离子注入就不会有CMOS工艺的快速发展也就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

  • 标签: 离子注入技术 CMOS工艺 大规模集成电路 工具 器件 集成电路工业
  • 简介:无压浸渗法是类先进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总结了无压浸渗方法制备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工艺特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无压浸渗工艺的主要因素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工艺的可能机理,并指出了工艺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重点。

  • 标签: 无压浸渗 金属基复合材料 浸渗机理
  • 简介:摘要分别采用混酸(浓H2SO4浓HNO3)、浓HNO3、浓NaOH浓H2SO4/H2O2对碳纳米管(CNTs)室温下进行表面处理,通过FTIR、SEM、DSCTGA研究了各改性方法对CNTs/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热性能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酸处理使CNTsEP中的分散、EP的玻璃化温度热分解温度都显著提高,其它3种方法也有这种作用,相比较而言,H2SO4/H2O2HNO3的改性作用稍差,而NaOH的最差。4种处理方法都使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介电常数以及介电损耗显著下降,其中混酸处理使上述性能下降的程度最高,其次H2SO4/H2O2理,NaOH处理HNO3理对电性能影响较小。

  • 标签: 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热学性能 电学性能
  • 简介:德国表面工程薄膜方合菲研究所报道,金刚石涂层与碳化硅氮化硅陶瓷间可生成非常强的化学键,这样高负载下保证了涂层不致开裂。金刚石涂覆的陶瓷还可有很强的抗摩擦能力。金刚石涂覆的陶瓷零件可用于泵浦、发动机搅拌器等的密封轴承环,仪表指针轴瓦拉丝模等。

  • 标签: 涂覆 金刚石涂层 高负荷 氮化硅陶瓷 搅拌器 碳化硅
  • 简介:近来文献报道了基于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双弓树脂,这些材料是以4-(N-马来酰亚胺苯基)缩水甘油醚(MPGE)各种二元酚硅烷醇反志制谢的。这种方法将导致双马树脂具有在有机溶剂中稿解好、熔点低和加工窗口宽的优点。固化后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高于210℃,350℃以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MPGE还可以用于与氨基化合物反应,形成玻璃化温度200℃左稻的交联产物.

  • 标签: 苯基马来酰亚胺 双马树脂 羟基 热性能 共混物 玻璃化温度
  • 简介: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技术)是目前全球增长最快的创新制造行业,是衡量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独特的现实指标。俄罗斯实施高技术产业进口替代进口赶超的国家战略的时间节点上,萨马拉国立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萨航大”)的科学家实验室中研发出项航空工业零郜件3D制造技术,原理足使金属粉末特殊的3D打印机上进行“烘焙”得到相应零部件。

  • 标签: 3D技术 打印技术 科学家 燃烧室 涡轮机 利用
  • 简介:在业界享有盛名、年发行量达600万份以上的光电杂志PhotonicsSpectra和美国光学协会(SPIE)的新闻部日前专文专栏的方式对中国复旦大学表面物理实验室和美国杜克大学光学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项重点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报道。这项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历时三年.是国际上首次在理论模拟的基础上研究出的种新型可行的光驱动纳米器械光力纳米操作平台。它在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方面有着其他系统无可替代的优势。

  • 标签: 纳米光学 操作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桥梁 力学 性能
  • 简介:四氯化硅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中副产物,其循环使用是长期制约我国多晶硅低成本生产的关键因素,但其氢化条件苛刻,温度520~580℃,压力2.5~3.8MPa,临氢,循环生产周期短,需3个月~6个月检修更换,生产效率低下,其更换更带来大量的三废排放,给环境带来污染。我国,如何高效、稳定运行多晶硅循环生产的多晶硅冷氢化装置。

  • 标签: 循环生产 多晶硅 节能装置 国产化 设备 氢化装置
  • 简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创新群体基金的资助下,中科院化学所的姚建年课题组,在前期吡唑啉有机纳米粒子研究的基础上,进步将研究工作拓展至掺杂有机纳米粒子上,在有机纳米粒子发光颜色的调控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近期出版的《先进材料》上。

  • 标签: 有机纳米粒子 中科院化学所 发光波长 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制备
  • 简介:近年来,基于超支化聚合物(尤其是聚酯)的新型抗冲改性剂已有相关报道。由羟基、羰基以及环氧封端的超支化聚酯可以制备低黏度的共混物。加入少量这些聚酯就足以极大地提高共混物的韧性而不降低其强度以及玻璃化温度。超支化聚合物(HBP)的重要特征是其支化重复单元的极高支化度,以及聚合物核壳结构表面带有的大量功能端基。由于高度支化的结构阻止了链缠结的发生,超支化聚合物通常在熔融态或溶液中显示出较低的黏度。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能主要受数目众多的端基影响,因此进行端基改性可以得到不同用途的超支化聚合物。

  • 标签: 超支化聚合物 增韧环氧树脂 嵌段共聚醚 核壳 反应性 超支化聚酯
  • 简介:费城德莱克赛尔大学的研究者们观察到种称为“裂缝”的基体材料的新型结构变形机理--当材料被压缩时,内部原子发生起伏翘曲。这种证据取代了以前在这些材料中所存在的位错变形理论,理论表示当层状固体材料的平面被加载卸载时,它们将恢复到其原始形式--弹性材料中或者被永久缩进。相比之下,“裂缝”描述了材料恢复其原始形式时消耗的大量能量。

  • 标签: 层状材料 压力 变形机理 基体材料 变形理论 固体材料
  • 简介:纳米石科纸草浆、木浆、竹浆、麻纤维等是最基本常见的造纸原料。如今,随着纳米高新技术造纸领域的应用,已开发出利用石头造纸的新技术。这种用石头造成的纸就叫做纳米石科纸。它首先由台湾龙盟科技企业梁石辉先生于2001年初研发成功并于年底开始生产。石科纸是将纳米级碳酸钙涂布到基材上制成的。石科纸的造纸工艺与传统造纸工艺严格的区别。它要求更接近于塑料制作工艺,生产设备也更类似于制造塑料的设备。

  • 标签: 纳米科技 应用 纸张 造纸原料 纳米级碳酸钙 生产设备
  • 简介:甲醇-水体系中NaBH4还原二价铁离子,得到了粒径10~40nm的α-Fe金属粒子。反应体系中加入右旋糖苷等分散剂强化产物颗粒的分散。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测试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湿化学还原法能合成纳米α-Fe金属粒子,但产物呈现网状团聚状态;右旋糖苷能很好地分散产物团聚体,在其作用下产物颗粒呈稳定的分散状态。

  • 标签: Α-FE 还原 合成 分散
  • 简介:Sn原料,采用磁控溅射热蒸发法制得SnO2纳米线,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能量弥散X射线谱(EDS)、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FTIR)、拉曼光谱分析(Raman)等测试手段对纳米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二氧化锡纳米结构具有金红石结构,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生长机制遵循气固生长机制,生长过程中的温度退火时间对二氧化锡纳米结构的形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这些因素对二氧化锡纳米材料实行可控生长。

  • 标签: SnO2纳米线 热蒸发 磁控溅射 生长机制
  • 简介:异噻唑啉酮衍生物是种新型的杀菌防腐剂,因其杀菌防腐效果良好且无污染而被应用于防污涂料、工业用水、皮革、医药、化妆、造纸等领域。简单概述了异噻唑啉酮衍生物的杀菌机理环境影响因素,重点概述了异噻唑啉酮衍生物近10年的制备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杀菌效果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异噻唑啉酮衍生物 杀菌剂 防腐剂
  • 简介:研究了中温热处理对2种高碳铁素体不锈钢430Cr21显微组织抗拉强度的影响,热处理温度分别为700℃、800℃、900℃。对于430来说,通过中温热处理可以使马氏体脆性降低,其中700℃处理后其抗拉强度最高。而Cr21可以通过中温热处理控制其碳化物的析出来改变其力学性能。800℃处理后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通过对冲击断口的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中温热处理不仅提高了430不锈钢的抗拉强度,而且其韧性也有定提高。对于Cr21来说,虽然热处理提高了其抗拉强度,但是断口仍具有定的脆性特征。

  • 标签: 热处理 铁素体不锈钢 显微组织 抗拉强度
  • 简介:综述了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介绍了耐高温新型聚酰亚胺、低介电常数新型聚酰亚胺、纳米颗粒改性聚酰亚胺、抗紫外辐射、抗原子氧的聚酰亚胺。重点论述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详细介绍了抗紫外辐射、抗原子氧的新型含氟、含苯基氧膦的聚酰亚胺共聚酰亚胺的合成性能。

  • 标签: 聚合物 设计 性能 应用 聚酰亚胺 合成方法
  • 简介: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La掺杂量的Ni—SiO2催化剂,研究了La掺杂量对Ni—SiO2催化剂的Ni活性金属粒径、还原性能、甲烷催化裂解寿命以及反应后生成碳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La、Ni物质的量比由0增长至0.3时,Ni-SiO2催化剂的寿命显著提高,而当La、Ni物质的量比由0.3增长至0.6时,催化剂寿命在定程度上略有降低;La、Ni物质的量比由0增长至0.6时,还原后催化剂Ni金属的平均粒径从26.43nm不断降低至10.57nm。不同La掺杂量Ni—SiO2催化剂甲烷催化裂解过程中Ni金属平均粒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n(La):n(Ni)=0的Ni—SiO2催化剂随反应进行Ni金属平均粒径不断降低,而n(La):n(Ni)=0.3的Ni—SiO2催化剂随反应进行Ni金属平均粒径则不断升高。碳纤维形态受掺La掺杂量影响较大,随La、Ni物质的量比由0增长至0.3,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碳纤维管径变粗,而随La、Ni物质的量比由0.3增长至0.6,碳纤维变短。

  • 标签: 甲烷催化裂解 Ni—SiO2 LA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