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一例前牙外伤的规范化、序列化治疗过程,以期最大限度的保存口内天然牙.恢复前牙美观和功能。材料和方法:首先详细的临床检查和病例记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对患牙进行复位和固定.并定期复查,追踪患牙的病情病化,依据根折的愈合情况,牙髓活力的评估,制定进一步的治疗计划。结果:根据牙外伤的序列治疗原则.11牙因根折区愈合效果不理想,拔除后修复.21、22牙成功保留.最终行固定桥修复。恢复前牙美观和功能。结论:牙外伤的标准化、序列化治疗非常重要,首先详细的口腔检查.根据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原则制定综合治疗计划.并进行准确的、及时的初步治疗.其次对患牙进行定期的复诊检查.根据患牙恢复的情况,必要的调整计疗计划,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简介:过去对脉管疾病的描述往往将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相混淆,从而导致不恰当的治疗及医学文献记录的矛盾。Mulliken和Glowacki系统描述了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差别,认为血管瘤是真正的肿瘤,在组织学上表现为细胞增殖。在治疗方面文献报道也存在不同,有人认为血管瘤可以完全自行消退,而部分文献却主张对病变进行干预。最近.对血管瘤自然病程研究增多,并对血管瘤是观察还是干预的选择进行了讨论,设计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该文分2部分,第1部分结合新近文献,综述血管瘤的诊断及其自然病程,并与旧的文献作了比较。第2部分介绍了血管瘤是治疗还是观察的原则,推荐治疗方法,并着重论述了外科技术。
简介:目的:1976年,Marbach将术语咬合幻觉定义为患者自我感知到不规律的咬合,但临床医师却不能发现任何咬合差异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此类患者以前有过改变咬合的治疗经历,对咬合超敏,以及长久抱怨咬合的不适,但往往并不伴有疼痛。存在咬合幻觉的患者往往会经过漫长的、昂贵的、不可逆的、侵入性的以及不必要的治疗手段以试图解决这些症状。本研究的目标是:①了解正畸医师对咬合幻觉及其相关症状和体征的了解:②确定治疗该症状的最常见的方法;③确定地区差异或执医经验的长短是否影响上述因素:④确定咬合幻觉患者的性别特征。方法:该研究采用SurveyMonkey软件电子管理进行了14项调查。根据美国正畸学会(AAO)的医师信息目录,我们通过电子邮件招募了4124名正畸医师参加该项调查,其中337人完成这项调查。结果:在回应的正畸医师中,大约有50%的医师不熟悉“咬合幻觉”这项术语。然而,有许多正畸医师报道说见到过抱怨咬合幻觉的患者。人口地区差异,例如执业的区域和执业的时间长短并不影响对此类症状及其治疗方法的熟悉程度。结论:正畸医师需要提高对咬合幻觉这种症状的认识,并为该类患者提供适当的治疗。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内转录因子Osterix(Osx)的表达,初步探讨Osx与正畸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即正畸加力0、3、6、12、24h和3、5、7、14d组,以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为自身对照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组,使用自制的加力装置移动磨牙并制备组织标本。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性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Osx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牙周组织中Osx低表达,实验组于加力5d时Osx表达水平达到最高,且张力区整体上比压力区阳性染色深。结论:正畸力作用下Osx参与牙周组织的改建,是正畸成骨的调控途径之一。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正确把握上腭种植体的植入方位,确立一种容易的方法和规程。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包括了8名男性和15名女性患者,全部因为正畸的需要而于上腭植入了4.5mm×8.0mm阶梯状的螺纹钛种植体。首先准备好附带金属钻套筒的外科模板。根据转移到石膏模型靠近腭中缝旁正中截面上的上颌骨的X线描记,决定金属钻头套筒的角度。采用非侵袭性技术(不需要切开、翻瓣、缝合)直接穿粘膜植入种植体,可以减少手术操作步骤,并便利操作。靠近腭中缝旁正中区域是一个适宜的种植体植入位置,可以避开腭中缝处的结缔组织。结果经过3个月的愈合期后,所有种植体均获得了骨整合,并且在整个正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种植体的丧失。结论作为支抗,腭部种植体在支抗的维持和间隙的拓展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应用三维空问外科模板可以减少种植体的植入位置的误差,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组织的创伤,同时加强了骨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