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证实效果良好。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优于其它阿片类药,但在单独使用时,其镇静作用较弱,时效也短,有时可出现镇痛不足现象;此外,可能出现阿片类药物本身某些不良副反应,如恶心呕吐(PONV)、睡眠障碍和幻觉焦虑等。为解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芬太尼 咪唑安定 术后 自控静脉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高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下肢髋关节手术60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及对照组。分别观察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晚、麻醉前、切皮即刻、切皮后10min、30min、回病房30min和术后第一天、第二天HR、SBP;应用放免法测定术前一日、术日、术后1、2、3日皮质醇(Cor)、胰岛素(Ins)、血管紧张素Ⅰ(A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变化。结果:两组术前、术中HR、SBP无显著差异,术后对照组变化与超前镇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or、Ins、AⅠ、AⅡ术后降低幅度均低于超前镇痛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SAS、SDS、术后恐惧程度较超前镇痛组者显著性增高(P〈0.05)。麻醉效果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术中辅助药用量和例数明显多于超前镇痛组。结论:超前镇痛可降低高龄患者焦虑程度,改善心情,提高心理忍受力。维持较为正常应激能力,避免过度应激反应。由此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增强手术安全性,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高龄 超前镇痛 手术应激 心理 心理应激反应 高龄患者
  • 简介:续上期4.神经破坏药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神经破坏药治疗二三又神经痛己逐年减少,原因之一是神经血管减压术作为根治手术开始普及,而且高频热凝固法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特别是最近神经破坏药无水乙醇引起并发症受到重视,有人主张不应使用无水乙醇阻滞。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治疗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破坏药 神经血管减压术 病因
  • 简介:目的:探封剖宫产术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腔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mg。采集新生儿和产妇尿样,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尿液中吗啡及代谢产物。结果:96.6%产妇术后镇痛效果明显(P

  • 标签: 剖腹产 术后镇痛 硬膜外注射 吗啡 新生儿 荧光偏振免疫法
  • 简介:乳癌根治术常在高位硬膜外阻滞下进行,由于穿刺点较高,用药量往往偏少,容易出现阻滞平面不能满足手术要求,特别在手术操作锁骨下区及清扫腋窝淋巴结时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疼痛不适主诉,需加用辅助药才能顺利成手术,由此可能带来呼吸循环抑制顾虑。全麻用于乳癌根治手术,止痛虽完善,但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常较明显,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反应对心脑血管患者可能造成危害。为此,作者对50例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在选用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基础上,再复合以喉罩通气全麻,经50例实践体会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乳癌根治术 喉罩通气 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 乳癌根治手术 手术操作
  • 简介:我们对156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刀松解治疗,结合推拿纠正小关节紊乱,以及牵引固定与功能锻炼相结合综合性治疗,疗效经一年以上随访,总有效率为97.5%,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针刀�
  • 简介: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医学会有关医疗单位:“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决定于2009年7月24~26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本次会议内容以麻醉质量控制为核心,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学者就麻醉学科最新研究和临床进展等方面进行交流。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麻醉学科 西部 论坛 学术 宁夏回族自治区 论文
  • 简介:随着临床监测控术发展,脑电监测有望成为临床麻醉,急诊及重症监护病房常规监测手段,其中研究较多脑电双频指数(BIS)已在麻醉诱导,维持,恢复等方面显示出优势。近年也有研究报道在特殊情况下应用BIS监测,包括在颅脑损伤,低温体外循环,心跳骤停等,为临床更深一步应用BIS提供了帮助。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颅脑损伤 体外循环 心跳骤停 低血糖
  • 简介:目的: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反馈调控异氟醚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肥胖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BIS反镇组Ⅱ组),每组20例。工组根据MAP和HR以及病人对手术刺激反应,作为调节麻醉深度依据.Ⅱ组采用“吸入麻醉执行者”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运算法,对目标BIS值与实测值进行处理,调节异氟醚输注泵注入闭式呼吸环路量,以控制麻醉深度。两组病人均在入室后、诱导期、插管前、插管后、切皮、术中及停吸异氟醚后意识恢复时间,随访术中是否知晓。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BIS值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术中两组病人BIS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BIS高于60发生率分别为14.03%和7.48%,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BIS低于40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21%,无显着性差异。术毕唤醒时间以Ⅱ组早于工组(P〈0.05).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应用BIS值反镇调控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是可行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反馈 麻醉 异氟醚 肥胖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加用于上腹部手术后PCA镇痛中效应与影响。方法:67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静脉PCA吗啡组(M组,n=32)和TAES+静脉PCA吗啡组(T+M组,n=35)。两组静脉PCA吗啡设置相同,采用0.05%吗啡溶液100mt,1ml/h,2ml/PCA,锁定时间6min。T+M组TAGS设置为:电极贴于合谷、劳宫、内关、外关和切口两侧,手术结束时开始2-100Hz电刺激。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h和24h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RS(疼痛语言分级)、按压PCA次数(PCAdemand)、PCA有效次数(PCAeffect)、De/Dd比值(PCAe/PCAd)、24h吗啡用量及病人主观不适。结果:T+M组术后镇痛恶心发生率(23/32,36%)比M组明显减少(13/35,72%)(P<0.01);两组镇痛效果与吗啡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AES(2-100Hz)刺激合谷、内关和切口两侧对上腹部术后无明确镇痛作用,不能减少PCA吗啡用量,但可明显减少吗啡镇痛恶心发生率。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AES 术后 腹部手术 PCA镇痛 吗啡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MAPK)表达影响。方法: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min之后放松血管夹形成再灌注,同时经颈静脉分别注入EGF100μg/Kg或生理盐水,分别于伤后2、6、12和24h检测血浆D-乳酸浓度,取水肠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磷酸化p44/42MAPK、SAPK和p38表达,设置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结果:EGF显著降低D-乳酸水平升高幅度(P<0.05),明显改善I/R引起病理损害,使p44/42MAPK和p38表达增强和提前,前减弱SAPK表达。结论:肠道I/R激活磷酸化MAPK系统,EGF通过调节MAPK表达参与细胞应激反应和增殖与分化。

  • 标签: EGF 大鼠 小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MAPK系统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全麻病人苏醒期常伴有烦躁及血液动力学波动,其中麻醉方式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心率变异性(HRV)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监测镇静、镇痛和内脏神经功能判断麻醉深度可用指标之一。本研究拟对三种不同麻醉方法苏醒期,观察心率变异性及血液动力变化,加以比较,以期探索一种能减少苏醒期并发症较为满意麻醉方法.

  • 标签: 心率变异性变化 全麻病人 苏醒期 血液动力学 麻醉方法 麻醉方式
  • 简介:目的:观察CFA/I、SpaB基因在脓毒症大鼠结肠内容物中表达,探讨CFA/I、SpaB基因表达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各32。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根据术后取标本时间各自分为1周、2周、3周、4周四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制定脓毒症和假手术组模型,在规定时间点内按要求取结肠内容物标本,实时荧光PGR法检测结肠内容物CFA/I、SpaBmRNA表达。结果:脓毒症组大鼠结肠内容物CFA/I基因表达同期高于假手术组,SpaB基因表达低于同期假手术组(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结肠内容物CFA/I基因表达增加,SpaB基因表达减弱与膝毒症发病机制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CFA/I SpaB